吃果不吃冻 发表于 2022-10-28 23:01:03

苏式鸭肴悬念多

苏州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城内河道纵横、城外湖荡棋布,河滩、湖畔,处处皆是鸭子宜居之地。早在春秋时期,吴地就开始“筑城养鸭”,其中的娄门大鸭、太湖麻鸭肉质鲜洁,实不下于“京鸭”。
苏州人恪守“不时不食”习俗,一年四季烹制各色时令鸭肴,诸如春至品酱鸭、立夏吃卤鸭、秋食母油船鸭,冬则进补糯米八宝鸭,从浓油赤酱到清汤原味,也算将吃鸭发挥到淋漓尽致。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15387498853/0

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中国/图)
酱鸭VS卤鸭

苏州人一年四季要吃四块肉,春季吃樱桃酱汁肉、夏日吃荷叶粉蒸肉、秋天吃梅干菜扣肉,冬天则吃酱方。一到开春吃酱汁肉的时令,酱鸭也赶着上架了。酱汁肉吃多了发福发腻,酱鸭多吃却是无妨的。江浙一带的酱鸭大多呈酱黑色,唯苏式酱鸭,呈现独一份的枣红欲滴。
做苏式酱鸭多挑选肉质紧实的散养麻鸭,具体如何操刀,各家各店自有门道。唯有一个绕不过的环节,即烧制前须用盐腌制过,这样,成品后的鸭肉才鲜劲十足。麻鸭焯水后浸在十几味中草药和汤料配制的老卤中,几个小时的焖煮,鸭肉吸饱汤汁中精华,麻鸭摇身变为酱鸭。当然,这还没有竣事。再用丁香、桂皮、橘皮、红曲等佐料熬成卤汁,待鸭冷却后,用勺子将红卤汁一遍遍淋在鸭肉上,使之缓缓渗入鸭身的每一寸肌理,自然晾凉后,再切块装盘。
上了红曲粉的酱鸭,看起来色泽诱人,枣红的鸭皮下没有多余的肥油,直接用手撕开,鲜香渐次弥散开来,鸭肉鲜嫩且不乏韧性,入口很有嚼头,甜中带咸,咸中带鲜,从皮至骨头,都渗入卤香味,越嚼越上头。酱鸭最好的吃法是下酒,丰子恺在《湖畔夜饮》里写到:“女仆端了一壶酒和四支盆子出来,酱鸭、酱肉、皮蛋和花生米,放在收音机旁的方桌上。我和CT就对坐饮酒。”我小时候所住的大杂院,有户独居的阿爹,平日独饮,下酒菜是一碟花生米、一碗呛毛豆,听听说书,咪咪老酒,生活有滋有味。倘若有客来访,他必提前上百年老店陆稿荐称半爿酱鸭。隔壁家“旺财”闻香而至,吃他扔剩下的鸭骨,啃到连骨头也不剩。
当苏式酱鸭成为苏帮菜开胃冷盘,一年四季常备供应。而苏式卤鸭则不然,一年中仅从立夏到中秋,时令性极强。
旧时的苏州,六、七月间有“火神素”、“接雷素”之习俗。为祈求平安,在封斋、开斋之际都要吃上一碗卤鸭面。《吴门新竹枝》曰:“三月青斋苜蓿肴,鱼腥虾蟹远厨庖。今朝雷祖香出罢,松鹤楼头卤鸭浇。”
松鼠桂鱼是松鹤楼的招牌菜,但鲜为人知的是,当年松鹤楼是靠一碗卤鸭面发迹的。作为全国“酱卤界”三大名鸭之一的苏州卤鸭,在选鸭上亦相当严苛。所选之鸭乃专门饲养的娄门大鸭,有专人负责把鸭从平门赶到观前街松鹤楼,鸭子一路摇摆走四、五里路,既增加肌肉弹性,又促使排泄。赶到店里的鸭子只喂水,不喂食,现宰活杀,剁头斩脚,深夜12点开始烹制。
松鹤楼卤鸭制作有一系列严密工序,且环环相扣,容不得一丝不对。锅底垫竹篾,加带皮猪肥膘、清水,以淹没鸭子为准,先用大火烧沸,撇去浮沫,加秘制调卤,然后盖上锅盖用大火、中火、小火烧,时间由大厨自己掌控。卤鸭有一个重要环节,即改刀装盆后要浇上特制卤汁。红曲乃成事之关键,配上酱油、冰糖、桂皮、八角等香料焖煮、晾干,再以绵白糖、湿淀粉勾芡成汁,加入麻油搅匀,适量淋在鸭面上即成。成品后的卤鸭皮呈殷红,晶莹剔透,口感鲜洁酥嫩,骨肉如泥。
一到卤鸭面上市,食客纷至沓来,松鹤楼门庭若市。为能赶早吃上一碗松鹤楼卤鸭面,更有甚者,半夜起身,从姑苏城外的半塘、浒关、马涧等地,步行至市中心的松鹤楼。吃卤鸭面是要“过桥”的,即另用小碟装卤鸭,和云南过桥米线一个套路。这样的卤鸭“开口甜、收口咸”,醇香鲜美不可方物。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15387498857/0

苏州果园里养殖的鸭子(视觉中国/图)
母油船鸭


一入秋,老苏州们结伴上木渎石家饭店,叫上一锅热气腾腾的母油船鸭。《吴郡岁华纪丽》中纪录:“吴故水乡,非舟楫不可。苏城内外,四面环水。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苏式鸭肴悬念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