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用枯燥的数据也能印证中国新能源汽车超强的渗透率——2021年中国国庆假期,一位从广东深圳回湖南的新能源汽车车主,在耒阳服务区给车充电时花了5个多小时。这位车主称:“充1小时电要排4小时队;朋友都到家了,我还在高速上排队充电,充电真难。”
这一变乱引发网友热议,也被浩繁媒体报道,《经济参考报》以《别让“充电难” 难倒了新能源汽车》为题,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行了点评。
与此同时,在美上市的中国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汽车、理想汽车连续三日上涨。截至10月7日美股收盘,蔚来涨幅为6.92%报35.99美元、小鹏汽车涨7.02%报38.26美元、理想汽车涨5.07%报28.78美元。此外,中国新能源汽车巨头比亚迪公布了较好的9月销售数据,也提振了市场情绪。
可以说,在“双碳”目标和能源转型的大环境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最好的时代
时代给予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最大的利好。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这样预判,“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渗透率有望达到70%。”
真实的数据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前8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81.3万辆和179.9万辆,同比均增长1.9倍,累计销量渗透率已由年初的5.4%提高到接近11%。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柳燕预计,按此态势,2021年整年新能源汽车总销量预计凌驾260万辆,增幅有望凌驾90%。
不久前,工信部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年报2021》指出,新能源汽车是重塑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的重要推动力,也是中国成为汽车工业强国的重要机遇。
这意味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但是,竞争也将十分激烈。
比亚迪与特斯拉的比力
与全球新能源汽车巨头特斯拉相比,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市值和产业布局上与其有着很大的差距。
以比亚迪为例,固然其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已超越特斯拉,但是其市值与特斯拉不可同日而语。截至10月7日美股收盘,特斯拉报793.61美元,市值7,856.86亿美元。比亚迪在美股市场的ADR为64.70美元,市值925.58亿美元。
在产业布局上,特斯拉除在美国本土有超等工厂外,在新能源汽车需求量最大的中国也有超等工厂,且在中国市场的产销量保持强劲的上升态势,主要车型包括Model 3/Y、Model S/X等。数据显示,特斯拉上海工厂是供应中国、出口全球的重要枢纽,截至2021年8月,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达到152,531辆,已凌驾2020年整年的整体销量。
反观比亚迪,固然在美国市场已布局多年(1999年在芝加哥注册了公司),但是受市场青睐的主要是电动大巴,比亚迪唐、比亚迪汉、比亚迪宋等车型销量有限。换言之,在美国这一新能源汽车消费大市场里,比亚迪在私家车消费领域处于弱势,在公共交通领域的优势(比亚迪自主研发生产的纯电动公交已遍布全美30多个州),并不足以对抗实力雄厚的特斯拉。
三大造车新势力的实力不如声望
中国三大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的名气虽大,但是产销量并不如名气大。
以9月份的销量数据为例,比亚迪为7万辆、蔚来是10,628辆,小鹏汽车是10,412辆、理想汽车是7,094辆。值得关注的是,位于第二梯队的新能源车企哪吒在9月的销量是7,699辆,超越了理想汽车。
这表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内部竞争很大,比亚迪并没有形成绝对的优势,三大造车新势力的市场地位也面临被替代的风险。
究竟上,这仅仅是用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行业“新秀”做对比,如果加上已开始生产新能源汽车的传统车企(比如上汽、广汽、长城、奇瑞、吉利等),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格局如何,还有待观察。
新能源车企或迎吞并重组潮
中国新能源车企股价的上涨和销量的上升并不能掩盖产能过剩的迹象。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截至2020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总产能为每年2,669万辆,同年度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136.7万辆。据此盘算,新能源汽车产业产能利用率仅5.1%,闲置产能凌驾2,500万辆。
另一数据显示,2017年5月,中国国内注册新能源汽车制造的企业达到308家。到了2021年5月份,中国共有71个整车团体,新能源汽车企业凌驾455家。
这两个数据的形成,既有历史因素(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催生了部分企业的诞生),也有部分企业盲目跟风投资的因素。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是资源的浪费,也会弱化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如何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国际竞争力,已是各方必须直面的考题。
中国工信部党组书记、部长肖亚庆指出,目前行业仍存在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太大,处于小而散的状况,新能源汽车从技术上、品质上,以及消费者的感受上仍存在很多问题。下一步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鼓励企业吞并重组做大做强,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
结合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可能很快迎来一波吞并重组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