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67|回复: 0

【校园新闻】科学园小学致全体家长的一封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9 16:50:52|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科学园小学致全体家长的一封信
——“双减“背景下家校合作的责任与担当
敬爱的家长朋友:
开学已经一个月了,国家“双减”政策全面落地,与之配套的课后服务全面实施。为了帮助家长们更深入了解“双减”政策,形成更加和谐的“师生良性互动”、“家校协力互助”的格局,请大家认真阅读本信,共同努力实现学校的价值追求:“让每一名孩子都得到充分发展”。

01
全面了解“双减”政策目标及对学校教师的要求
1.主要目标: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明显,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2.重点要求:
(1)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学校要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加强统筹,合理调控作业结构,确保难度不超国家课标;加强监督,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2)分类明确作业总量。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
(3)进步作业设计质量。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果断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02
正确理解并落实家长的责任与担当
“双减”,减轻学生负担,也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家长的精力负担。但减负不代表减轻家长肩上的责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最重要的终身教师。为此,教育部发文提出,家长要有意识担当、角色担当和行动担当。面对“双减”,我们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今天给您提出一些建议。

家长的意识担当
“双减”,不减责任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导,家庭的熏陶。减轻学业负担,不代表减去父母的责任,与之相反,它更要考验父母的担当。优秀的父母不在于学历的高低、文化的多少,而在于是否有责任意识。陪伴是责任,养育是责任,以身作则是责任。履行父母的责任,就是对孩子人生负责。
“双减”,不减质量
“双减”减去了作业的总量,减去了课外培训,但同一个班级的孩子各有所长,在大班化教学中,难免出现举动和成绩上的差异。作为最了解孩子的人,家长要更专注于造就孩子的自控力、专注力和情绪管理能力,与老师携手,共同为孩子成长助力。要知道,孩子的学习是爬坡,更要家长和学校的“双向奔赴”。
“双减”,不减成长
童年只有一次,评价人生绝不仅仅是赢在起跑线,能够跑完马拉松的才是高手。如今没有了课外培训,我们更该利用孩子多出来的时间,做好父母的陪伴,策划合理的安排。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主阵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真正优秀的父母,不在于为孩子报了多少班,而在于是否真正参与了孩子的成长。减负减不掉孩子的成长,因为成长是父母与孩子共同完成的一场修行。
家长的角色担当
心理营养师——给孩子一份心灵的力量
当孩子遇到烦恼的时候,我们是否能让他乐意敞开心扉,放心倾诉?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及时发现,给予他精力的力量?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及时安慰、鼓励?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是否能解读他的心理暗码,关怀他内心的温度?要知道,让孩子成为身心健康的人,是比成绩更重要的事。
学习引领师——给孩子做好学习榜样
在孩子学习的过程,父母不是监督师,不是纠错师,而是引领师。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自己成为孩子眼中的榜样。举动层面的教育很重要,让孩子真正行动的方式永远是言传身教,当父母发自内心地爱上学习,孩子自然能从中汲取充足的能量。做个成长型家长,让自己的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不断拔节的榜样行动,影响孩子,改变孩子,成就孩子吧!
人生指导师——给孩子人生方向指引
家长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导师。一个人的成长,如果没有导师的指引,就无法认清生命的方向,更谈不上切实思考和行动。当孩子没有目标的时候,家长要做好方向引导,帮助孩子立志立大志,将个人的学习成长与国家命运牢牢相连,帮助孩子找到成长的内生动力。
习惯监督师——给孩子成长保驾护航
“双减”政策落地,与其把目光聚焦孩子的成绩是否下降,不如退一步重新造就孩子的学习习惯,才能真正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在持之以恒的磨合中形成真正有价值又适合孩子的习惯,这一切都需要家长的耐心,坚持监督,及时巩固。
家长的行动担当
督促学习,养成自律
什么样的孩子最省心?肯定是自律的孩子。一个孩子有多优秀,看他自律的程度。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在于他没有自觉性。自律的品格,肯定是父母严格管教和正确督导的结果。家长不能寄希望于学校,寄希望于孩子学会自觉,就当起了甩手掌柜。家长不督促,那孩子以后会更加不自觉,甚至为所欲为。当孩子不想学习,懒散放纵时,肯定要狠心逼他一把。没有天生爱学习、自律的孩子,都靠父母的狠心和坚持。
造就习惯,全面发展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的本质,就是造就习惯。”真正拉开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从小养成的习惯。对于孩子而言,在新学期养成良好的习惯是第一步。
(1)学习习惯。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勤记笔记,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敢于质疑。根据“双减”政策,学生书包中禁带家长自购的学科类教辅资料,但倡导家长每天为孩子准备一本字帖、一本课外书,利用课后服务等时间让学生养成练字、阅读的好习惯。
(2)生活习惯。每晚孩子准备好第二天要用到的教材、学习用品等。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少吃零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每天保持适当的身体锻炼,注意个人卫生。
(3)举动习惯。同学之间要相互帮助,不欺负比自己弱小的同学。见到师长要问好。从孩子的良好习惯入手,好习惯决定孩子的一生。
重视陪伴,用心沟通
陪伴的本质是一种教育,没有陪伴,父母就不可能读懂孩子的内心,更不用说引领孩子健康成长。如果因为忙碌,错过了孩子成长中的陪伴,才是为人父母最大的遗憾。在这里,不是呼唤家长抓紧每一分钟陪伴孩子,而是抓紧陪孩子的每一分钟,做到高质量陪伴。陪孩子要“用心”,而不是“用力”,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多和孩子沟通。真诚的接纳和欣赏孩子,给予孩子满满的安全感和正能量。
建立规矩,学会敬畏
有学者以为“父母肯定要在孩子小的时候,该说就要说,该立规矩就立规矩。”对此不少家长不重视,有的是因为懒,有的是因为溺爱孩子。俗话说得好:严是爱,松是害,放纵是祸害。没有规矩的爱,没有底线的放纵,孩子只会酿成熊孩子,到那时追悔莫及。校园之外没有温室,孩子我行我素,做事不守规矩,长大后必然会付出惨痛代价。《管教的勇气》中有这样一句话:“教养孩子最幸运的事情就是,小时给他‘扎针’,长大给他翅膀。”我们终究无法陪伴孩子一生,小时候给他立的规矩,恰恰是在给予孩子最大的保护。教会孩子守规矩,就是让孩子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相互配合,支持老师
“双减”政策落地,需要家庭、学校协同推进。两者相互配合、支持,才会形成协力。最忌讳的是家长和老师的互相对立、拆台。家校配合,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与老师并肩合作的路上,请家长做到:(1)相信老师的专业精力。老师具有教书育人的专业性,不能以偏概全,以个别问题代表整个教师群体。请信任老师,不在孩子的面前议论老师,更不要以想当然的态度揣测老师。当你为孩子挨老师品评而心疼时,请你想一想老师的动机和初心。(2)与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联动老师,参与指导孩子的学习方法。多听听老师的意见,学会尊重老师。特殊是遇到问题时,只有在相互理解、信任的基础上,双方保持积极的沟通,才能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家长朋友们,教育是实现从事不同职业的社会人的一种重要方式,重视教育的家长,才是真正对孩子未来负责的家长。“双减”之下,学做智慧家长,让我们家校合作,共同护航孩子健康成长。
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小学
2021年10月9日
欢迎参加扬子小记者
享受我们的小记者福利!
最终解释权归南京扬子晚报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