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有次给二宝讲睡前故事,她并没有和平时一样听得津津有味,而是望着窗户发呆,我感觉孩子的反应不太对劲,于是问宝宝在看什么呢?二宝回答:妈妈,我害怕。一边说着,就钻进了我的怀里。我以为窗帘没有拉严,于是又去拉了一遍。
二宝继续眨着眼睛往外看,照旧没有进入听故事的状态。支支吾吾地说:外面有怪兽。我告诉二宝,外面没有怪兽,耐心的和她表明了半天,孩子终于安静地睡了。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宝宝有泛灵心理,也就是说,这个时期孩子会把所有的事物都视为有生命和有意义的东西。
在孩子有恐惧心理的时候,会向父母传递出害怕的信号。家长应该理解包容孩子,而且和宝宝进行亲子沟通,帮助他们走出这种害怕的心理。有很多家长却在宝宝产生恐惧心理的时候,将他们越推越远。让孩子把担心恐惧的情绪埋在了心里,无法自拔。
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去游泳馆,但是小男孩是第一次准备下水,面对妈妈递过来的游泳圈,他产生了恐惧的心理。无论如何也不敢下去,而且哇哇大哭起来。母亲生气地说,看看比你小的宝宝都不害怕,你有什么可怕的呢?
这是很多家长的本能反应,妈妈的否定和讽刺,只会将孩子推向委屈和更加恐惧的深渊里。父母是孩子最信任的人,当宝宝说害怕,家长的反应是非常重要的。
《儿童情绪心理学》一书中说,人类天生对比自身强盛的事物和神秘不解的现象,怀有一种敬畏之情,这种敬畏之情的本质就是恐惧。
以是说,孩子对某些事物产生的恐惧心理是一种本能的表现,也是与生俱来的情绪。
1、帮助孩子认识恐惧。
当宝宝对父母说我害怕的时候,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个深情的拥抱,告诉宝宝:有妈妈在,不用害怕。
《非暴力沟通》中指出:遭遇他人的痛苦时,大家经常会提出建议,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态度。其实倾听才意味着全身心的体会他人的信息,这才会为别人充分表达痛苦创造条件。
让宝宝了解害怕是因为有恐惧的情绪,然后再引导孩子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述。很多小宝宝因为年龄小,可能还无法表达自己内心的恐惧心理,只会低头哭泣,把害怕的情绪深埋在心中。家长应该仔细观察,正确地引导孩子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2、接纳和认同宝宝的恐惧。
有观察发现:90%的儿童在生长发育的某一阶段,都曾经产生过恐惧的反应。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恐惧都是小题大做,根本没有须要有害怕和恐惧的心理。比如说,有的小宝宝看到一只毛毛狗会被吓哭,而大胆的宝宝会很开心的跑过去和小狗玩耍。家长可能就会说,人家的宝宝都不怕,你有什么可害怕的呢?真的是太胆小了啊。
当孩子对父母表达出自己恐惧的事物和情绪时,没有得到家长的接纳。孩子会感觉到自己的这种恐惧是不应该有的,如果不停如许下去,他们可能会对自身的存在产生质疑的想法。父母的接纳和认同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应该让宝宝感受到畏惧和害怕的心理都是正常的。即便是爸爸妈妈小的时候,也有这种害怕的心理。
我经常对两个娃说,妈妈小的时候看到狗和猫这类小动物,都非常害怕,随着年龄的增长,才发现他们的可爱。慢慢引导孩子,走出这种恐惧的心理。
3、和孩子一起面对,克服恐惧。
大多数孩子都有怕黑的心理,感觉到黑暗中的一切都是未知的。以是才会像我家二宝小的时候那样,质疑黑暗中有怪兽、有坏人,有很多可怕的事物等等。
家长平时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不要用一些恐吓的语言。比如说,如果不听话,外面的怪兽就会把你抓走。小宝宝对于外界的事物还处于积累的阶段,根本无法分辨什么是怪物,会把很多事物都想象成恐惧的怪兽。
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在夜晚一起出去走走。让宝宝了解黑暗中可以玩很多有趣的玩具和小游戏,比如说投影夜灯,让娃按一下家里的电灯开关等。如许会让孩子慢慢发现,黑夜中有很多的乐趣。即便是爸爸妈妈不在身边,孩子也能够勇敢地面对黑暗。
碎碎念:
当孩子说出害怕,产生恐惧的心理时,家长还应该及时地帮助宝宝转移他们的注意力,给予正向的鼓励,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会不停站到自己的背后。如许才能够真正走进宝宝的内心世界,创建融洽的亲子关系,给娃正向积极的回应。陪孩子慢慢克服内心的恐惧,让宝宝健康快乐地成长。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