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95|回复: 1

生育意愿:激励政策的经济逻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13 04:02:04|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5月31日生育政策调整以来,不到半年时间,天下范围内的“三孩”生育配套支持措施持续性密集出台。比如,四川省攀枝花市最早公布《关于促进人力资源聚集的十六条政策措施》。其中,对按政策生育二、三孩的攀枝花户籍家庭,每月每孩发放500元育儿补贴金,直至孩子3岁。这值得点赞。
之所以“点赞”,是因为该市看清了趋势,开始“抢人”,不但抢现在的人(吸引人才),而且抢将来的人(鼓励生育)。估计不久之后很多城市都会参加“抢人”大战。
抢将来的人,核心在于政策激励生育意愿。生,还是不生?少生,还是多生?这是家庭的微观经济决策。其背后心动与行动的利益图景需要我们考量。
经济学中,有一类“产物”,其需求量随收入上升而下降。比如肥肉,随着收入进步,人们多吃瘦肉而少吃肥肉。从全球观之,人类历史上普遍存在一种现象:随着收入上升,人们生育子女的数量下降,孩子成了上述“产物”(请注意,这只是一种中性的现象描述)。收入上升后,为什么世界各国的人们普遍喜欢更大的房子、更多的衣服、更好的汽车,却不肯意要更多的孩子呢?
人们消费时,面临两个约束:一是收入约束,有多少钱可以花;一是时间约束,如何分配天天24小时。随着收入增加,钱多了,收入约束就放松了。但时间约束并没有放松,天天只有24小时,不大概增加。人们就改变消费方式,花时间太多的时间密集型的东西,就少些;花时间少的东西,就多些。比如,收入上升后,人们爱到餐馆吃饭就是这个原理,不肯意自己花时间做饭了。
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起,甚至出生前,就成了一个时间密集型的情感“产物”。全天候看护,全家齐上阵。家庭成员少时,要请保姆,其实是购买保姆的时间。孩子的发展周期长,从出生到18岁离家上大学,一直都是时间密集型的“产物”。孩子上大学后,父母顿觉轻松,就是时间约束放松了。所以,收入进步后,人们就想着减少时间密集型的东西,转向更省时间的东西如大房子、豪汽车、靓衣服。
孩子不但是时间密集型的“产物”,更是资源密集型的“产物”,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钱。生育的核心在于“育”。且不说衣食住行,就是教育(人力资源投资)这一块,已层层加码:为进好大学而上好高中,为进好高中而上好初中,为进好初中而上好小学,为进好小学而上好幼儿园。人生的竞争从三岁开始,甚至婴儿诞生之前,竞争已经开始。其间,投入的金钱是无法衡量的。这样,生娃,不但仅加强了时间约束,更加强了收入约束。
一个时间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产物,必然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物。孩子发展的过程,不是孩子一个人在战斗,不是父母和孩子三个人在战斗,而是一家人甚至更多的人在战斗。
正因为云云,孩子成为了一个时间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的“产物”,匪夷所思地提前影响了男生女生的婚姻市场选择。生娃养娃是婚姻的自然属性,本来没有那么复杂。从前人们常说,多口人就是多双筷子多个碗,生娃养娃的边际成本是很低的。一件衣服,老大穿完老二穿,老二穿完老三穿,天经地义。然而,当今世界最为流行的是“消费即公理”,消费才是真生活。当“消费即公理”呼啸而来时,生育意愿就大概被挤压。
因此,激励生育的政策,就要有的放矢,科学精准。发放生育奖励金,可以缓解年轻父母的资金压力。不但要延长产假,更要有孩子3岁之前每年父母双方若干天的抚育假,可以缓解时间约束。专业性的抚育需要专业的人,大力发展婴幼儿抚育行业,政府需要未雨绸缪,缓解将来父母对抚育劳动的畏惧。看到了好处,降低了成本,政策就有效了。
【作者系暨南大学投资咨询(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13 06:08:50|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代生孩子的年青人,他们的父母还要延迟退休,生了谁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