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11-3 10:18:40|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这样几个场景,想问问大家会怎样处理?
场景一:学校老师总是布置很多书面作业。
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已经要写到夜里十一二点了,家长群里曾经有孩子破晓3点才写完。你觉得孩子很辛苦,这么多书面作业甚至不符合教育局的文件规定。
但是,其他家长都很支持老师,不仅赞同作业量,还主动提出要给老师买礼品、写授权书,允许老师打、吼自己孩子。
你私下里和老师沟通,老师说:“受不了作业多就别在这里读,自己转学。”
场景二:孩子在学校被批评、被孤立。
班主任老师总是嫌孩子成绩欠好,说她每次考试都“差、差、差、差”,还说“如果语文不学好,以后英语、数学都学欠好”。
越挨骂,越没办法喜欢这门课。孩子在作文里写:“老师您的作业太多了,不能玩,我很不高兴。您的语文课没意思,很欠好玩。”
再没有人愿意和你的孩子玩,还跟着老师一起骂她。连挂在班级展示墙上的自画像都被同砚们扎满小孔,上面似乎还写着“好坏的她”。
场景三:孩子哭着说不想上学。
本来活泼开朗的孩子开始排斥上学,晚上也常常做噩梦,有时甚至毫无缘由地放声大哭。
你花了很长时间,温声细语地引导,孩子才告诉你:
“我觉得太恐怖了,同砚就像怪兽一样,老师也像怪兽。”
“我发现老师就是不喜欢我,其他小朋友她都喜欢。”
七八岁的孩子满脸是泪,气都喘不匀:“妈妈,我不想去上学,学校对我伤害太大了。”
场景四:班上家长联名要求你的孩子转学。
你担心孩子的身体和情绪,想要提前接走,但是老师总也不接你的电话。迫于无奈,你强行翻越学校伸缩门,把女儿带回了家。
虽然过程中没有伤害任何人,但仍然引起了班级家委会的注意,他们拉了个没有你的家长群。
几天后,除了你和另一位称自己“不知情”的家长外,余下全班同砚的家长都签署了一封《请愿书》,请求学校劝诫你为孩子办理转学。
以上四个场景并非虚构,金妍和她的女儿妞妞,正在经历。
图源微博,截至10月28日上午十点,该话题阅读量1.4亿
“豁出去了”
金妍,也就是妞妞妈,选择了“正面刚”。
孩子作业写不完?
九点准时上床睡觉,剩下的交给孩子她爸写,后来直接向老师申请“选择性完成”。
家长们要给老师送礼?
一句“不服从”,在家长群齐刷刷的一串“收到”“赞同”“老师辛苦”中,格外显眼。
老师每次考试后公布排名、要求班干部管学生?
直接告诉老师,“感谢,但不认同。”
入学两年多以来,妞妞妈始终是家长群里的那个“例外”,某种程度上,《请愿书》也汇总了其他家长的不满。
在多方的采访报道中,妞妞爸妈的态度始终坚决:
“作业大部分都是机械式抄写,这会造成小孩学习压力很大。”
“如果老师只是对孩子进行知识性的灌输,而丧失了对孩子能力的培养,即使现在死记硬背拿到分数,他的学习能力也是不够的,没有后劲。”
“健康更重要,我不接受对孩子的这种体罚(指妞妞曾饿着肚子被留堂)。”
“小升初考试都取消了,我们只希望孩子在现阶段完成基本任务,健康成长最重要。”
“一个7岁孩子,没必要一定要得A。”
“大家都是未成年人,凭什么班干部给我孩子打分,还赋予班干罚站的权力?”
“谁当班长我不在乎,我在乎的是不能用班干权利去欺负妞妞。”
甚至有家委会代表找上门,推心置腹地劝说妞妞妈:“老师事实上就是领导,你在单位上怎么对领导就应该怎么对老师。”
妞妞妈当即反驳:“我觉得家长和老师是平等的,甚至孩子和老师也应该是平等的。”
“给老师写个授权委托书”
除了妞妞妈,余下的38位家长里,有一部分是发自内心地支持老师。
他们坚信孩子不被管教、不被约束的话,就不能成才。
他们惋惜这样一位认真负责的老师受到调查和处罚,一边主动挽留,一边对“罪魁罪魁”妞妞爸妈充满了愤怒。
某媒体平台上,有人自称是没签字的那位家长,在她发表的长文中,也表达了对涉事老师的认可,核心原因是这位老师带教的班级语文成绩是真的高。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秉持上述言论的家长和妞妞妈虽然都是为了孩子好,但至少在现阶段的短期目标上,双方截然不同。
一方欣喜于这位班主任让孩子的成绩飞速提升,而并不在意她强硬的教育方法或许在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埋雷。
一个每天夜里十二点还要被迫写作业的7岁小孩,你说TA对学习是会更喜欢,还是会更抵触呢?
就比如是我们已经辛辛苦苦上了一天的班,筋疲力尽的状态下还要继续加班完成大量的工作,熬了个夜不说,第二天还大概被业绩数据比你好的同级同事嘲讽……这个时候要是有人和我说:“你为什么不喜欢工作呢?工作好有趣的!”
我:
我看起来像这么傻的?
最可怕的是我们可以拍桌子,一声怒吼炒了老板的鱿鱼,孩子们却只能咬牙承受。
而妞妞班里的同砚,大概还在老师家长“引导”下,有意无意地疏远、伤害着成绩欠好的学生,这在帮助孩子们树立怎样的价值观?
如果有一天,他们发现自己也变成了一个成绩欠好的孩子,从“加害方”变成“受害方”,他们又要怎样面对?
孩子们人人自危的画面,我不敢想。
“认同,但不敢站出来说不”
类似的困局里,另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家长,面临左右为难的困境:心疼孩子正在承受的学业压力,照顾生活起居不遗余力,但面对孩子在学校所受的委曲,只是一句“爸妈也是这么过来的”。
有的人是不敢和其他家长不一样,担心自己孩子像妞妞一样被针对、被孤立——从众最安全。
有的人是打怵和老师、家委会之类的权威交流、谈判——服从最简单。
可这不治本也不治标,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保护人。而我们对待权威的态度,会影响孩子未来与权威人士的关系。
比如我们大概一听见孩子说“请家长”就浑身不舒服,想发脾气,但那大概不是在生孩子的气,而是触碰到了我们内心深处对权威的恐惧。
你大概有严厉的父母,碰到过厉害的老师。幼年时这种对权威的畏惧,成为我们后来面对所有权威时的情绪底色;或者我们的父母就对老师无条件服从,我们不知不觉中复制着上一代的模式。
愤怒和抵抗,大概是因为想到了自己:年少时被老师叫去办公室就胆战心惊,三四十岁了竟还是这样。
那种“怕老师”的感觉,没有得到治愈,它只是被隐藏,现在再遇见类似的情境就又鲜活了起来。我们迁怒于孩子,因为是TA让我们不得不重温这种痛苦的感受。
要治标,也要治本
坦白讲,大部分为人父母者都能理解妞妞妈的出发点,即便是那些签字驱逐妞妞的家长。
因为没有父母会真的不在乎孩子的身心健康,真的不想让自己的孩子生活在公平公正、无忧无虑的校园环境中。
大部分人只是不知道,怎么做可以既保护孩子,又不激化家校矛盾,因为维护良好的家校关系,也是保护孩子的一部分。
下面这几个小贴士,希望能够提供一些新角度:
沟通上有态度:
相信绝大多数老师和我们家长一样,希望孩子健康长大,成才成器,但双方的教育理念大概存在差异;
发现差异不要急于否定老师,先尝试共情、同理,让老师看到尊重的态度和我们家长在孩子教育题目上的努力;
家长和老师是相互平等、互相配合的关系,尊重老师却不谄媚,少用“对不起”,可以用“欠好意思”“请您多担待”。
心理上有边界:
剔除对老师的完美期待,个人成长高度不一,教育水平也不同;
认清孩子不是父母的名片、面子,父母的个人价值并不需要孩子的表现来证明,这样才不容易一涉及到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就情绪失控。
当然上述这些办法,前提都是我们自己能够正视权威,修通自己和权威的关系模式,建立稳定的核心不被外界声音裹挟。
家校沟通只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其中的每个成年人自身的心理成长水平。
没有人可以回到过去,但谁都可以从现在开始。
(注:文中出现的名字皆为化名。)
作者介绍:
时挽嘉,尹建莉父母学堂原创内容编辑,一颗胡子拉碴的“少女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