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变强还是变秃,这是个问题”。不知从何时开始,发际线成为衡量年纪和事业成就的尺度之一。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有超过2.5亿人正饱受脱发的困扰,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脱发。其中,20-30岁的年轻人占比达57.4%。他们还在网络上总结出“地中海”“发际线后移”“秃击队”等和脱发有关的热词。
面对“秃”然的意外,很多人选择了植发,并催生出了市场规模高达数百亿的植发新经济。
植发已成90后消费新热门
正常脱落的头发都是处于退行期及休止期的毛发,由于进入退行期与新进入生长期的毛发不断处于动态平衡,故能维持正常数量的头发。病理性脱发是指头发异常或过度的脱落,其中遗传、失眠、精神压力大等成为都市人脱发的主因。
“21岁开始,我的发际线越来越靠后。医生对长期熬夜的我说,熬夜不是‘杀猪刀’是‘剃度刀’。”某大厂工作的90后男孩李雄(化名)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为了追求更好的自己,他在大学时期选择了植发。
据他回忆,自己首次植发花费3.5万元,被扎了7500针,但结果并不理想,“两边的鬓角是有了,但很稀松,看上去很奇怪,像个‘假鬓角’”。
有医美平台指出,陪同消费水平的提拔和对个性美观的追求,植发也成为90后的消费新热门。当“脱发焦虑”成为普遍现象,植发成为整个医美市场的“新宠”。
走进电梯,打开社交平台不难发现,植发的广告可谓铺天盖地。在商家的宣传中,植发过程简单,风险极低。李雄也如此以为,“基本不会对健康有任何影响,就是美容项目”。
实际上,2009年12月,卫生部印发的《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次》,明确将毛发移植术列为美容外科一级项目。
一位从事植发行业多年的医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植发兼具医疗和消费属性,但本质上仍是医疗行为。“进行植发前,医院和机构应该向消费者明确这一点,术前也要进行详细的检查,这一点很重要”。
在实际植发过程中,机构和商家“重结果,微风险”等不正规的操作,时常让消费者产生对手术风险的忽略和轻视。“比如像脑囊炎、感染等问题,都是可能会出现的。”该医生说。同时,他还强调一定要注意术前的检查。
李雄说,自己前后一共进行了两次植发,分别是在天下连锁的美容机构和一家医院进行的。在术前检查环节,医院会进行抽血等稍微复杂的环节,包括分析脱发缘故原由、身材是否适合手术及过敏等情况。但美容机构就相对简单,“就是拿显微镜一样的灯,照了照,然后就推荐套餐了”。专家建议,消费者应该先到正规医院全面检查后,再介入植发手术等外科手术。
小发丝,大生意。据相识,目前市场上植发代价不菲。种植一个毛囊的费用在10-20元左右,一般单次推荐的种植单位都以“千”计数,花费轻松破万元。
3月24日晚间,中国“植发第一股”雍禾医疗发布了上市以来的首份年报。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实现营收21.69亿元,同比增长32.4%;经调解净利润为1.81亿元,同比增长32.8%;毛利为15.80亿元,同比增长29.3%。
其核心业务板块植发医疗的营收为15.65亿元,毛利率72.7%,接受植发手术的患者人数为58464人,较上年增加15.3%,植发患者的平均消费为26643元。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植发服务市场从2016年的58亿元快速增长至2020年的13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3.4%,2021年中国植发服务市场规模169亿元,预计2022年将达213亿元。
律师:消费者植发如何避坑?维权难在哪儿?
近十年来,随着植发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机构数量不断增多,行业发展步入快车道。但同时,不规范机构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导致行业问题不断出现。
当消费者遇到植发问题时,如何维权?维权难点在哪里?对此,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钱宙律师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现,在植发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问题,避免“入坑”。
首先,植发行业信息透明度较低,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比方代价不透明、虚报毛囊单位数量等内容,同时存在虚伪宣传、虚伪报价、无证上岗、过度包装医生等乱象。
“我们在地铁、公交、电梯、户外大屏、微博信息流中,常能看到宣称‘上午植发、下午就上班’、‘100%成功、终身不脱落’等类似广告,但如许的宣传并不合法。”据钱宙介绍,根据《广告法》第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不得含有“表现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阐明治愈率或者有服从”等内容。
上述宣传语属于违法广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广告法》第五十八条的相关规定,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罚款并责令停止发布。
钱宙提醒消费者,如果因为看到如许的广告而进行手术,手术失败后,可以进行消费维权。
别的,由于植发手术结果与消费者自己头皮状态、毛囊健康有关,在实践中消费者往往因为鉴定难、举证难而败诉。“目前,我国此类手术成功与否暂无相关尺度,鉴定机构很难鉴定种植毛囊的存活率”。
别的,植发行业内对于手术的结果评估也尚未形成统一的行业尺度。钱宙说,这包括实际操作尺度未统一,比方植发后多久可以洗头,各机构尺度就不尽不同;植发仪器名称各样,同一厂商的同一仪器有可能具有多个名称;植发机构主体较多,各类型机构在技术水平、无菌操作、手术流程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等情况。
植发自己是一种拆东墙补西墙的行为,人的后枕部分布着不受雄性激素影响的健康毛囊,将这些毛囊种植到指定区域,健康毛囊中会生出健康的新发。判断植发手术是否成功,一个重要尺度就是毛囊的存活率。
植发手术前,机构一般会和消费者签订合同,其中约定毛囊成活率,而大部分存在纠纷的案例正是消费者以为毛囊成活率过低。那么,毛囊成活率过低,究竟应该谁说了算?消费者在其他医院的检测报告能否作为依据?如今是否有专业的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
钱宙表现,在因毛囊成活率而产生的纠纷中,消费者往往处于不利的举证职位。“毛囊成活率与个体头皮状态、毛囊健康有关,诉讼中应以司法鉴定机构的意见为准。消费者在其他医院的检测报告仅能作为单方证据,根据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法院往往不予采信。” 由于目前植发手术缺乏相关尺度,司法鉴定机构也会以此项鉴定超出业务范围为由不予受理。
2021年3月22日,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正式发布《毛发移植规范》团体尺度,对医疗机构要求、手术职员资质、毛囊单位移植体的获取、毛发移植术后处置惩罚等各方面进行相应的规定。
“行业操作规范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植发行业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植发手术结果评估和责任认定,目前尚有空白。对于毛囊存活率和治疗结果如果没有可量化的鉴定本领和尺度,司法机构难以针对合同结果进行准确评估,即便消费者提起诉讼,维权也是有很大困难的”。钱宙说。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贾璇 | 北京报道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