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闫鹏飞
审核/崔松
全文1607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五一劳动节由来已久,已往对我们而言,更多的印象是假期,是观光,是聚会,是美好韶光。
但现在疫情,观光和聚会大概是泡汤了。正好可以趁此机会,和孩子聊一聊劳动的意义。
劳动节的由来
国际劳动节是每年的五月一号,是世界上八十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节日。
劳动节来源于资源主义为了经济发展不停剥削工人,工人的奋力反抗。1986年5月1日,美国三十五万工人停工上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通过流血斗争,希望资源家落实“八小时工作制”。
为纪念这一巨大的工人活动,1889年7月,恩格斯构造召开的第二国家成立大会上,宣布每年五月一日为国际劳动节。
世界各国在这一天都会决定相应的庆祝活动,但方式和习惯大不相同。
欧洲多地依然以宁静游行的方式庆祝,在俄罗斯会举国放假并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和群众性游行。日本的劳动节也是以“黄金周”假期的方式庆祝。
劳动的意义
哈佛大学有过一项孩子做家务的研究,在调查的700名乐成人士后发现:爱做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做家务的孩子,成年后的就业率比为15:1,犯罪率则是1:10,爱做家务的孩子心理疾病率更低。
也有专家指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劳动家务与孩子的动作技能、认知能力发展和责任感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通过劳动,让孩子逐步完成本身的整理打扫事宜,可以有效提升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
在劳动的过程中,孩子也能产天生绩感和自豪感,在书桌整理地整整齐齐时,在碗筷刷的干干净净时,在拖地后纤尘不染时。
通过做家务,孩子也能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感。当孩子协助父母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务时,父母会夸奖他们,令孩子感受到本身在家庭的参与感,是一件自满和自豪的事情。
做家务也可以让孩子更懂得感恩。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孩子只有亲身体验了下厨做饭的辛劳、整理衣物的繁琐、打扫马桶的不易,才会了解到父母每天的辛劳,进而能了解父母的付出,更懂得感恩。
做家务也要讲究方法
孩子做家务大多源于新奇和模仿,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本身做家务的习惯,却是一件不易的事。
1.把握好时机
孩子可能在三四岁的时间就会学着父母做家务,假如父母觉得是帮倒忙、捣乱,反而会扼杀孩子的兴趣。其实每个孩子都很敏感,即使是很小的孩子,当他自动地帮助得到否定和拒绝时,之后对这个事情也就不会感兴趣了。
所以一定要把握好孩子新奇和模仿的阶段,让孩子参与到劳动中来。
2.量力而行,可供选择
每个阶段的孩子认知程度、体力、耐心、技能都有所不同,家长给予的家务任务应符合孩子的能力范围,否则孩子会因挫败而产生抗拒与畏惧。
也可以给孩子几个任务来选择,如许既满足了孩子的兴趣,又让孩子得到了尊重。
3.父母身体力行,孩子任务细化
当给予孩子一个“把本身的房间收拾好”的任务时,初次做家务的孩子可能会依照本身的理解,先扫地拖地,结果打扫桌面时又掉出许多垃圾。
父母可以为孩子先做个示范,将任务步骤化、精致化,给孩子以发起:先整理床铺、打扫灰尘、整理桌面、最后再扫地拖地。
4.家务日历
制定一个家务日历有助于明确每个家庭成员的安排,也能改变一直“家务活由妈妈完成”的刻板认知。
清晰明白的家务日历,可以变更起家庭人员所有人的参与意识和劳动意识,家庭的凝聚力也会加强。
5.及时的奖励
在完立室务任务的时间,发起父母要用“不完美主义”的角度去对待,可能孩子做的家务一般或者较差,但父母需要看到的是孩子在努力去做好,并且可能在之后的家务任务中一次比一次更好。
所以在孩子完成任务后,父母及时地给予奖励,有时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句鼓励就是孩子对峙下去的动力。
恰当的物质奖励也是可取的。根据家务的不同难度,给予一定的报酬,以家务劳动的情势赚取零花钱。
孩子的生存不只有学习成绩,其生存能力也是很紧张的一部分。体验劳动、感受劳动、懂得劳动,对孩子的意义也非常紧张。
作者:闫鹏飞,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医务社工,上海大学MSW,中级社会工作师,二级心理咨询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