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天看到新周刊发的文章《张庭的秘密,害了千万宝妈》,看完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作为一名全职妈妈的我,有好多好多话想说。
孩子出生至今的九百多天里,没有一晚离开过我。养育孩子有多「麻烦」,对我本身的「压榨」程度有多深,我绝对有很真切的体会。
可是,
养娃真的是一条「不归路」吗?
选择做全职妈妈,真的就是「陷入泥潭」吗?
我没有什么「逆袭」的乐成经验,也没有掌握「月入五位数」的财富密码,事实上很多时候离「揭不开锅」也就是一步之遥。更没有什么了不起的title,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孩子他妈。但我想,也可以不是这样的,全职妈妈不会也不应该总是被动的。
全职妈妈被谁看不起?
——《张庭的秘密,害了千万宝妈》
如果有人跟你说这样的话,趁早离他远一点。因为他否认了你本身的代价。
其一,有社交圈,不一定有朋友。我没有社交圈,但我有真朋友。
我没偶然间社交,好朋友也很少见面,乃至和Jordan的约会都少之又少。三年来独自外出(不带娃)的次数,两只手绝对数得过来。带娃占据了我绝大多数时间。
但真爱的意义就在于,不需要用「社交」去维系,我知道他们就在那里,他们可以在天南海北,但他们也在我的心里。
所谓的「社交圈」,我并不需要,固然,我也没有变成黄脸婆。
那么,你需要「社交圈」吗?不妨思考一下。
其二,有「事业」(大众认为的事业是能带来收入的「职业」),固然很好,但它不是「看不看得起」的标准。
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去「看不起」谁。
全职妈妈的处境很难,我们都知道带娃这件事的代价远远远远地被低估了。
但我们暂且放下其他人的见解,问问本身,本身怎么看待「全职带娃」这件事?是否连你本身都低估了这件事的代价呢?
我认为,带娃这件事,比绝大多数世俗的「事业」都更有代价,这是未来的「事业」,天下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就在于我们给天下什么样的人。
一定要在心里肯定这件事,所有母亲都会信赖本身的孩子是独一无二,同样的,他们的母亲也是独一无二的。
当你真的信赖和肯定了,它就能变成你的气力来源。
全职妈妈最需要找到自我
没有人会看不起你,除非你看不到本身。
我和Jordan说,最要紧不是赚多少钱,做什么事,怎么办事,而是找到自我。
在为下个月房租发愁的时候听到这些,Jordan以为我可太虚了。
但同为全职妈妈的你,应该对此有更真切的理解。
如果一时想不到,那就想想反面,有多少人抱怨,有了孩子以后「没了自我」。
大多数人说「没了自我」,其实只是在说没了本身的时间,没偶然间社交,没偶然间刷剧,没偶然间什么也不做。
但我们需要思考得再深一点。
没偶然间娱乐或做其他没孩子前可以做的事,不代表我们就「没了自我」。实际上现在的我,比以往任何时候对自我的认识都要更清楚。
有孩子以后,我们的生存肯定会发生变化,而且常常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果不去调整,不去适应,停顿在抱怨「没了自我」,那么我猜疑,不管有没有孩子,其实你都没有找到「自我」。
育儿即育己,这句话似乎已经将近「烂大街」了,但真正理解并践行的,其实不太多。
孕育一个生命,这是只有妈妈才能享有的奥妙旅程,也只有我们才能百分百地体会这当中的自我发展和成熟过程。
有什么比看见一个生命的古迹更能触动人心、更能引发思考的呢?
知乎上很早有人约请我回答一个问题,如安在带娃的同时实现自我提升?
很多人关注,也很多人回答,里头提到的很多时间管理的方法也挺不错,有此困扰的妈妈不妨去搜搜看。
这里我只想说一个很基本很纯粹的点,就是作为人本身,当我们多了一个「妈妈」的身份,当我们深度参与和帮助了一个生命的发展,我们本身的生命也一定会随之变得饱满,这种身心灵的丰富,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自我提升」。
「找到自我」并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过程。
天下永远处在动态变化中,须保持发展的眼光,保持思考。这里不再展开,保举给妈妈们我近期读的两本书,都与自我及「育儿育己」有关:
是什么把宝妈推向微商?
那篇文章底部最高赞的一条评论这样写道:
——《张庭的秘密,害了千万宝妈》
看完挺丧的吧?社会大机器下,我们个人着实是太渺小了。
社会环境和法律保障的改善,非一朝一夕能完成,作为渺小的个体,能起的作用也有限(固然积小流以成江海,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
但也正因为我们的渺小,不用等到整个宏观环境变得更加友好,只是身边微观环境的一点变化,就能带来很大的不同。
你不需要让整个社会看到养育的代价,只需要让一个人看到,就是孩子的父亲,你的丈夫。
暂且不谈评论里那位读者提到的「根源问题」,我想,把宝妈推向微商的「直接原因」,更可能是孩子的父亲。
如果孩子的父亲能认可妈妈的代价,能看到养育的难处,能为孩子和妈妈提供良好可靠的抱持性环境,我信赖妈妈是不会轻易被那些微商的言论洗脑的。
我们社会的观念的确存在一些问题,好比爸爸多带点孩子,就会得到一票的好评:好爸爸!模范老公!然而母亲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却极少得到人的肯定和看见。
但我还是认为,总盯着大环境什么时候改变,对我们没有什么意义,大环境的改变是从我们所有这些小环境的改变开始的。
由妈妈来承担养育,不是因为我们不可,“只能带孩子”,而是因为在这项工作上,妈妈要比爸爸更擅长、更适合、更优秀。
如果你的丈夫是个成熟的男人,那么不管贫穷富裕,生存大体上不会那么心累。如果不够成熟,那么妈妈一定会更辛苦,“就像养两个孩子”。
温尼科特在《妈妈的心灵课》中说到,“正常情况下,爸爸是否能够真正认识和了解本身的宝宝,这要取决于妈妈怎么做。”
「让丈夫成为父亲」,这是妈妈们很紧张的一项功课。
不要惧怕重新开始
辞去工作,成为家庭主妇,便只能主妇这一条路走到黑了吗?
本来的职场对妈妈就谈不上多友好,如今几年疫情的冲击,整体经济环境也不是那么乐观,要往遭糕的地方去想,那简直要多丧又多丧。
怎么办?
小娃娃从外面随手摘来的珠珠子,又随手丢进沙里,在几场春雨之后,竟然一颗颗全部发出了芽,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的农民们,都无不为之震撼。
连沙子这样贫瘠的地方都能长出生命,我们呢?环境的确糟糕,可是真的一点营养都汲取不到吗?
我不是来给答案的,我也没有答案。即便我说,不要惧怕重新开始,我也不能总是做到。没有人是完美的,也没有人需要完美。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有一个很深的感触,就是不要为设想的问题担忧:
好比孩子需要抱着才能安抚,担心“抱习惯了”;
好比孩子大运动发展阶段喜欢攀爬,担心“爬习惯了以后伤害”。
也不要后悔“当初没做好”:
好比发现过去的养育不太恰当,可能是造成孩子如今出现某些问题的原因;
好比后悔曾经没有多存点钱,或者多做点准备再要孩子。
看见当下,专注当下,从当下出发。
当我开始与不完美的本身和解,我发现过去那些不敷也是如今进步的土壤。我看见孩子的气力,我看见生命的过程,我看见所有的经历都是发着光的宝藏。
当我开始学着区分,“想象中的未来可能会出现的担忧”和“当下事实上的困难”,我发现情况其实并没有那么坏。
“不要惧怕重新开始”,这个让人惧怕的重新开始,不就是一个“想象中的未来可能会出现的担忧吗?”
越是在“大环境不好”的时候,越应该专注地活在每一个当下。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只有本身踏实度过的这一分一秒,像农民耕过的每一寸土地,才是我们可以确定和抓住的。
脚踏实地的耕耘本身的时间,也是一个「找到自我」的过程。
找到自我,可以是发现本身喜欢和擅长的东西,可以是明确内心气力和勇气的来源,也可以是剖析本身,直面本身的软弱和不敷,并从中开发出一片新的天地,能让本身立在此中。
今天恰好看见B站给五四青年节的短片,《不被大风吹倒》,这也值得我们每个全职妈妈去思考,怎样让我们不被焦急,不被裹挟,不被吹倒。
//////////
妈妈们在一起聊天,总会有很多的共鸣。全职妈妈有全职妈妈的苦,职场妈妈同样也有职场妈妈的难。
但恰好是在苦和难中,才会出现深刻的生长。
养孩子这几年,我发现妈妈是个「成为」的过程。“全职妈妈”的身份背后,我更是我本身。
成为妈妈的时候,我也在成为本身,而且是更好的本身。
末了想以我16岁时的一篇自我介绍竣事这篇文章,前些日子孩子玩耍时无意中翻到,一刹那,记忆从忘记的角落探出头来。回看这稚嫩的文字,竟让本身有些感动。
写于2008年
“眼界始大”,用心学习,用心生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