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知道庄子活了多少岁吗?庄子大概活了八十三岁,他比孔子的寿命还要长,孔子只活了七十二岁,而且孔子还不是一般人,因为孔子是“贤人”。
庄子比贤人的寿命还长,所以在古时候,大家都觉得庄子对怎样养生怎样长寿,肯定有一套自己的秘诀。
但是对于现代人来说,活个七八十岁是很正常的事情,并不算很长寿。没错,现代人的平均寿命已经快要八十岁,所以七八十岁只能算是正常寿命程度。
庄子
不过,在生存条件比较差的古代,当时候的人普遍也就只能活个三五十岁,年过百半就算收?人家,活到七十岁以上的更是少之又少,不是有句话叫“七十古来稀”吗?所以在孔子和庄子他们的时代,活到八十三岁,那还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儿。
庄子虽然活到了八十三岁,在古代算是很高的寿命,但真正说起来,长寿并不是庄子的追求,而且他也并没有刻意为了长寿而做什么。
《庄子》记录了一个故事,说尧帝去视察的时候,有人祝他多子多福多寿,尧却推辞不受,他的理由是:多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
庄子
也就是说,儿女多了是种负担,财产多了,贫苦也多,活得太久,承受的屈辱也多。听尧这样说完以后,那个祝福他的人就开始反驳:
如果你的儿女多了,你可以培养他们安排事情给他们做,如果财产太多了,那你就分给有需要帮助的人,作为一个有本事的人,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值得你去做,你着实是活得不耐烦了,还可以“千岁厌世,去而上仙”,哪有什么屈辱呢?
尧听完反驳之后很想再向对方讨教一番,但那个人拒绝再和他对话,转身就离去了。
庄子
那么在这个故事当中,庄子表达了三个原则,首先是要不要长寿。按照“寿则多辱”的想法,那还真有点“老而不死是为贼”的味道,只有活着但却没有德行的人,才会遭受耻辱,虽然长寿的前提是什么,是要活得有意义,而不是吃了睡、睡了吃,浑浑噩噩地贪生怕死。
第二个原则,要能找到实现价值的人生目的。庄子里说:多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这是因为故事中的尧,还没有真正找到实现人生价值的方法,所以才认为多几个儿子是种负担,多一些财产乃至都觉得很贫苦。
庄子
那个批判反驳他的人说:天生万民,必授之职。多男子而授之职,则何惧之有!富而使人分之,则何事之有!这句话的意思就点破了生命的价值所在——人只要活着、就有他的价值所在,你总能找到一些有价值的事情来让“活着”变得更有意义!所以找到实现人生价值的目的就是第二个原则。
末了,反驳尧的那个人说:“千岁厌世,去而上仙”,就是说:如果你真的感到活得厌倦了,那也可以去做清闲安闲的神仙。这句话,怎么理解呢?
我觉得“去而上仙”其实是讲人的心境,你要用做神仙的心态去生存,也就是要积极开心地去生存,去寻找生存的快乐。
庄子
固然,这也离不开健康的身体,所以想要长寿的第三个原则就是,一定要健康和快乐,如果被病痛纠缠,被烦恼和忧愁围绕,那么长寿就会变成屈辱,这一点我觉得尤为重要,固然也是最难做到的一点。
如果以上三个原则都可以把握住,任何人想要健康长寿,其实都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做到了上述三个原则,暮年必定能过得安心多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