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39|回复: 0

这么小的孩子,也会有完美主义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21 09:31:05|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父母们是否时不时会听说,或切身体验过:

  • 读小学的孩子,每次做完作业总要检查三四遍放心?
  • 才四五岁的宝宝,由于一条直线没画好就崩溃大哭?
也许作业或画画完成得好欠好,并非父母所关心的,反倒是他们这种看似“完美主义”的行为和情绪,让父母们非常困惑。

完美主义的解读和误区
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阿德勒是第一个定义完美主义的学者。他声称,每个人都有一个理想的自我形象,即强大、优越和完整。这种形象成为这个人一生都在努力实现的目标。
因此,阿德勒认为追求完美的过程是一种正常的人类现象,与生存的本能是分不开的。
后来其他学者进一步总结了完美主义产生的原因,其中包括:
1将自己的错误理解为一种失败,导致自负受到打击;
2对个人设定不切实际的高标准,导致在实践中难以实现;
3父母盼望或者标准过高,自己总尝试去达到,但往往不成功;
4父母对自己的不错、错误往往过度批评;
5对自己的行为缺乏信心,怀疑自己的体现和完成的质量;
6先天对事物的精确性、序列性和完整性有着剧烈的倾向。


  • 另外,不少人还对完美主义存在很多认知上的误区。例如认为完美主义是一种“矫情”,或者说完美主义是一种缺陷。其实完美主义只是在特定的外因或内因下形成的心理状态。
  • 其次,完美主义者所设定的过高的目标,也不肯定是他们自己臆想出来的,而往往是与现实内里一些实例的对比下产生的。
  • 最后,完美主义者轻易进入一种心理怪圈。
  • 当自己的完美主义导致情绪上出现波动时——例如家人交代的一件小事忘记了,导致十分焦虑——他们往往会把自己的情绪归咎于事情没做好(做得不敷完美),而不会认为是自己的标准设太高了。
  • 这就导致他们的内心会把“不完美”和“坏情绪”关联起来,导致一种恶性循环。
孩子也有完美主义吗?
很多人可能认为,那些天真无邪上蹿下跳的孩子们内心并没有什么标准可言,也更不应该有什么完美主义的倾向。
其实当孩子的自我认知开始形成(例如3-4岁),他们就开始罗致周边世界的信息,包括父母的评价,朋友的反馈,各种各样的成就、失败、警告、关爱等等,逐渐凝结成自己内心的雏形标准。

孩子形成完美主义的原因有很多,这里归纳出一些常见的:
01.父母的完美主义
一些父母在育儿的过程中,故意或无意地会体现出自己的完美主义
例如水温要调到自己满意的状态,衣服的颜色肯定要搭配好等等。目睹父母的完美主义行为,孩子也可能去模仿。
02.父母过度赞扬或警告
如果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对于孩子的一些体现。例如学习、生存行为等,体现出过于苛责的状态
比如体现好就极力夸赞,体现稍有失误就忙不迭地纠正。这很有可能促使孩子过度关注细枝末节,以求达到父母的标准。
03.表演和取悦
一些孩子先天就喜欢体现自己,而通过体现往往也会获得一些赞誉。
例如一些孩子很小就成为平面模特,或者小歌星,使得他们认为自己在表演中的形象、状态应该是一种“常态”,进而导致他们在平时的生存中过度要求自己。

04.压力和创伤
一些在生存中有创伤,或者有过度压力的孩子,也会通过努力达到“完美”的状态来体现自己,盼望弥补自己的创伤和压力
05.生物因素
学者们也信赖,一部门人具备某些生物因素(比如遗传),导致其倾向于罹患一些特定的精神疾病,比如逼迫症、饮食障碍等等。而他们的完美主义往往只是一个表象。
强调完整而非完美
这里重申一下上文提到的:完美主义不是一件“坏事”。而只是在外因或内因作用下的一种认知偏差。尤其是对于孩子,父母的标榜和引导起到了很大作用。
当发现孩子有完美主义的倾向,父母首先应该检查自己的行为,以及孩子在生存、学业中可能面临的一些因素,用接纳、体察,换位思考的态度去帮助孩子理解自己的行为。这其中包括:
01关怀和恭敬
对于孩子由于完美主义而产生的失落和情绪,首先父母要体现出:“我在这里,我愿意听你,我准备帮你”的姿态,而不是回避、冷落、讥讽甚至打骂。
02强调孩子的努力而不是效果
帮助孩子归纳一下,过去的这几分钟、几小时内,他做了什么,完成了什么。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甚至可能根据孩子的努力和付出进行一些小奖励
03识别和处理情绪
如果孩子情绪比较激烈,让他脱离现场。到另外一个环境中帮助其处理情绪。
如果孩子情绪特殊激烈,可以让他自己冷静几分钟,进行一些小发泄,然后再回到孩子身边,并告诉他:你的情绪我看到了,也理解了,但是一切都会好的。
04帮助孩子理解错误的普遍性
对于适龄的孩子,可以让他明确并不存在完美的人、完美的事。爸爸妈妈也不是完美的,老师也不是完美的。没有人能画出完美的圆,十根手指不可能一样长。
05切忌盲目比较
尽可能避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把孩子和其他人比较。尤其避免和一些媒体上宣传的,或耳听目睹的童星、神童比较。在做游戏时,避免去太过强调谁输谁赢。
06强调完成,而非完美
经常向孩子强调:做事情的目标是善始善终,而不是完美。只要能把事情完成,就不算失败,就是负责任的体现,就是好孩子。

有学者发现,那些完美主义的孩子往往存在性格上的高度敏感性,以及情绪上的高度不稳固性
因此,在育儿的过程中,帮助孩子快速识别并处理的自己的情绪,以及降低用不须要的信息对孩子的刺激(例如过度赞誉、否定,盲目比较等),会很好地帮助孩子远离完美主义的陷阱。在更加纯净、积极的亲子环境下,孩子的内心的自我标准也会更加地康健、坚定。
孩子的教育从来都不是一挥而就的,在日常生存中,避免不了和孩子发生冲突和矛盾,如果有一个“完美主义”的孩子,似乎就更“频繁”了。注:点击“「链接」”,进行免费在线解答您的心理困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