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前连续十年增长的美妆行业,在今年遭遇“史无前例的重创”。国家统计局数据体现,全国化妆品品类4月零售额同比下降22.3%。
因疫情原因,今年中国美容博览会迁移到线上举办,2000多家企业参会,上万品牌开展,5万新品亮相,3天访问人次达174万。
在不确定的当下,转战线上成为行业最大的共识。中国美容博览会执行主席、上海市静安区政协委员桑莹直言:
“有很多企业在困境中积极求变,像一些工厂,过去连网站都没有,这次来参加我们的线上会展,老板亲身上阵做直播、做探厂,真的是拼了。”
让她极为感动的是,有企业给她留言,“这次的声势一点都不输我们沉淀了20多年的线下展会”。这让桑莹以为,最近这么多夜,没有白熬!
黄金时代已过,失去流量的美妆行业等待重生
美妆行业能在线上“重生”,离不开过去几年黄金时期积聚。
2017年是网络直播商业化元年,也是从这一年开始,无数美妆品牌一股脑涌入直播间。这一年,口红一哥李佳琦还被高校聘为淘宝写作与传媒课程讲师。
巨大风潮之下,美妆行业变了天,国货新品牌冲上牌桌,传统大牌被掀翻在地,很快大牌紧跟潮流加入直播,与一众新品牌争抢黄金坑位。
正是这样的盛况,开启了最近五年中国美妆行业的黄金时代,很多从业者说是“躺赢”也毫不过分。
但从去年开始,直播风头似乎触到了天花板,不少主播都发现,流量红利消退十分明显。最直观的现象,就是一些美妆网红商家进入滞涨。
深层来看,这一现象无外乎两个原因:其一,经过几年发展,美妆线上销量的用户池基本饱和,很难有大量新用户加入了,流量见顶;其二,受疫情影响,消耗也会更加守旧。
对国货新品牌来说,这样的冲击更为明显。作为大牌“平替”,他们本来就根基不稳,靠着直播红利敏捷走红,却没有积淀下足够的研发实力和品牌影响力,也就缺少忠实消耗者。
如果说过去是“流量时代”,到了今天“流”将会酿成“留存”的“留”。谁能留住消耗者,谁将成为真正的品牌。
从锦上添花到雪中送炭,互联网让美妆行业走得更远
摆在美妆新国货面前的,有两条路。最轻易的一条路,是寻找新的流量。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抖音快手上的国货美妆十分红火,无论短视频还是直播带货,你总能看到那些新品牌的推广。
因为是新渠道,像抖音这些渠道的销量数据增长也非常夸张。其实业内人知道,这么快的增长,是因为之前体量太小,稍微涨一涨,较之前就翻了一倍。像淘宝、天猫这种成交体量,整体数据增长1%,就能顶其他渠道好几倍。
而这一模式,与前几年争抢直播红利没有本质区别:新品牌通过让利拉流量,但流量却是拉给了抖音博主,自己品牌没有粉丝。博主今天卖完你这品牌,明天就卖竞品,虽然短期销量是上去了,但长远看,无异于饮鸩止渴。
另一条路欠好走,是要修炼自己的品牌内功,把之前落下课再“补”返来。
在后流量时代,对商家而言重要的不是短期销量增长,而是如何拥有健康的利润率、如何实现高质量增长。如果说过去大家看谁走得快,现在大家看谁能走得远。
很多初具规模的国货品牌,也意识到这一点,开始扎根淘宝天猫,发力经营自家旗舰店,将天猫商店当做自己的“第二官网”,招聘专业主播来做店播,打造品牌口碑,将淘宝天猫流量转化为自己的流量。
换而言之,美妆行业的竞争已经从“靠胆量”的时代,跨入到“靠能力”的时代。
天猫是一个能够资助商家长能力、创品牌的平台。在上文提到那场线上的中国美容博览会上,淘宝天猫发布了“美妆行业元气复苏计划”,着重支持商家创新,长出自己的能力。
能力来源有五个:新成分,天猫推出“中国成分”全年扶持计划,重塑供应链,为行业给予创新指引;新品类,为商家提供新消耗趋势预测和判断,扶持新品类爆发;新品牌,为品牌成长提供全链路的孵化机制;新内容,重点扶持美妆商家做店肆自播;新渠道,促进线上线下渠道数字化融合,开拓新增量。
不难看出,五大创新支持之下,美妆商家可以持续沉淀会员人群,提拔转化率、复购率和品牌粘性。对商家来说,这些才是扎扎实实的品牌资产。
如果说在消耗潮流下,互联网是在为美妆行业“锦上添花”,那现在环境下,美妆行业就需要互联网来“雪中送炭”。
毫无疑问,“雪中送炭”是更难的,不仅需要给到助力,更需要输入信心。
而信心并不是能够赠与的,而是度过无数艰难时候,变更强大之后,从心底生出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