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09|回复: 0

[情感求助] 歌颂毒枭爱情,网络小说代价观不能乱“摇晃” |新京报快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5 17:42:50|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假如把“禁毒题材”的作品写成了胡编乱造与猎奇窥隐,只会把作品引向低级。


▲四川戒毒点名批评《风情不摇晃》。截图来自微博@四川戒毒
文 | 韩浩月
1月5日,四川省戒毒管理局官方微博发布一条视频,配文“文学创作要有底线,不能让英雄流血再寒心”,对小说《风情不摇晃》进行点名批评。现在,有媒体从出书该小说的百花洲文艺出书社获悉,该小说系出书社与第三方公司合作出书的,现在已被下架。作者初禾初表示将对微博永久制止更新。
1月10日“中国人民警察节”将要到来之际,“四川戒毒”微博账号所发布的这条视频,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
为了实现让毒品彻底消失的目的,中国禁毒工作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与太多的牺牲。对于这些网友们有目共睹,因此“四川戒毒”的视频才引起如此强烈的情感共鸣。
据报道,作为网文的《风情不摇晃》已经过出书社正式出书为纸书,按照纸书出书的要求,作为网文的“缉毒警察牺牲后,女友潜伏毒枭身边复仇不成却爱上毒枭”的故事立意,得以通过的可能性极低。有读过网文与纸书的网友表示,为了纸书出书,作者修改告终尾。但即便如此,纸书书封上的宣传语如“清纯机智少女”“暗黑宠溺大佬”,“为了复仇,她处心积虑,引他上钩,只为一招制胜将他送回地狱……”,还是令人感到不适。
这些不适感的产生,一方面是这些宣传语给人以便宜感,另一方面,带有轻佻意味的推销话术,与“禁毒”和“缉毒警察”这两个关键词格格不入。
这些年,禁毒之难,以及缉毒警察之辛苦,已经深入人心,毒品带来的恶劣影响,包括缉毒警察以生命为代价所保卫的防线,早已让公众形成了共识:禁毒是件极为严肃的变乱,不容任何讥讽与轻渎。
这意味着,不仅在舆论上要支持禁毒,在文学作品方面,与禁毒以及缉毒警察形象有关的每一个字,也都需要审慎对待。
《风情不摇晃》最早网络发表于2017年,纸书出书于2019年。几年间,该书已经有了不少的书粉。某种程度上看,书粉们的追捧,也放大了该书的负面影响,包括这两天在作者微博与“四川戒毒”微博的批评区,仍有不少书粉在为该书辩护,乃至对缉毒警察发出低智的攻击性言语,令人难以接受。
必须认识到,“禁毒题材”是文学创作的一个特殊领域,近年诞生了一些精良的文学与影视作品,但无一例外,这些作品在保障可读性、可看性的同时,对“禁毒”的立场都是一致的,对“缉毒警察”的形象塑造,都是禁得起考量的。
读者与观众欣赏“禁毒题材”的作品,意在了解禁毒工作背后的惊心动魄,剖析毒品交易背后复杂的人性纠葛,并以此为镜,警醒自己。假如把“禁毒题材”写成了胡编乱造与猎奇窥隐,只会悖离创作初衷,把作品引向低级。
撰稿 / 韩浩月(专栏作家)
编辑 / 刘昀昀
校对 / 王心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30105A06MXM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