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4|回复: 0

[情感求助] 当“摩托大军”逐渐消失,这些“摩友”决定骑行返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8 23:42:30|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月7日,为期40天的2023年春运拉开序幕,返乡摩骑的“万里归途”也陆续开启。
8日一早,在广东中山的一处加油站,5名因热爱摩托车而结缘的“摩友”已整装待发。只管彼此的家乡相距甚远,但他们决定结伴骑行至贵州遵义,再各自完成回家的“最后一公里”。


1月8日,广东中山,5名来自贵州等地的摩托车骑手正在等待加油。我们视频截图
“惆怅的时机”
如果把时间推回到几年前,这或许会是“摩托大军”中一个极小的单位——来自贵州和四川的吴华佳、胡年老、健哥、阿华和沫沫组成5人小队,结伴踏上千里返乡路。他们都在广东务工,因为对摩托车的共同爱好而相识。
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广东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数以千万计的外来工奔赴珠三角打工,频频推高春运发送人数。“一票难求”之下,他们中的许多人开始三五成群,相约骑摩托车返回广西、贵州、云南、重庆等地,最终汇成了浩浩大荡的“摩托大军”。据统计,2014年春运,“摩托大军”一度逼近60万人。
而如今,随着高铁专列网不停织密,持续经年的“摩托大军”正在逐渐消失。只管云云,这一次,五位“摩友”还是决定骑摩托车返乡。
胡年老今年47岁,是一行人中的“老年老”。他从1994年开始跑“摩的”,一跑就是七八年,有时间一年骑回家七八次,“我对摩托车是爱到骨子里去了,等骑不动就不骑了。但我骑了这么多年,一下子放下还是舍不得。”
26岁的女骑手沫沫是“车队”的领队,只管2019年才开始接触摩托车,但热爱匪浅。在她看来,“骑摩托车跑长途”是一次很惆怅的时机,“平时工作忙,我们也就是在中山市内跑一跑,这次骑到遵义后,我还要独自骑五百多公里才能到家。”
吴华佳今年32岁,早在2014年,就成为“摩托大军”的一员。然而,一次不测打断了“惯例”。2018年1月,独自骑摩托返乡的他遭遇事故,手部骨折,在医院住了二十多天,身体里至今还留有三个钢板。自此,他再也没有骑行回家。
这次有人偕行,吴华佳决定重温一下那种满怀期待的颠簸,“我们不赶路,不着急,边骑边玩,安全第一。”不过,吸取之前的教导,这一次,他准备了充足的护具。
“迷你车队”,出发!
1月8日上午10点,五名“摩友”来到广东中山的一家加油站。给摩托车加满了油,“迷你车队”整装待发。


摩托车队整装待发。我们视频截图
每名队员都带了不少行李,摩托车背面的箱子装不下,就把剩下的大包小包用绳子固定在车架上。除了给家人带的礼物,沫沫还备好了加绒的帽子手套、保暖亵服等,“路上容易变天,而且我老家四川也比较冷,所以我要多带点御寒的衣物。”
按照沫沫设计好的返乡路线,一行人第一天计划骑行六百公里左右,8日晚上10点左右抵达广西桂林平乐县,结束第一天的骑行。此后,每一天的路程都在五六百公里上下,其间每骑二百公里左右,就停下来用饭。第三天抵达贵州梵净山之后,在本地游玩半天,之后骑行到吴华佳的老家遵义市绥阳县。至此,“车队”驱逐,其他队员各自骑行回家。
沫沫先容道,排量最小的摩托车排在“车队”的第一位,这样可以控制整支车队的行进速度,也制止排量最小的摩托车跟丢。思量到路上大概会出现扎胎等告急情况,她还让“摩友”们带上了充足的修理工具。
太阳越升越高,20℃左右的气温,很适合骑摩托车。“迷你车队”出发了,他们有条不紊地驶向远方,那里是家的方向。
新京报记者 彭镜陶 王金淼 蒋鹏峰 贾洁卿 靳晴
校对 贾宁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30108A07EW8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