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部前一阵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这个通知每年都发,许多人不看,觉得大同小异。其实《通知》里信息量不小,值得各人关注。
比如,在2021年,在《通知》里,提到了高校登科批次的管理,要求高校不能随意将普通批次招生专业安排到本科提前批次。这是教育部通知里第一次对提前批做出限制。提前批原先招收的是一些特殊专业或者特殊学校的学生,像军校生、警校生、公费师范生、医学定向生、艺术生等等,还有一些港校或者中外合作办学的大学等。
但,各个学校动了歪头脑,比如把护理专业放进提前批,不少学校把一些冷门专业放进提前批,甚至有些学校提前批招生人数多于普通批,人称“超短裙”登科方式。这么做的好处是,进步自己学校的登科分数线。
2021年,教育部的新规定出来后,提前批的乱象基本杜绝了。
这两年,教育部开始整治大类招生。
大类招生的鼓起已经有些年头。中国高等教育在开国后学了苏联模式,发展到21世纪,各人反思大学的专业面太窄,不适应现代科学的发展,所以,要跟欧美的高等教育模式学习,它们讲求的是基础扎实,专业面宽,专业数量很少。所以,清华、北大等学校开始学着做,最后几乎所有的学校都跟着做。
大类招生是跟大类培养相配合的,相近的专业开设相同的专业基础课,内容比单一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要宽;其次,大类招生先学基础课,了解专业后再分流进专业,学生选择的时候会更清楚一些。
效果,高校再次走上歧途。因为高校专业调整没有跟上科技的发展,也跟不上,因为人在那里,你总不能说把这些老师和职员全部解聘吧?有人在,这个专业就必须要招学生。招不来学生怎么办?调剂,还有就是大类招生。大类招生变成了热门专业搭售冷门专业的一块遮羞布。
我曾经写过多篇文章抨击过某些高校的做法。比如,在临床医学类里放入了基础医学、法医学和预防医学。这个非常误导人。因为不少学生学医学是为了当大夫,但法医学和基础医学没法当大夫,预防医学虽然可以考医师执业资格证书,但此大夫非彼大夫。
计算机是热门专业,于是各个高校在计算机大类招生中放入了各种专业,比如土木和水利、海洋工程、材料等等。计算机快等同于工科大类了。
这种做法涉嫌欺诈,因为学生是冲着计算机去的,但学生被大类招生进去之后,除了少量的人能进入自己想进的专业,其他人被调剂去了其他专业,甚至一些冷门专业。这个违背了学生意愿。许多学生有意见,但由于学校更强势,每年学生被迫参与这游戏。
为了大一分流进入心仪专业,大一新生又开始冒死学习,因此大类招生的专业分流又被称为第二次高考,学生压力极大。
2021年,大类招生的花样之多,许多高校的底线之低,让人叹为观止。
因此,2022年教育部在通知里第一次提出:严格规范大类招生行为,对于培养方案不合理、不到位或招生和培养方案不一致的,不得开展大类招生。2022年的大类招生情况就好了许多。
2023年教育部的通知里再次提出:严格规范高校大类招生行为,高校原则上按专业开展招生,少数探索大类招生的高校要经心制定培养分流方案,确保科学规范、公平公正。明显看出,2023年的监管更严,只允许部分学校搞大类招生,其他学校老老实实按照专业来招生。
为教育部鼓掌。
有时候我想想,中国的高校不能怪老百姓骂它,确实挺不争气的。提前批玩坏;大类招生玩坏;之前的自主招生玩坏,如今变成了强基计划;针对青椒的非升即走也玩坏……
为什么不喜欢正正当当干事呢?这种做法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吗?真正的精致主义者的源头是不是就在大学里?而不是学生本身?
这次大类招生做出规范后,估计大学的专业设置变化要加快了。因为如果是专业+学校的填报规则,冷门专业可能妥妥地被学生抛弃。我觉得与其如今被学生抛弃,不如学校主动舍弃。
从久远来说,每个学校都必须考虑这个问题。高校不可能永久强势。我国新生儿的高峰值在2016,2017年,在2035年后,大学入学人数会逐步低落。2022年新生儿数量不足千万,而2022年大学报名人数超过千万。到时,会有大学要关门,学生对学校和专业会更挑剔。
所以,大学也要居安思危才行。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30207A03A4G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