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科理科,更像是一个双螺旋布局,相互扶持,没有理科,缺乏技能创新,社会的生产力很难进步;但缺乏文科,社会的发展会失去方向,社会为了发展而发展。
冰川头脑库特约研究员丨刘远举
克日,同济大学副校长顾祥林指出,比年来,我国理工科学生出现比例下降,引发热议。
在顾祥林看来,当前,支撑我国实现科技引领的拔尖创新人才的自主造就体系尚有不足,我国人才自主造就质量有待进步。其原因主要是:高等教诲存在数理基础不牢、交叉基础不实的题目;对学生办理未知题目能力的造就存在模式滞后,手段不全的不足。我国理工科学生比例下降,存在学生对“热门”专业趋附者众、而“冷门”专业则门可罗雀的学科布局性题目。
对此,顾祥林建议,仍需强化我国STEM教诲,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注:STEM是科学(Science)、技能(Technologv)、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的缩写。)一是丰富学科专业内涵、强化数理基础练习、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二是深化教诲讲授改革,提拔人才造就内涵;三是以兴趣驱动助学生成才,以抱负情怀促终身发展。
理工科学生比例下降怎么办?如何破解上述难题?不过在我看来,在办理题目之前,先要搞清晰这个题目,到底是不是一个题目。
01
第一个原因,中国的理工科比例本来就比其他国家高很多。
在上世纪中后期,中国社会有如许一个共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学生选专业,都偏重理工科。而且,文科本来就很少,像经济学、社会学如许的学科,根本就没有。
这个征象是受苏联的影响。1947年,中国文科生比例为47.6%,新中国成立后,理工科比例上升,到达了70%左右,不停在改革开放后,才渐渐降低,到了2019年,理科生比例为47.8%。
文理科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但从环球看,中国理工科人才数目大,比例高。
在已往20年里,中国还造就了6000万工程师,是全世界拥有工程师最多的国家,仅工程师数目就接近法国总人口了。
2014年的时候,科技部公布过一组统计数据,当年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到达7512万人,比上年增长5.7%。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为3170万人,比上年增长7.7%。
根据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2016》,2013年美国科学家工程师总量为2110万人。也就是说,中国本科及以上学历科技人力资源相当于美国的科学家工程师,投入研发运动的人力规模都已经成为环球最高的国家。
从文理科比例看,中国理工科占比高于美国、德国、英国的39%-40%,高于法国的35%。所以,中国理工科学生比例下降,本身未必就是一个题目,而是回归常态。
02
第二个原因,扩招。
学好数理化,需要的是抽象头脑,这是人类智能的顶级组成部分。现实上,的确没有那么多人适合学物理、化学、数学。
能学好理工科的,更容易考上大学。有人收集39所“985工程”大学在山东省招生投档分数线等数据,来计算不同选考科目标重点大学上线机会。发现到达投档线的人,71.95%都选了物理。这就是说,能学好理工科的,每每都能上好大学。
反过来说,考不上好大学的,每每是学不好理工科的。以前考大学的比例不高,能上大学的都是人群中的前10%,随着大学的扩招,更多的人能上大学了,上大学的人变为了人群的前30%、40%。
毋庸讳言,原本学不好理工科人,也可以参加高考了,自然就会有更多的人选择避开物理、化学。到了研究生阶段,为了上研究生,很多人为了避免考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会避开经济学、金融,选择更“文”的文科。
所以,理科比例下降,这是扩招带来的一个必然征象。
现在,公务员已经成为大学生期望的重要出路之一,但公务员毕竟属于社会管理领域,更多的需要文科生,理工科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只能考“三不限”的岗位。这也会降低学生选择理工科的意愿。
有人抱怨说,体制内外如果不停冰火两重天,那么文科生比例将会进一步提拔。但这个是改变不了的现实,也不应改变,因为公务员毕竟不需要进工厂拧螺丝,他们需要懂边际成本、沉没成本、公地悲剧、能区分权利与权利,才气更好地制定政策,提供公共服务,管理社会。
如果一定要穷究,题目也不是公务员为何偏爱文科生,而是公务员竟然成为了就业乃至专业分科的导向。
03
第三个原因,文科的旗舰型岗位,给年轻人选择专业造成了误导。
有人把顾祥林的这个提问,拿到了知乎上,参加讨论的人很多,有人说:有人说各大银行均匀薪资55w-60w。国内几个制造业企业能给得了这个薪资?比亚迪的d3级总工一年也就是50-60w。你爬到总工水准,也就是金融业的均匀线而已。爬到d2的总工的难度几乎相当于院士,一年90w-110w,而且,总工是没有其他灰色收入的。
这个话既不对,也对。
说它不对,是因为受到了文科“旗舰岗位”的误导。所谓旗舰岗位,就是一个领域中最刺眼的岗位,是舆论放大镜与聚光灯下的岗位,但这对行业来说其实是少数。比如,学金融,能进入各大银行、投行的是同辈人中顶尖的佼佼者。
你以为学金融都能进银行,其实大多在做中介、做文员。但这个误导还是会让很多人认为,绝大多数理科生终其一生就是在一项技能中扎根,升迁的概率远远低于文科类同期毕业的学生。这就会降低年轻人学理工科的意愿。
说这句话对,是因为理工科给人的感觉,的确工资较低。但这也是符合规律的。
04
这就是第四个原因:经济发展的必然。
制造业的效率提拔,终极依靠的是机器,机器是依靠钱去买的。在经济学的经济增长公式中,机器会被分解为两个因素:资本和技能。
这就进入下一环逻辑。
一方面,发明技能的人,技能的专利权所有人,是可以靠专利获得巨大的报酬的。但另一方面,现代化大生产之下,爱迪生单打独斗的期间已经已往了,大多数时候,人是依靠合作,在企业、在研究机构中才气发明出东西。
而且,技能研发有风险,这个风险又是资本承担的,每每资本是技能专利的所有人。换言之,制造业的大规模生产效率提拔,终极的驱动因素其实是资本。创新的利润大多归了企业,归了承担风险的资本,工程师只占一小部分。所以,工资自然会较低。
而第三财产,更多的是人的运动,直接由人的运动产生,自然人会得到更高的报酬。而且,我们所看到的高薪的文科,其实是文科的顶层。这些岗位的运动,直接由人产生,与人的行为息息相干。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的是中介,中介在谈房价的时候,上下一个点,就是几万元,再抽成个50%,就显得赚钱容易。
不要以为这是不对的。欧美能取得创新上的成绩,正是不停恭敬了这个规律,而不是出于直觉要去改变这个规律。这违反人的朴素直觉,但却符合经济学的道理,而经济学的道理其实是人性的必然,是不可撼动的。
文科理科,更像是一个双螺旋布局,相互扶持,没有理科,缺乏技能创新,社会的生产力很难进步;但缺乏文科,社会的发展会失去方向,社会为了发展而发展。
“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三体》中的这句话,是一个很好的总结。而这句话出自帕斯卡的: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To the time to life, rather than to life in time) 是说要让活着的每时每刻都要精彩,而不是让生命虚度,随着时光衰老。
换言之,不以人为目标的发展,是不可连续的,而人文学科,则能保障发展的目标,保障人为目标。毕竟,“人民对优美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30316A034KG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