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82|回复: 0

把英语踢出主科职位,对普通人的影响为何我认为是不好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3-16 22:20:00|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反对把英语踢出主科职位的缘故原由其实很多简朴:
对普通人(即自身天赋一样平常、经济条件一样平常甚至还比力差的)而言,在当下,如果出现这样的调整会让他们逆袭变得更难。
弄懂这个逻辑并不难,我们只需要清晰如下两点即可:
1、当下的高中考试、高考考试成绩分布特点;
2、语言英语和英式英语的区别。
关于第一点,我这里只找一个样本进行分析,其他样本也并不难找,有心人可以直接问问本地高中学校的老师、学生以及家长即可。


我这里选取的是网传的迩来一次湖南九校联盟的高三联考成绩统计表。
这个表的真伪本身姑且不论,但这个成绩是非常具有普遍性的,即目前的高中考试,语数英三科中数学是最难考高分的——据悉此次联考拥有100多所高中合计九万七千多人参加,而数学及格的只有不到2000人
有统计称数学人数最多的分是26分,物理人数最多的是21分。


如果只是一次考试确实说明不了什么,但如果是全国很多地区都呈现这一问题的话呢?
如果我们对当下高中阶段的考试情况(包括)有所了解,就会知道我们过去的一些认知是需要改变了,尤其是对中小学生家长而言,这会影响到我们孩子的教育规划以及投入
高中数学依靠大量刷题就能考高分的时代一去不回。
中考变容易是为了减负,而高考变难则是为了选拔真正有天赋、有能力的而不是靠海量刷题进步成绩的人才。


数学成绩的进步对学生的天赋、投入(时间和金钱)以及资源(师资、环境)等要求变得更高。
大量刷题固然在某个分数段依旧还会持续发挥作用,但题目的难度变化使得这种单一的方式很容易就触及瓶颈。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单靠要修业生调整学习方法、改变思维习惯等是不敷的,还需要学校(师资)、家庭(尤其是早期教育、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以及社会资源的通力合作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应对这一变革。


在这方面,城市对比乡镇以及农村团体优势更为显着,条件好的家庭会比条件差的团体上优势更为显着,文化水平高的家庭团体上会比文化水平低的优势更显着……
天赋很高固然很重要,但哪有那么多天赋奇高的人?
更多人其实还是只需要依靠自身以及各种资源以拉开差距即可——你只要跑(考)得比大多数人更快(高)即可。


所以未来数学的学习我们一定会发现无论是从时间还是金钱的投入上都会增长,过去我们说这大概是择校、奥数、比赛等影响为主,但本质上还是“高考”的影响。
在这方面,从团体上看,“普通人”无疑优势是较低的。
“得语文者得高考”时代已过。
还记得前些年“得语文者得高考”的说法吗?
得益于这样的认知,给中小学甚至是学前教育都带来了很大的改变,最为典范的就是学国学、学经典、多读书等改变,让越来越多的人对新高考语文的重视程度、驾驭能力得到了很大的进步。


所以我们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语文上是能得高分的,而且随着数学难度的提升使得理科学生也出现了语文得分高于数学得分的情况。
唯有英语依旧
这里的“依旧”指的是这么多年来英语的成绩相对于语文和数学是更为稳定的。
而且我们可以发现,所有总分很高的学生中(能考上985、211的学生),英语成绩很大概是所有科目中最高的。


先是语文再是数学,而唯有英语一直是最为“容易”得高分的科目。
注意:本文所说的“容易”从来不是因为英语本身多么的容易,而是相对于其他科目。
这是为什么?
这就是我们要说的第二个问题——语言英语和应试英语


本质上讲我们所考试的英语更多其实是“应试英语”,而不是很多人说的需要花费大价钱才能获得的“语言环境”的“语言英语”。
英语本身是一种语言不假,语言天赋、语言环境、物质投入等肯定会有利于一个人更好地掌握这种语言。
但不是说“能说会道”的人就一定能在我们的英语考试中考高分。


就好比我们大家都会说汉语一样,即便是有海量的阅读量,想要在语文考试中得高分,你必须还要掌握很多的应试能力才行。
但不同之处在于,汉字你认识再多对语文成绩影响几乎不大,但英语单词你认识的充足多,却对英语成绩有很大的影响。
不同于汉语,英语的应试对单词、固定的搭配以及语法等考查会显得更“简朴粗暴”。


本质上讲,一个人只要别太懒,那么只要他从小就能对峙每天拿出一点点时间来进行背诵和积累然后多读读、多听听,那么即便是他不上任何辅导班,他也一样能在英语考试中考取高分。
而那些花大价钱补课的人,对早教而言,他们更多进步的是英语“语言”方面的能力,而对应试英语能力的提升是有限的;而对高年级的侧重应试英语能力的提升,外貌上看是“费钱”,但本质上讲其实是“花时间”——再好的英语补习只是靠听而不去背、不去积累都没用。


语言天赋差简直实大概学“语言英语”会稍微差一些,但你认为“白字老师”是因为他的语言天赋差所以才认识的字、记住的字少吗?
在“应试英语”的学习上,勤奋、毅力是最为关键的,天赋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
那些理科好的英语差的学生,你真的认为是因为他们理科天赋高而语言天赋差才学不好英语的吗
看看他们过去12年的学习时间投入就行了。


这部分孩子中有太多人宁愿花几十分钟去啃一道难题、宁愿去刷一套又一套试卷、一本又一本教辅也不愿意每天拿出一点点时间来去背、积累。
这些所谓的理科好的孩子当中,绝大多数不是因为他们的理科天赋多么的高,只不过是他们在这些科目的学习上投入的时间更多而已。
而反之则是他们的英语不是学不好,而只不过是时间投入少罢了——即便是投入了,每每还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一边再背,另一边想着的却是“太难了”“我不喜欢英语”“我就是学好不好英语”……


关于影响普通人“逆袭”的道理其实很简朴。
这的“逆袭”我们可以简朴认为就是那种高、精、尖以及高收入的职业。
这些职业每每对英语的要求完全是根本要求,是“标配”,是最最简朴粗暴的一条标准。对多数普通人而言,想要得到这些的时机大概只有一条路可选——通过高考考取高分。


我们目前的高考英语是所有科目中最为应试的一门科目,这种情况下金钱的作用会被勤奋无限缩小。
别的不说,低年级的大语文、文学素养、奥数等等费钱学的效果会非常好,但英语费钱更多则表现在了听、说上的优势,至于“应试”那部分,是完全可以被我们的勤奋(多花点时间去读、去背即可)、好的学习方法拉近甚至反超的。
这种例子比比皆是——你看到的英语学好的孩子不都是一直上辅导班的,也有很多他们只是比别人更努力一些、更会学一点而已。


英语相比力语文和数学而言,恰恰是更依靠自身努力就能掌握好的一门课程。
而把英语踢出主科职位,意味着什么?
踢出之后貌似对所有人而言都是“减负”,但我们其实都应该可以或许想到,很多岗位、职业入门的门槛还是会有英语要求的,而这些岗位、职业每每都是更优的。
条件好的自然容易获得这些“入场券”,但条件差的呢?


那些从小就鸡英语的人,他们不会不学英语的,这是见地、格局所决定的,但对他们而言英语学习的投入会下降,但整个教育的投入是不会下降的,而这也必然导致从团体上看那些有更好资源、能更多投入的群体在语文、数学等科目上的成绩会相对更好。
从这样的角度去看,除了对那些准备初中结业就去学个职业教育的人而言减负了,对其他还试图通过学历教育改变运气的普通人而言,有什么值得支持的?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30316A02Q5G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