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两年,“归海”这个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年轻人的嘴里,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
乍一看,很多人会疑惑,“归海”是什么?
单从字面上来看,“归海”和“海归”构词相反,也属于新造词。而“归海”的含义也与其构词一样,与“海归”相反。“海归”表示外洋生活、学习的人回到出生国,而“归海”则表示,这些从外洋回国的人,又出国到外洋的生活。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新造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是极个别事件还是一个普遍现象?
我们知道,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国留学,即便在疫情管控最严格的那两年,留学的势头依然强劲。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而大多数留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后,出于各种缘故原由,都选择回国就业生活。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在1978年至2019年的41年间,出国留学的总人数到达656.06万人,此中,完成学业后回国的人数为423.17万人,占已完成学业人群的86.28%。而在2020年至2021年新冠疫情全球发作期间,选择回国的人数更是比2019年疫情前高出2倍。
但也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出国留学-回国就业,再加之疫情造成的全球经济低迷及一些诸如就业环境不友好等缘故原由,越来越多的“海归”,在遭遇各种职场、生活滑铁卢之后,产生了深深的郁郁不得志的感觉,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当年出国留学的这一步是否走错,是否失去了代价。
从领英出具的《2022中国留学生归国求职洞察报告》中展示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出国读书的留学生,大多选择国外发展较早、较为成熟的工科类专业。
孤身在外洋以非母语的形式读书生活并成功完成学业,所学专业也为顶尖的工科专业或就业友好型专业,那么为什么这些“海归”回国后,会郁郁不得志,甚至动起了“归海”的动机呢?
我们从5.8万名海归青年聚集的豆瓣小组“海归废物回收相助协会”中,窥见了这些年轻人的相助、挣扎,甚至“求生”。
01国外翻译学,回国月入3500,两年被辞退三次
5年前,高考竣事,我拿到成绩单,500多分,不差,但也不好,只能去普通的二本。于是家里给我选择了另一条路,也是其时身边家境还可以的同学们走的同一条路,出国读本。我就这么懵懵懂懂地,到了澳大利亚一所QS排名200左右的大学,学翻译。
三年后,我本科毕业,成绩也是一样,不突出,但也没有挂科。就在我还在思量是继承读硕士,还是在澳大利亚找份工作的时间,家人重病,于是我就这么懵懵懂懂地又回国了,拿着一个翻译学学士的本科学历。
很多人说留学就是镀金,虽然我自己不这么以为,但好像国内职场上的大多数人都这么以为,尤其是各个公司的HR。在接下去的两年里,我因为找工作,吃了不少苦,招了不少挖苦,尝试过自己落荒逃跑,也经历过被公司辞退。而亲人也没扛下去走了。
我在2019年4月份毕业,第二个月收拾好统统我就回国了。
回国后,因为本科学的是英语方向的专业,我也像大多数学英语学教育的留学生一样,去找了补习老师的工作。其时国内的补习机构很多,大多数是给中学生补习。因为职业特殊,口试主要是笔试和试讲。我口试了几十家补习机构,但每一次都是笔试通过了,试讲没有通过。
2019年6月尾,我终于找到了一份工作,职位是初中学生的英语补习老师,试用期工资税前3500元,转正后工资5500元,工作不限于给初中生补习,还要出去街上发补习机构的传单拉业务。我曾经一度怀疑自己留学返来,工资才5500是不是太不合理,然而事实证明我错了,我还在拿3500的阶段,也就是在我入职后的两个星期,我就被开了,理由是我口才太差,性格太弱,管不住学生。
于是7月我又开始找工作,应聘的范围包含了英语邮件销售、英语文案专员、英语翻译、前台。口试中我只提了两个要求,工资税前5000和入职开始交社保,却招到了几乎所有HR的挖苦。有的HR说我薪资要求太高,有的HR说我的学校是野鸡大学,QS排名100以外的都是野鸡大学,也有HR不问工作相关的内容,一直问一些诸如为什么回国,是不是在澳大利亚混不下去所以回国,留学三年花了多少钱,打算多少年转会留学本钱,国内高考成绩等等问题。
就这样几乎每隔几天被打击和挖苦一次,一个月后,我又找到了一份工作,是在一家香港公司做英文邮件销售。这个工作是轮班制,税前5500元,年假10天,加班费20元一小时,几乎每天加班。但和前一份工作一样,我做了2个月,再次被辞退,辞退理由是我理解能力差,工作效率低。
在这家公司的两个月中,我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人格欺侮,说得好听一点是职场PUA。其时我的部门经理是个男的,中专学历,虽然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的学历来断定一个人,但这个主管真的把低学历见识短发挥得淋漓尽致。他每天都在对我的穿着进行评判,说我穿得丑,说我吃饭丢脸,说我喝水的咕咚声太大,说我胖,说我没教养……整整两个月,我每天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压抑得晚上睡不着,平时也吃不下饭。两个月后的辞退,好像是上天在救我,我以为自己喘了一口气。
离职后,因为精力需要缓一缓,也因为年底了工作机会比较少,我休息了4个月。这4个月中,我也有断断续续尝试找工作,只不外没之前那么紧凑和积极。但遇到的HR不是虚报几倍的工资,就是对我进行职场PUA,说不论什么缘故原由都不能告假,家人过世也不可以告假这种丧心病狂的话。
到了2020年2月,我又开始疯狂投简历。算算大约投了几百个职位,回应寥寥。口试和前一年一样,HR要么斜眼看我,说我的学校是野鸡大学,要么就是说我配不上他们税前6000的月薪……
2020年3月,我终于找到了一份工作,职位是亚马逊站外推广,试用期做6休1,转正后休巨细周,薪资是转正后5000,试用期4500。但实际入职后,我才发现职位描述和实际职位完全差别,实际职位就是任何人都能做的电商虚假购买冲成交量。
一年后,2021年3月,我辞职了,辞职缘故原由是我以为这份工作没有任何前途,对我的将来和职业发展也没有任何帮助。故意思的是,在提辞职那天,我的直属领导还要PUA我,说我过去一年没有带来任何代价、表现很差,不仅不负责任,而且沟通能力很差。还说他为了我好,比较担心我的将来,乐意在我离职后继承帮助我,但要求我离职后要接他的电话。离职后,他说到做到,在我离职了一个多月后,他还在打我电话问我工作的事变,直到我忍无可忍删了他的微信拉黑了他的手机号。
辞职后,我又投入茫茫的求职海,这次我对标亚马逊运营的岗位投简历,大约一个月的时间,我口试了几十家公司,最终找到一份运营助理的工作。这家公司连带老板十多个人,试用期4500元,转正后才给交社保,工资涨到5000元。但我只工作了不到两周就被辞退了,给的理由是6.30下班,但我7点就走了,带坏了公司的工作氛围。后来我了解到,我是被同事从背后捅了刀子,被告了状。
2021年4月开始,我又开始找工作,这次把工作岗位设定为外贸员,这个岗位的普遍薪资为4000-4500元,最后,我入职了一家外企,也就是我现在稳固着在做的工作,职位是基金调查员,工资是6000左右。这家外企和过去两年间我断断续续工作的所有公司最大的区别,是公司比较正规,领导和同事也比较有礼貌有素质。我入职后,就马上签了合同,入职即交社保,并且社保也是按照实际的工资来缴纳的。
我终于安定下来了。
其实回忆起毕业后那两年的求职和工作经历,虽然大多数环境下是我遇人不淑,但我也反思过自己的缘故原由,我性格比较内向,情商不太高,所以沟通能力也不强。
要说留学给了我什么,三年的外洋生活,全部靠自己,所以我以为留学给了我不断打坏自己不断重建自己的勇气,所以即使那两年我不断被否定,不断遇到恶人,不断遭遇波折,我还是收拾收拾自己,站起来继承奔驰。但现实就是现实,虽然跌倒之后我不断站起来继承奔驰,但我现在看来,这种奔驰好像没故意义。做了社畜以后,说梦想没故意义,但我也不知道我能把哪里设为我的目标地,我应该往哪里奔驰。
有时间我会想,如果我当年没有回国会怎么样,同样的跌倒、站起、跌倒、站起……换一个地点,我现在会怎么样。
但是成年人可以想如果,却已经没有如果可以走了。
02留美10年,耗费300万,5年后被打回原形
2023年,间隔我从美国回国,已经整整5年了。但5年过去,我26岁时刚毕业那会儿的意气风发、意得志满却已经被消磨殆尽,而5年过去,我的事业,我的薪资,我的生活,好像兜兜转转又回到了6年前的起点。
不得不说,在美国待了10年,今年31岁的我,却让自己不自禁被扯进深不见底的年事焦急、事业焦急、生活焦急当中……
我从小家境不错,父母也想得比较开,对我的教育一直秉持着与身边朋友们所谓的“鸡娃教育”差别的教育模式,希望我能轻松地不带负担地学习。可能也正是因为这样,为了让我避免被卷入国内的高考,在我初中毕业以后,我爸爸便决定将我送到美国读高中。
就这样,我带着一箱行李,和不太行的英语,开始了对于16岁的我来说,既兴奋又焦急的异国修业之路。
我现在仍然经常看到很多人说出国留学就是纸醉金迷,没有什么课业压力,而美国的中学生更是如此,甚至很多人早早便着迷于毒品烟酒。但实际环境,尤其对于我来说,在美国读高中那几年,是我最辛苦的几年。
由于语言能力不足,我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时间基本上把自己浸泡在学习里了。我每天上课都录音,放学回家就反复听录音,把在课上没听懂的地方磨到懂。留学十年,我没有浪费过一丁点时间。在美国读高中的四年期间,我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从英语近乎哑巴的状态,到考上美国排名前10的藤校,拿到了奖学金。本科之后,我又考上了另一所藤校的研究生,专业是土木工程。
2017年,当我交完硕士毕业论文,就如饥似渴回了国。回国之后找工作倒也顺利,大约两个月,我就在上海一家房企找到了一份和我的专业对口的,从事土木工程相关的工作,因为背景不错,我的起薪也挺高,有1.5万。薪资过得去,职业发展有前景,这对于其时初入职场的我来说,我挺满意。
工作一年多后,国内的房产市场出现了颠簸,公司不再收新项目,开始不断出售旧项目,并开始裁人。
不再收购新的地块推进新的项目,对于我的职位来说,就相当于无事可做,而裁人的阴云始终悬浮在办公室的上空,导致整体气氛也比较压抑,也就是在这个时间,我怀孕了,和家里一商量,决定干脆辞职回家休养。
一年多后,也就是2019年年底,在我可以脱离家庭重新投入职场时,疫情发作并开始蔓延到国内各个省市。在这个时期,找工作变得异常艰巨,尤其是我这种已经脱离职场近两年并且只有一年多工作经验的人来说。于是,当我收到一份薪水比我刚毕业时还低的offer时,我完全没有夷由就接受了。
其时的心态是,疫情下,重新起步比较难。但疫情总会过去,我在现在的职位上积累积累,工资会涨的。然而两年时间过去,疫情却没过去,我的工资没涨,公司也开始裁人。
要说和三年前有什么差别,就是这次裁人轮到了我,我拿着2+1月薪的裁人补贴,开始迷茫接下去的路该怎么走。落井下石的是,我老公也离职了。
我们从5年前,年薪约40万的家庭,变为年薪为0。
失业后,我开始进入了好像无止境的失眠。在一个又一个睡不着的晚上,过往在美国生活和学习的10年,仿佛一打电影胶片,无数个瞬间不断在我脑海里闪现。
十年时间,我耗费了父母300多万,却换来了现在的滑铁卢。而看着那些在国内读书、就业的朋友们,拿着我失业前数倍的工资,我开始陷入难以自拔的焦急和自我怀疑。我以后怎么办?是我自身的问题导致这样的结果吗?留美这10年被我浪费了吗?这10年的代价到底表现在哪里?我应该去哪里寻找出路?
03从海归到归海
“疲惫感”这个词我觉满正确的。
我在某个国家工作生活多年,获得绿卡后,“逆流”回国的。
我记得其时国内的疫情状态又开始起伏,很多人开始“润”出国,但我们他们相反,我百折不挠地回国了。
至于为什么会想要回国,像很多人讲的,很多时候,我会感觉无比孤单。圣诞节时出门,街上都是情侣或者一大家子人,虽然圣诞对我来说没什么大的意义,但我多少还是会很想念国内的家人。
于是在2017年,拿到绿卡之后,我马上打包行李,去上海开始新生活。
2017年到2020年,近三年的时间,我都在上海生活和工作。
回国后,我从事的是教育留学相关的工作,然后我就见识到了国内一线都会中产家庭的家长们对名校、藤校的迷思和疯狂;也打仗到了很多有想法、有眼界、有能力的00后。
那个时间我就像一个乡下人进城一样,完完全全被上海的奢华、精致、小资还有点缀此中的烟火气和海派文化迷住了。
所以我也确实纠结了很久很久,到底要不要从上海再次搬回加拿大。现在回想,对我来说,在上海的生活,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会产生一种脱离现实的错觉。每次我走在外滩的灯火辉煌中,晚风轻拂面庞;和朋友相约在环贸、国金这些精致的商场中喝下战书茶、购物;或是和朋友们一起去各类展览中游荡,去北外滩安静的江畔赏花,去满满小资情怀的永康路酒吧小酌;化着精致的妆容,穿着精心搭配的衣服走在高级写字楼林立的陆家嘴时,我会有一种错觉和愉悦,我切实生活在这个繁华又多姿的都会中。
第二个阶段,是当我逐渐被差别的运动和嘈杂的信息充斥,职业发展和薪资无起色不明朗时,我开始不自发地与别人比较,与身边那些没有出国学习但现在各方面都优于我的人作比较,在陷入如同无底洞一般的互“卷”和向上看不到蓝天的绝望中,我又发现自己的能力与现实和理想互不匹配,我会不受控制地去想,我要去哪里?我能去哪里?我只是最最普通平凡的海归,论工作能力,家庭背景还有我的努力和野心水平,我是绝对称不上拔尖优秀的。
那么,我在上海这个竞争猛烈,又如此迷人的国际多数市,究竟可以变成什么样呢?我什么时间可以在这个都会有一套房子稳固下来,可以无忧地生活,也不用担心“卷”度不敷被失业?我不大想象得出来。
就这么在美好的错觉与骨感的现实中拉扯了三年之后,2020年,我权衡了利弊,经过了各种纠结斗争之后,我选择归海,再次回归孤独的生活。
这里真的太孤独了,冬天的黑夜太长了,雨天也太长了。而对于文科专业身世,又没有过硬本地工作经验的我来说,重新找工作,也实在太难了。但我人生中情感最丰沛,最纯粹的6年时间,也都献给了这里。
于是我又开始陷入了纠结。
忽然想通不再纠结,其实是一个瞬间。其时我在开车去超市的路上,我忽然想到了自己生活在上海和国外现在生活的都会最大的差别。
那就是在这里生活,我很少感受到生活的疲惫感。
在上海,最大的不得志来自于自己的代价没有得到表现,拼命地想争抢,而付出和劳绩却不成比例,因为总有比你我更拼命的人,而资源就那点。繁华的都会外衣下,是我这种普通人的生活的难以等待性——我这辈子怎么也想象不到,我正坐在房间里化妆准备上班,跟我妈视频的时间,忽然冲进来一群人把我住的房间给砸掉了。
我记得自己其时已经不是畏惧,而是完全懵掉了:这个时代,上海,怎么还有这种操作?这也太魔幻了吧?
我尝试打电话给市长热线投诉,他们说我租的这个本来就是隔断房,所以也没有办法赔偿。找曾经的中介,或者直接找到二房东,也都是“我们也很惨,帮不了你”的态度。最后还是和二房东协商了很久,才拿回了押一付三的租金,又把已经整理好的行李再重新打包,找新的住处。
归海之后,疫情严重,天下封城,我失业的时间长达8个月,状态也一直都不好。但因为我上一家公司属于本地公司,所以我申请了一笔一次性的疫情福利金。后来失业这个环境的审核通过之后,政府每个月会给我固定打足够我生活和租房的失业金,最长可以连续45周。
这笔钱,确实也给我其时低谷的生活,带来了一丝安全感和安慰。
这些走向两个差别方向的经历开始让我正视起自己身份转变的问题。从一个国家的留学生变为他的纳税人,我可以获得什么,我付出的又是什么。
而作为一个普通人,我非常明白我现在所拥有的,已经是我父母倾尽尽力可以给我提供的全部了。生活不可能一直都一帆风顺,当有一天我一无所有的时间,我在哪里能活的有兜底的尊严,能活的更加自在,是不是才是我应该思量适合我的地方……
从海归,到归海,我劳绩的很大一个关键点就是,不要计划得太远。当初我纠结要不要归海的缘故原由,就是在想,这会不会是一个错误的决定?虽然我曾很长时间都这么怀疑着。
但是,没有一个决定能为我们的一生负责。只是我们做的每一个选择,最终会变成承接点,或者说是转折点,并以此构成我们的一生,让我们成为真正的自己。
这些“海归”们的故事中,是否有你的身影?看完这些,你有什么感触?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30401A022ZO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