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迅要是知道当年自己写的文章被这么解读,怕不是要气活过来。
且看央视网锐评孔乙己文学:“孔乙己之所以陷入生活的困境,不是因为读过书,而是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不愿意靠劳动改变自身的处境。长衫是衣服,更是心头枷锁。”
圈几个关键词,“陷入生活的困境”,“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不愿意靠劳动”。
临时撇开孔乙己,央视本意想说什么?年轻人清高,因为读过书,不愿意做体力劳动,所以你穷是应该的。想宣扬一波“职业不分高低贵贱,体力劳动不丢人”。
但是,加上“孔乙己”这个概念,叙事的口吻和立场立马值得玩味了。
01.矛盾转移
“孔乙己”本是一小部分网友的自嘲,和“小镇做题家”一样。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两年经济不景气,就业率连续低迷。每年却有超万万大学生结业,“结业即失业”成为常态。
于是有网友调侃,自己是“孔乙己”,大学结业证是“长衫”,在日益内卷的情况下,找不到对口的工作,又不愿浪费这些年的寒窗苦读。
但当官方下场,拿走“孔乙己”解释权后,却把矛头指向了个人:是你“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不愿意靠劳动改变自身的处境”。
错的不是大情况,而是你自己。
认真如此吗?
小时间学《孔乙己》,问及孔乙己的悲剧原因,是有标准答案的。
一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习得文武艺,贷予帝王家。二是麻木、冷漠的社会情况:笑贫不笑娼。三是孔乙己作为知识分子的软弱性。当然另有第四点,以“丁举人”为代表的残酷封建聚敛。
封建社会肯定不能与本日相提并论。但鲁迅著作之所以震古烁今,总是有那些穿透岁月与人性的笔锋,熠熠生辉。
为什么会有孔乙己?情况出了问题,再指责孔乙己都于事无补。那么退一步,当大学生真的“脱去长衫”,生活会变得更好吗?
大概率,只会成为骆驼祥子。
02.“长衫”实质
客岁有句流行话:“我祖上三代人的积累,凭什么输给你十年寒窗。”点明白这一代年轻人的困境。
从小就是乖孩子,做不完的练习册,上不完的辅导班,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中考刷一半人,高考再刷一半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好不容易过五关斩六将读了大学,甚至重本,走上工作岗位才发现,社会根本不是想象的那样。
分数不是乐成的必要条件,有的人出身就在罗马,有的人出生就是牛马。
也曾见法学硕士无奈当了销售,陪着客户喝到胃出血。也曾见文学博士做起直播,推销着不着名的十八线产品。楼下的土木老哥打算提桶跑路,却不知下个月房租从哪凑到。隔壁985结业的年轻人得罪领导被炒,深夜拨给老家父母的手机,迟迟安不下确认键。
何谓长衫?
当现实无情地击碎抱负,当躺在功劳簿上的贵胄挥舞起惊堂木,嘲笑着我们对社会规则的无知,长衫便是唯一的铠甲,也是我们寒窗二十年,末了的倔强。
长衫既不应该被鄙视,更不必要被强迫着脱去。假如诗书不再为了经世致用,谁能保证下一个出现的不是祁同伟,而是钱学森?
至于“大学生为何不能进场打螺丝”的论调,且看张桂梅老师对女大学生做全职太太的评价:
国家大把投入,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把你送进大学,初衷是让你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大价值,假如只必要一个个打螺丝的螺丝钉,还要每年六万亿的高等教育投资做什么?
任何一个国家的繁荣与进步,都必须是知识分子与劳动人民紧密联合。片面宣扬“精英主义”和一边倒地批“文人清高”没有本质区别。
03.宣传的傲慢
回到央视,近一段时间来的宣传连连翻车。
前有“靠力气挣钱才心里才踏实”的视频,遭到无数人群嘲;后有指责年轻人不愿脱下“长衫”的言论,观众直呼“春池嫣韵”。
王小波说:“人必须吃一些苦,虚掷一些光阴。以此来变得崇高,这种想法不但有害,而且有病。”
我们不是反对刻苦,而是反对偶然义的刻苦。曾多少时我们真的相信过付出就有回报,每年经济的高增长,是所有官方正能量宣传最大的底气。
但是时代变了,经济下行,各行各业非常内卷,投机者大行其道,修桥补路无尸骸,难怪有人讽刺:假如拼命干就能挣大钱,最有钱的应该是农民。
拿着上一个版本的宣传方式对准当下的年轻人,年轻人起初会疑惑,接着是嘲笑,末了变得愤怒:我们必要官方的指点,不必要官方的指指点点。
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傲慢?我不想知道你们想说什么,我只想告诉你我的价值观。文章写尽太平事,不愿俯首见苍生。
砰,枪响了。
你看见是谁开的枪吗?
没看清。我只看到他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站在阳光之下。
或许,繁华的都市没有我的容身之处,只是,你凭什么审判我的灵魂?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30320A07R0F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