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撰文 | 老凤1974
中电科这个国企,内部也因为加班闹得不可开交,最终一位忍无可忍的年轻人,破口大骂领导竣事:
图/网络
今世年轻人不给领导留情面,也是整顿职场的一个例证。
言辞之犀利,态度之不留情面,已经不是一个公司内部斗争那么简单的事了,而是有点你死我活的劲,我只能说一句“何至于此”?能闹到这个地步到底是为什么呢?仅仅是劳动法的问题么?
胡锡进在这个问题上,说了几句话:
老胡认为,所有国有单位都应当积极执行好劳动法,即使做不了正面示范,也不应带破坏劳动法的头,更不应该用工作稳定做杠杆,压员工在超长加班问题上忍气吞声。一些国有基层单位搞形式主义的东西占用员工的时间,要求员工超负荷工作,遇到问题和矛盾只敢向下压,不敢向上级领导提意见,都是不对的。
昨天,中电科出来说并非他家员工云云:
图/网络
确实大概不是,大概只是外包劳务公司,大概只是合同工,大概只是。只要不是跟大公司直接签的合同,都可以不算自己的员工。
然而这并不影响今天的说法,那就是现在的国企,跟以前确实有很大的不同,具体哪些不同,待我细细道来。
01
以前的国企是什么样呢?我父亲就是一家大国企的职工。有一件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事,值得说一说。
那是1990年左右了,我还是个中学生,有一天一家人晚上看电视,看到本地新闻说某个工厂出事故着火了,一看正是我爸爸工作的那一家——一个在远郊的超大型化工企业。
他看到单位出事,立刻穿衣服出门,说要打车去单位。那会的交通状况和出租车,都不是现在这么方便,而且打个车已往,估计要小半个月工资。但就是这么当仁不让,就是这么爱单位如家。
连夜打车赶到单位,下一次看到他的时候,已经是两天后,人累得不成人形。回家就倒头大睡。醒过来跟我们说了事故情况,还说当天晚上,能去的都去了。
看明确没有?当年的国企,是有凝聚力和荣誉感的。这种凝聚力和荣誉感从何而来呢?从他们的报酬而来。
那个年代,物资并不充裕,每到年节,父亲单位大鱼大肉的发着,看得邻人们都眼热。冬天有冬天的福利,夏天有夏天的各种清凉自制饮品,生病了有单位医院,节假日有各种活动。
类似什么呢?类似一种古老的有封建性的共同体,说类似,只是有一部分跟共同体很相近。所谓共同体三原则:掩护、调治和救济,是不是在那些具有封闭性的老国企里都能看到?
因此,老国企人和人之间不是说没有冲突,没有矛盾,而是冲突与矛盾都在圈子内消化。你分房比别人分的小了点,涨工资的时候,人家比你多涨了五块钱……谁谁谁跟领导关系好,以是被提拔了,谁谁谁占了单位什么便宜之类。
老国企病多少都有点,但不能否认的是,在一个近似的共同体里,凝聚力和荣誉感也是有的。效率是偏低了点,但工作不能说不尽心全是乱来,由于生活相对安定和稳固,工作的时候还是乐意沉下心搞点小发明小创造的。
造出的东西不说创意有多少,基本质量也是能保障的。那个时代的三大件中很重要的自行车,想想是不是质量很好?
图/网络
这么说吧,我后面买的非常昂贵的自行车,质量都远不如我从初中骑到大学的一辆旧永久,怎么折腾都很难坏……
这就是一个时代的烙印,已往也就已往了。
02
等到国企在市场大潮中冲不动,开始大面积改制的时候,这种共同体自然也就打破了。这一点是从我父亲回来说,新提拔的领导越来越狠开始的。
以前的领导,管理也是管理,但总体来说还是宽松的,有情面味的,用句俗话说,叫做上面吃肉还带下面喝点汤。
后面有KPI和上进雄心的领导来,那就不认你是老同道还是什么了,吃肉喝汤一体化,恨不得下面的职工吃草挤奶。渐渐地,共同体被削弱了,凝聚力一天不如一天。
到改制的时候,是末了的高潮,一群老同道被强迫半强迫的签了买断协议,从此跟老单位再无瓜葛。也让所有人看到,原来人和单位,只是一纸雇佣关系。
也就从那个时代开始,以前职工肯自发干的事,不再有人奋勇当先了。我听说那个企业后来又出了一次事,除了老总和着实躲不开的,其他人都躲的远远的,能指挥的动的,只有专业的消防队。这个是他们的天然职责,不好跑的。那种听说单位有事大半夜往单位冲的事,再也不大概存在。
模拟一句老话说,单纯的劳动合同关系,撕开了原本人和单位之间温情脉脉的面纱。老体制下,不是没有倾轧,不是没有斗争,但还能维持个斗而不破,究竟有个兜大底的愿景,因此完全撕破脸是不太多的。
等到温情面纱撕去,人和人之间的那种赤裸裸的搏杀,就出来了。互相举报,那都是小事一桩。满目皆敌,是不言明的常态。
这也是为什么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越来越淡漠,斗争起来也越来越没下限的原因。领导和职工的关系,由“类似一家人”变成了“垫脚石”和往上爬的关系。
怪市场经济大潮吗?不能怪。原先的那种生产关系,一定随着生产力的改变而改变。因此我说,那是一个时代,一个阶段的特性,也是一种秩序的象征。
秩序的泉源变了,各种关系都会随之改变,还是用句老话,事物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那么新的秩序和关系是什么,是合同、是契约、是市场、是法治。假如能够坚持法治和市场原则,新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很健康,很和睦。不用一家人,公司制度的产生,就是生疏人之间的合作模式。
03
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建得结结巴巴,总是这里出点毛病,那里出点故障呢?
就是因为有些地方,甚至成了法外之地。就是胡前总编说的:用工作稳定做杠杆,压员工在超长加班问题上忍气吞声。
这种事,见的太多太多了,虽然法有明文,然而并不是在所有地方都通行。
在那些半市场化的企业和公司里,确实可以拿稳定工作为杆杠,撬动那些民企都不敢干的事的。
因此现代有不少老同道吊唁已往,我以前不能明确,现在是越来越能明确并同情。这有点类似什么呢?类似19世纪斯托雷平在俄国的改革,让农民成为自耕农,拥有自己的地皮。
▲斯托雷平(图/网络)
改革对不对呢?简直太准确了。当年的俄国相比西方,农民被人身束缚在附庸关系中,不解放他们就没法实验工业化和现代化。
然而斯托雷平的改革自己,也是俄国在19世纪末期进入动荡的主要原因,这是因为农民们变成自耕农解除了人身束缚,但同时也失去了地主的掩护,让弱小的他们直接面对残酷的农产物贸易和市场。而这贸易市场,既不成熟,也不敷公正。
也就是说,旧时代的秩序和枷锁被打破了,但新的稳固的关系,没有能够及时的建立。当大家都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而这,才是内部矛盾激化到如此程度的根底。既然已经相互为敌,那就不用再留什么面子和体统了。
曝光出来的,请信赖我只是冰山一角罢了。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30406A02X1E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