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10|回复: 0

失控的身体如何被治愈?强迫症患者比你想象得更痛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21 18:24:13|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经常会有人提起自己有“强迫症”,在某一事情上必须做到“完美”才肯罢休。
但实际上,大部分人的强迫症行为是属于正常状况的,属于一种“无病呻吟”;真正的强迫症患者是非常痛苦的,反复进行、痛苦和焦虑是他们的心理常态。
什么是强迫症?
你是否经常会做出以下的行为?
1.清洁反复洗手、洗澡或清洁家居用品,持续时间通常有数小时。
2.检查每天检查和重新检查门是否锁好、咖啡机电源是否关闭、吹风机插头是否拔掉等。
3.重复无法停止重复一个名字、短语或简单的活动(例如,一遍又一遍地穿过门口)。
4.囤积难以丢弃无用的物品,如旧报纸或杂志、瓶盖或橡皮筋。
5.触摸和排列必须精确、整齐,按一定的顺序放置物品;爬楼梯时,左右脚对应的台阶必须遵循单数和双数的规律。
6.心理活动无休止地回顾对话、数数或祈祷,并使用特殊的词语或短语。
如果出现以上的表现,那么可能患有强迫症。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一些人在生活中的某个阶段可能出现强迫性想法和/或强迫行为,但这并不意味着患上了强迫症。为了更加准确地诊断,判断强迫性想法和/或强迫行为的循环是否非常典型。
通常强迫性想法和/或强迫行为会消耗大量时间(每天的持续时间至少超过1小时),给患者带来强烈的痛苦,或者妨碍重要的活动及人际关系。
另外,强迫症状不一定很明显被观察到。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社会上有些成功人士,也可能正默默地与强迫症对抗着,且害怕让其他人知道。强迫症患者很难停止自我批评,他们总是受困于完美主义者的身份中。有些强迫症患者表面上看起来行为很正常,但内心却在不停地纠结、苦恼、自我对话。
正常人和患者的强迫症有何不同?
“我感觉有时候会有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但我觉得正常人也会有这些症状,只是没那么严重,是吗?”
正常人强迫症行为特点
①时间短暂、时有时无
②表现轻,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③没有主动去克制那些强迫症状
强迫症患者的症状特点
①更加频繁(平均每天超过1小时)
②更加强烈(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
③更加苦恼和焦虑(削弱了各项心理功能)
强迫症作为年轻人的一种高发精神性疾病,不但使患者饱受病痛的折磨,也给患者的家人带来巨大的伤痛。有些家庭,因为强迫症变得分崩离析。
一个真实的病例:
父母与患有强迫症的儿子一起生活,对于父母来说,那是一种“地狱般”的感受。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儿子控制和干涉父母生活中的一切,例如:
必须按照他规定的步骤打扫卫生或洗菜;
必须按照他的要求把菜切成某种特定的形状;
必须右脚先跨进家门,否则要重新关上门,再次按他要求的方式跨进家门;
物品必须整齐或朝同一方向摆放,否则患者就会十分恼怒
堆积“垃圾”,如旧报纸或空的食品容器;
出门扔垃圾时,水龙头必须一直打开,因为倒完垃圾回家后再开水龙头,水龙头就被污染了……
因此,强迫症患者的家属在积极支持患者治疗的同时,学会与患者相处也很必要。
强迫症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改变患者相对固定的思维、情绪及行为应对模式需要时间。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因此,医师要问问患者:
“是不是真的想好起来?您想过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为了使您过上想过的生活,面对强迫症,您现在是否真的准备做出改变?”
“当下能做的事情是什么?”
要弄清楚这些问题后,再开始行动。
强迫症如何被治愈?
1
认知行为疗法
暴露疗法和仪式(反应)阻止治疗是一种认知行为疗法,对治疗强迫症有效。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暴露疗法是指让患者逐渐、反复暴露于引发强迫观念、仪式或不适的事物(场景或人),同时要求患者不得实施强迫性仪式(仪式阻止治疗)。
通过反复的暴露治疗,患者的不适或焦虑情绪可逐渐消失,从而使患者明白自己的强迫行为对于减轻由强迫观念引发的不适感是不必要的。通常由治疗师和患者一起制订暴露疗法的计划,治疗要循序渐进。暴露疗法在医院或家中均可进行。
2
药物治疗
5-羟色胺选择性重摄取抑制剂可有效治疗强迫症,医师可根据患者对该药物的敏感性来选择。其他精神科药物也可能有效,须遵医嘱使用。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对于轻度至中度强迫症状患者,通常根据患者的偏好、患者的认知能力和自知力水平、共病其他精神疾病及治疗可用性来接受认知行为疗法或药物治疗。建议有严重强迫症状的患者同时接受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
3
家人或照顾者的支持
与家人或照顾者一起生活的强迫症患者,建议寻求家人或照顾者的支持。家人或照顾者可以帮助患者在家中进行暴露疗法的练习。
4
自我护理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应对强迫症。此外,使用基本的放松技巧,如冥想、瑜伽、可视化和按摩,可以缓解强迫症引起的压力和焦虑。
策划制作
作者丨徐微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审核丨董丽平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责编丨林林、金禹奋(实习生)出品丨中华医学会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30825A02OAF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