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扫一扫,关注我们
QQ登录
微信登录
登录
注册
我的空间
我的消息
我的积分
我的收藏
我的好友
我的相册
我的道具
帐号设置
退出登录
免费发布信息
首页
Portal
新闻资讯
论坛
BBS
城事杂谈
求职招聘
房屋出租
织里跳蚤
房产资讯
关于我们
导读
首页
房产
装修
亲子
婚嫁
美食
汽车
旅游
娱乐
信息
求职
租房
二手房
招聘
拼车
二手车
服务
生活服务
城事杂谈
跳蚤市场
便民服务
社区
城事杂谈
情感天空
户外旅游
房产楼市
装修装饰
美食天地
当前位置:
»
论坛
›
城市服务
›
电脑维修
›
帖子
@所有织里人,这份国庆假期安全提
节前这场新闻发布会聚焦治安与共富
师傅,不好了!“二师兄”掉在高速
[ 理财 ]
白宫官员爆料,美国尽力奉劝中方,不要支
[ 汽车天地 ]
奇瑞高管:未来顶多只有5家中国品牌存活
[ 电脑维修 ]
寒潮快要来了:强冷空气南下广东最长夏天
[ 理财 ]
卖法拉利等70辆豪车还债,欠1500亿的贵州
[ 理财 ]
市场正从游资风格向常态化回归!投资主线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查看:
300
|
回复:
0
芯片为什么那么难造?
[复制链接]
admin
admin
当前在线
积分
311265
关注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3-11-21 20:40:17
|
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数字时代,我们所有人的生活都离不开芯片。我们的电脑、手机,乃至出行的汽车上,都装有大量芯片。只要有一个芯片无法正常工作,都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轻则手机失灵,重则汽车失控……
在享受芯片便利的同时,我们有没有想过芯片为什么对数字时代如此重要?它的开发和制造又为什么这么困难?这还要从芯片的历史说起。
从真空管到晶体管
“上古结绳而治”。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计算便成了我们生活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小到一个家庭的收支平衡,大到一个国家的经济走向,这些决定家庭或是国家命运的数字,无不需要计算才能得出。人们为此开发出了不少计算工具,如上下拨动珠子的算盘,或是可以按下按钮的计算器,来获得想要的结果。
随着我们对计算需求的不断增加,基于人力的计算方式很快就遭遇了瓶颈。
战争催生了早期电脑的诞生:图灵依赖电动机械原理开发的计算机,破解了德国的恩尼格玛密码;而为了破解德国的洛伦兹密码,英国又开发了“巨人计算机”(Colossus computer),这也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台可以编程的数字计算机。这些机器可以轻易完成仅靠人类难以做到,甚至不可能实现的计算。
巨人计算机的运作核心是“真空管”,它们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硕大的灯泡,里头装有一些金属丝。通上电后,这些金属丝无外乎两种命运:
有电,或是没电,这对应了二进制中的 1 和 0。
利用这两个数字,理论上可以进行任何计算。我们如今的网络虚拟世界,也可以近似理解为诞生于无数个 1 和 0 之上。
基于真空管的计算机功能虽然强大,却也有着自身的多个局限。
一方面,真空管体积太大了。
宾夕法尼亚大学制造的 ENIAC 机有超过 1.7 万根真空管,占地庞大,耗电量也相当恐怖;
另一方面,这些海量数字的真空管,也带来了各种隐患。
据统计,平均每 2 天,这台机器就会发生真空管故障,每次排查至少需要 15 分钟。为了稳定地产出各种 1 和 0,人们开始寻找真空管的替代品。
知名的贝尔实验室做出了突破,而他们的选择是半导体——
这种材料的导电性基于导体(能让电流自由通过,如铜制的电线),以及绝缘体(完全不导电,如玻璃)之间。
在特定的条件下,它的导电特性可以发生变化。比如我们都听说过的“硅”(Si),它本身并不导电,但只要加入某些其他材料,就可以具有导电性。“半”导体的名字,正是由此而来。
贝尔实验室的威廉·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先提出了一个理论,
认为在半导体材料附近加上电场,可以改变它们的导电性
,然而他却无法用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理论。
受到该理论启发,他的两名同事约翰·巴丁(John Bardeen)与沃尔特·布拉顿(Walter Brattain)两年后制造出了一种叫做“晶体管”的半导体器件。不甘被超越的肖克利则在一年后开发出了一种更新的晶体管。又过了十年,他们三人因为在晶体管领域的贡献,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而随着晶体管领域的不断扩大,迎来更多的新成员,它们也成为了数字时代的基石。
芯片和硅谷的诞生
随着晶体管逐渐替代真空管,它们的局限也在实际应用中暴露了出来。其中最主要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在成千上万个晶体管中布线,组成可用的电路。
为了让晶体管实现复杂的功能,电路中除了晶体管外,还需要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再进行焊接和电路连接。这些元件本身尺寸就没有一个标准,制作电路的工作量巨大,而且极易出错。
当时的一个解决思路是规定每个电子元件的大小和形状,用模块化的手段重新定义电路的设计。
德州仪器公司的杰克·基尔比(Jack Kilby)对这个计划并不感冒,认为它解决不了根本上的问题——再怎么规定,尺寸也小不了。最终造出来的模块化电路依旧庞大,无法应用到体积较小的设备中。他的方案将一切都进行集成,把所有的晶体管、电阻以及电容都放在一块半导体材料上,省去了大量的后续制造时间,也减少了犯错的可能。
1958 年,他用“锗”(Ge)做出了一个原型,里头包含一个晶体管、三个电阻以及一个电容,在用导线连接后,能产生正弦波。
这种崭新的电路被称为“集成电路”,后来也有了个大家更为熟知的简称——芯片。
基尔比本人在 2000 年斩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表彰他的发明。
差不多同一个时期,八名工程师同时向肖克利提出辞职,继而一起创业,建立了仙童公司(Fairchild Semiconductor)。这八个辞职者,就是半导体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八叛逆”。罗伯特·诺伊斯(Robert Noyce)是这八名叛逆者中的领袖,也想到在一块半导体材料上生产多个元件,制造集成电路。与基尔比的方法不同,他的设计将导线与各个元件都整合到一块。这种一体化的设计在生产制造上有着更大的优势,唯一的问题是成本——诺伊斯的集成电路虽然优势明显,成本却是原来的 50 倍。
正如几十年前的战火催生出了计算机的雏形,冷战也为诺伊斯的芯片带来了意外的商机。随着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并首次将人类送上太空,感受到危机的美国启动了全面追赶计划。他们决定把人送上月球作为最终反击,然而这一工作需要巨大的计算量(控制火箭、操纵登陆仓、计算最佳时间窗口等),美国太空总署(NASA)则把命运赌在了诺伊斯的芯片上:
这种集成电路体积更小,耗电量也更低。
为了把人送上月球,每一克重量,每一瓦能源都要斤斤计较。对于这种极限项目,它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在人类登月项目上,芯片向全世界展示了自己的潜力——诺伊斯说在阿波罗项目的电脑里,它的芯片运行了 1900 万个小时,只出现了 2 次故障,其中 1 次还是外部因素造成的。
此外,登月行动也证实芯片能在外太空这个极端恶劣的环境下正常运作。仙童崛起后,来自这家公司的员工也在当地开枝散叶,建立了英特尔、AMD 等公司,这块半导体公司密布的地区,后来也有了一个更响亮的名字——硅谷。
光刻技术
集成电路的尺寸比由零散的晶体管元件组成的电路要小许多,往往需要用到显微镜才能看清里头的结构,检查质量。德州仪器公司的杰伊·拉斯洛普(Jay Lathrop)在一次观察中突发奇想,
显微镜从上往下看可以把东西放大,那么从下往上看,是不是就能把东西给变小呢?
这可不是为了好玩。当时集成电路的尺寸已经接近手工制造的极限,很难再取得新的突破。而如果能把设计好的电路图“缩印”到半导体材料上,就有可能通过自动化的技术进行制造,实现量产。
拉斯洛普很快就检验了他的想法。
首先他从柯达公司买到了一种叫做光阻剂的化学物质,将它涂在半导体材料上。然后他按设想把显微镜颠倒了过来,并在镜头上盖上了一块板,只留下一个小图案。
最后,他让光线穿过镜头,照到了显微镜另一端的光阻剂上。在光线的作用下,光阻剂发生化学反应,慢慢溶解消失,露出了下方的硅材料。而露出的材料形状,和他最初设计的图案如出一辙,只是缩小了成百上千倍。在暴露出的凹槽上,制造人员可以添加新的材料,连接起电路,再洗去多余的光阻剂。这一套流程就是制造芯片的光刻技术。
德州仪器公司随后进一步完善了这套流程,使每个环节都能有标准进行参考,这也让集成电路迎来了标准化的量产时代。而随着芯片变得越来越复杂,制作一块集成电路,至少需要重复这个过程几十次。
仙童也紧随其后,开发起了自己的光刻生产技术。诺伊斯之外,建立这家公司的其他七名创始人同样并非等闲之辈。其中高登·摩尔(Gordon Moore)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1965年,他对集成电路的未来进行了预测,认为随着光刻等生产技术不断更新,芯片中的元件数量每年都会翻倍。长远来看,芯片的算力将指数级增长,成本也会明显下降。这带来的一个显而易见的后果,就是芯片会大量走入寻常百姓家,彻底改变这个世界。
摩尔的这个预测后来被叫做“摩尔定律”,为全世界所知。
摩尔定律成立的前提,是制造工艺的不断发展革新。早期一些公司开发的光刻技术近乎完美,简直就像把光线一笔一笔勾勒在光阻剂,刻出只有一微米宽度的线路。而且这种技术还可以一次性刻出多个芯片,大大提升了芯片的产能。然而在不断提升的芯片制造精度需求下,微米级的光刻机已经难以满足产业的需求,纳米级的光刻机成为了新的宠儿。
但研发这种光刻机并不容易——
如何在越来越小的迷你空间里进行光刻,成了阻碍光刻技术发展的瓶颈。
极紫外光光刻技术
1992 年,摩尔定律眼看就要失效——
如果想要维持这一定律,芯片电路需要做得更加小巧。
无论是使用的光源,还是光照过的镜头,都有着全新的要求。
拉斯洛普最初开发光刻技术之时,使用的是最为简单不过的可见光。这些光的波长在几百纳米左右,最终在芯片上印出的极限尺寸也是几百纳米。而如果需要在芯片上印出尺寸更小的元件(比如只有几十纳米),那需要的光源也要超越可见光的极限,迈入紫外光的领域。
一些公司开发过使用深紫外光(DUV)的制造设备,使用的波长不到 200 纳米。但从长远看,极紫外光(EUV)才是人们想到达的领域——
波长越短,能刻在芯片上的细节就越多
。最终,人们的目标定在了波长为 13.5 纳米的极紫外光上,而荷兰的 ASML 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 EUV 机器生产商。
EUV 技术开发了足足将近 20 年。为了制造可以运行的EUV机器,ASML 需要在全球寻找最先进的零件来满足它的需求。作为光刻机,首先需要的就是光源:为了产生 EUV,人们需要发射一个直径仅有几十微米的锡滴,让它以时速 300 多公里的速度穿越真空,同时用激光精准地打到它——不是一次,而是两次。
第一次是进行加热,第二次是用 50 万度的高温把它轰成等离子体,这个温度是太阳表面温度的好几倍。
这样的过程,每秒要重复 5 万次,才能产生足够多的 EUV。可以想象,这样的高精尖技术,需要多少先进的元件。
实际操作比上述的描述更为复杂。比如为了消除激光照射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热量,需要用风扇进行通风,旋转速度需要达到每秒 1000 次。这一速度已经超过了物理轴承的极限,因此需要用磁铁把风扇悬停在空中进行旋转。
此外,激光发射器对其中的气体密度有着严格要求,还要避免激光照在锡滴上后产生反光,影响仪器。光是开发发射激光的机器,就耗费了 10 多年的研发时间,每台发射器需要超过 45 万个元件。
轰击锡滴后产生的 EUV 来之不易,研究人员还需要学会怎么收集这些光线,导向芯片。EUV 的波长实在太短,很容易就被周围的材料吸收,而不是反射出去。最终蔡司(Carl Zeiss)公司开发出了一种极为光滑的镜子,可以反射EUV。
这面镜子的光滑程度超出想象——
用官方话语来说,如果把这面镜子放大到整个德国这么大,镜子不规则的地方最大也只有 0.1 毫米。
该公司也信心十足地相信,他们的镜子可以导引激光,准确地击中位于月球上的高尔夫球。
这么一套繁复的设备,需要的不仅是科学技术,还需要供应链的完整管理。ASML 本身只生产其 EUV 机器的 15% 的元件,其余来自全球各地的合作伙伴。当然,他们也会认真监控这些采购的产品,如有必要甚至会买下这些公司,自己亲力管理。这样一台机器,是不同国家的技术结晶。
第一台 EUV 机的原型在 2006 年诞生。2010 年,第一台商用 EUV 机发货。而在未来几年,ASML 预计将推出新一代的 EUV 机,每台造价 3 亿美元。
芯片的应用
在先进的制造工艺下,多种芯片诞生了。
有人总结在 21 世纪,芯片可以分为三大类别。
第一种是逻辑芯片,用作我们电脑、手机,或者是网络服务器中的处理器;
第二类是记忆芯片,经典例子包括英特尔(Intel)公司开发的 DRAM 芯片——在这款产品推出前,资料的储存依赖于磁芯:磁化的元件代表 1,未磁化的元件代表 0。而英特尔的做法是把晶体管和电容器组合起来,充电代表 1,不充电代表 0。和磁芯相比,新的储存工具原理接近,但一切都整合在芯片中,所以体积更小,出错率也更低。此类芯片能为电脑提供运行时的短期和长期记忆;
第三类芯片则被叫做“模拟芯片”,处理模拟信号。
在这些芯片中,逻辑芯片可能更为人所熟知。
尽管英特尔公司开发出了最早的 DRAM 记忆芯片,但它却在和日本公司的竞争中节节败退。1980 年,英特尔与 IBM 达成一项合作,为个人电脑制造中央处理器,即 CPU。
随着 IBM 第一台个人电脑的问世,搭建在这台电脑中的英特尔的处理器成为了产业的“标配”,就好像微软的 Windows 系统成了大众更为熟悉的操作系统一样。这场豪赌也让英特尔从 DRAM 领域彻底抽身,重新崛起。
CPU 的开发并不是一蹴而就。其实早在 1971 年,英特尔就造出了第一个微处理器(和 CPU 相比,只能处理单个特定的任务),整套设计流程的开发用了足足半年。当时这个微处理器只有上千个元件,使用的设计工具只有彩色铅笔和直尺,落后得像是中世纪的工匠。琳·康维(Lynn Conway)开发了一种程序,解决了芯片的自动化设计问题。
利用这种程序,从来没设计过芯片的学生,都可以在短短时间里学会怎么设计具有功能的芯片。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英特尔开发出了 486 处理器,能在一块微小的硅芯片上放上 120 万个微型元件,生成各种 0 和 1。到了 2010 年,最先进的微处理器芯片已经能承载 10 亿个晶体管。这种芯片的开发,离不开少数几家寡头公司开发的设计软件。
另一种逻辑芯片——图形处理器
(GPU,俗称显卡)
在近年也愈发受人关注。
在这一领域,英伟达(Nvidia)是重要玩家。在建立初期,该公司就相信 3D 图像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设计了能处理 3D 图形的 GPU,并开发了一套相应的软件,告诉芯片应该如何工作。和英特尔的中央处理器“依次计算”的模式不同,GPU 的优势在于能同时进行大量的简单运算。
谁也没有想到,在人工智能时代,GPU 有了全新的使命。为了训练人工智能模型,科学家们需要用数据不断优化算法,让模型经过训练完成人类布置的任务,比如辨识猫狗,下围棋,或者和人类对话。此时,为了同一时间进行多次运算“并行处理”数据而开发出来的 GPU 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也在人工智能时代焕发出了全新的生命。
而芯片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是通信。
厄文·雅各布(Irwin Jacobs)看到芯片能处理一些复杂的算法,来编码海量信息,就和朋友们创立了高通公司(Qualcomm),进军通信领域。我们知道最早的移动电话又叫大哥大,像一块黑色的砖头。
随后,通信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
2G 技术可以传输图文,3G 技术可以打开网站,4G 足以流畅观看视频,而 5G 则能提供更大的飞跃。
这里的每一个 G,代表的都是“代”。可以看到,每一代无线技术,都让我们通过无线电波传递的信息呈指数上升。如今我们手机上看视频,稍稍有些卡顿就感到不耐烦。殊不知 10 多年前,我们还只能传文字短信。
高通参与了之后 2G 到后面其他手机技术的开发。利用依照摩尔定律不断进化的芯片,高通能通过无限的频谱,将更多的手机通话放到无垠的空间中。而为了升级 5G 网络,不仅需要在手机里放入新的芯片,也需要在基站中安装新的硬件。这些硬件和芯片凭借更强大的算力,能用无线的方法更快地传输资料。
生产制造以及供应链
1976 年,几乎每家设计芯片的公司都有自己的制造基地。然而如果将芯片设计和芯片制造的工作分离开来,将制造芯片的工作交给专门的代工厂,可以大幅减少芯片设计公司的成本。
台积电应运而生,并承诺只制造芯片,不设计芯片。这样一来,设计芯片的公司不必担心机密资料外泄。而台积电也不依赖贩卖更多芯片——只要客户成功,他的公司就取得了成功。
在台积电之前,就有一些美国芯片公司将目光望向了浩瀚的太平洋对岸:上世纪六十年代,仙童就在香港建立了中心,组装从加州运来的各种芯片。投产的第一年,香港工厂就组装了 1.2 亿个装置,人力成本极低,但品质极好。十年内,美国几乎所有的芯片公司都在亚洲设立了组装厂。这也为芯片如今以东亚和东南亚为中心的供应链格局奠定了基础。
亚洲的高效和对质量的偏执,很快就对美国在芯片业上的地位带来了冲击。上世纪八十年代,负责检测芯片质量的公司高管们意外发现,日本生产的芯片质量已经超过了美国——
普通的美国芯片故障率是日本芯片的 4.5 倍,品质最差的美国芯片故障率是日本芯片的 10 倍!
“日本制造”不再是廉价但质量低劣的代名词。更可怕的是,即便是被压榨到极限的美国生产线,效率也远不及日本。“日本的资金成本只有 6% 到 7%,我最好的时候,成本也要 18%。”AMD的首席执行官杰瑞·桑德斯(Jerry Sanders)有一次说道。
金融环境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
美国当时为了遏制通胀,利率一度高到 21.5%;而日本的芯片公司都有财团在背后扶持,民众又习惯储蓄,使得银行能为芯片公司长期提供大额低息贷款。资本助力下,日本公司可以激进地抢夺市场。
此消彼长之下,最终有能力生产高级逻辑芯片的公司集中于东亚地区,制造出的芯片也随即送至周边进行组装。比如苹果公司的芯片主要在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生产,然后送到富士康进行组装。
这些芯片不仅包括主处理器,也包括无线网和蓝牙的芯片,拍照用的芯片,感知动作的芯片等。
随着生产制造芯片的能力逐渐集中于少数公司,这些原本的代工公司也有了更大的权力,比如协调不同公司的需求,甚至制定规则。由于当下负责设计芯片的公司没有制造芯片的能力,只能听从建议。这些日益庞大的权力,也正是当下地缘政治角斗的话题之一。
结语
从解密二战密码的机器,到送人上月球的飞船。从随身播放音乐的随身听,到日常出行的飞机和汽车,再到我们阅读这篇文字时所用的手机和电脑,这些设备都离不开芯片。
每天,每个普通人的生活都会至少用到几十上百种芯片。
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芯片技术的发展,以及对芯片的生产制造。
芯片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发明之一,想要开发出新的芯片,不仅需要科学技术的加持,更需要先进的制造生产能力,以及应用这些芯片的民用市场。
芯片设计与制造能力的布局,经过了几十年的变迁,形成了当下的格局,也在当下这个时代产生了别样的意义。
本文期待通过回溯过去几十年里关于芯片的一些重要产业节点,供感兴趣的读者们参考。
策划制作
作者丨叶拾 科普创作者
审核丨黄永光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光电子芯片 副研究员
策划丨徐来
责编丨一诺
来源:
https://view.inews.qq.com/k/20230824A05JHM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post_newrep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击附件文件名添加到帖子内容中
描述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精选推荐
@所有织里人,这份国庆假期安全
名单公布!
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湖州举
2023绿色低碳创新大会在湖州举行
《焦点访谈》关注湖州!
市共同富裕领导小组召开第五次会
织里镇家园志愿广场本周活动预告
防诈骗小课堂,提高警惕!
7天1检!常态化核酸检测提醒!
友情链接
浙沪导航
网站目录
关闭
站长推荐
/1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查看 »
浙江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湖州市公安局网监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30-17:00
客服电话
13362228119
电子邮件
511400718@qq.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下载APP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