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68|回复: 0

杭州三年居首,长沙跌出前十 | 2023城市可持续发展排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3 15:00:10|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长沙市是唯一一个从上年度前10名跌出的城市,其可持续发展综合排名下降了2位



文 |《财经》记者 孙颖妮编辑 | 王延春
12月27日,《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报告(2023)》蓝皮书(下称蓝皮书)在北京发布。基于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蓝皮书从国家、省份和重点城市三个层面,对2021年中国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的数据验证分析,并对省级地区(不包含港澳台地区,因数据缺乏,西藏自治区未被选为研究对象)和重点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排名。
可持续发展指标评价体系数据验证结果分析显示,可持续发展情况综合排名位居前10位的省级地区分别是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天津市、重庆市、福建省、海南省、江苏省和湖北省。
中国110座大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情况综合排名前十位的城市分别是:杭州、珠海、无锡、青岛、南京、北京、上海、广州、济南、苏州。杭州市可持续发展综合排名连续三年位居首位。
综合来看,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相比2022年整体可持续发展水平均得到提升,各指标间的城市排位波动变小。但城市内部各维度可持续发展依旧存在显著不均衡性,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城市应该关注社会民生和环境治理等多个领域的发展,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均衡程度。湖北再进前十,京粤区域可持续发展高度不均衡从省域可持续发展情况综合排名来看,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及广东省继续占据前4位;与2020年相同,四个直辖市仍居前10位,天津市从2020年第7名提高至第5名。

图表来源:《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报告(2023)》蓝皮书
此外,湖北省作为中部地区可持续发展典范排名重新进入前10,与2020年相比排名提前10位;海南省从2020年的第10名,提升至2021年的第8名;辽宁省排名提升了6名,至第20名。
蓝皮书还显示,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首都都市圈以及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水平依然较高。可持续发展综合排名靠后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
从经济发展、社会民生、资源环境、消耗排放和治理保护五大类一级指标各省份主要情况来看,2021年度省级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方面,居前10名的省市为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天津市、重庆市、福建省、海南省、江苏省和湖北省。
《财经》注意到,北京、广东等城市虽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排名靠前,但区域可持续发展不均衡情况也较为明显。从五项一级指标来看,高度不均衡(差异值>20)的有14个省份,分别为北京市、广东省、天津市、福建省、海南省、四川省、河南省、云南省、贵州省、河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肃省、黑龙江省、青海省。为进一步推动各省市发展转型,蓝皮书针对各地的不同情况提出了四点建议:
一是经济大省要平衡经济发展与社会民生。中国主要经济发达省市如广东省、浙江省和江苏省等,在经济发展指标中排名分列第3、第5和第6位,但社会民生指标分别排第30、第21和第20名。其中,广东省在“万人公共文化机构数”“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人均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指标中均排第28或第29名,社会民生指标整体排名不乐观。
二是人口大省亟须探索可持续发展新模式。河南省、山东省等都是耕地面积占比高、资源有限的人口大省,面临妥善处理人与资源的关系、提高资源循环使用效率、提高劳动力素质等挑战。
如河南省是耕地面积和人口大省,2021年河南在可持续发展综合排名中列第14位,但河南省消耗排放与治理保护表现良好,分别排第11和第2名,表现出了优秀的治理能力,这也是可持续发展对河南、山东、广东等人口大省提出的重要要求。同时,随着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这些省份要妥善吸纳多余劳动力、积极提升劳动力素质。
三是以更加开放的对外合作拓展可持续发展之路。近年来,中国对外开放不断取得新进展。但2021年,部分省市在对外合作方面有下降趋势,如湖南省2021年“人均实际利用外资额”仅为36.47美元/人,而这一数据在2020年为316.01美元/人,下滑88.5%。
当前,要坚持对外开放战略,通过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尝试在不同开放基础、不同开放应对能力、不同地理和开放环境下的自贸区展开多层次的试验,包括自由贸易平台建设、引进外资和国际金融运作、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对接,以及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建设等方面先行先试,取得经验之后再复制推广到全国。
四是持续提高老百姓收入水平,缩小贫富差距。近年来中国整体民生状况已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不过贫富差距仍然突出。据统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内部首尾城市收入差距超过了3倍,广东省也达到2.93倍。提高百姓收入,缩小贫富差距,要持续通过税收、社保、就业、社会激励等制度安排和市场调节,减少低收入者,增加中等收入群体规模,逐步缩小收入差距,使橄榄形分配格局加快形成。杭州连续三年排名第一,长沙跌出前十名当前,城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和地位越发突出。
从城市可持续发展情况综合排名来看,2023年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排名前10位城市排名变化波动不大,杭州连续三年排名第1,是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引领者。珠海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仅次于杭州,列第2位,较上年度排名上升1位。无锡由上年的第4位上升至第3位。此外,青岛和苏州排名均上升2位,2023年分别列第4位和第10位。

图表来源:《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报告(2023)》蓝皮书
值得注意的是,与2022年相比,南京的可持续发展综合排名从第2位下降到第5位。长沙跌出了前10名,同时苏州又重新回归到可持续发展综合排名前10的行列。
从2023年与2022年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排名对比来看,一些城市排名上升较多,可持续发展表现突出。在可持续发展综合排名前20的城市中,太原市与上年相比可持续发展综合排名上升了9位,在排名前20的城市中进步最为明显,也是“GDP增长率”该单项指标排名上升较快的城市之一。
三亚市是可持续发展综合排名上升最多的城市,排名上升了13位,排名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治理方面的进步,该方面的排名上升了27位,同时经济发展方面的“GDP增长率”单项指标由上年度的3.1%提高至12.1%,单项指标排名上升了54位。
与2020年相比,还有部分城市排名下降较多。在可持续发展综合排名前20的城市中,长沙市是唯一一个从上年度前10名跌出的城市,其可持续发展综合排名下降了2位,社会民生、资源环境、消耗排放、环境治理四个一级指标的排名均有所下降。一方面是因为数据统计过程中的客观因素,另一方面也会因为城市的自身发展水平受到影响。
固原市是可持续发展综合排名下降最多的城市,排名下降了25位,从一级指标来看,五大类一级指标的排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经济发展方面排名下降了29位、资源环境方面下降了27位、社会民生方面的排名下降了11位。
为了推进中国可持续发展,蓝皮书给出六大建议。一是倡导公众积极参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鼓励社会公众、私营部门、非营利性组织等利益攸关方发挥更大作用,调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到可持续发展中来。
二是强化城市顶层设计,因地制宜部署可持续发展规划,并纳入地方政府、企业绩效考核系统。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平衡、不充分,各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和历史环境的不同而表现出各种发展特征。各城市应根据自身特点,充分利用资源,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可持续规划,并将可持续发展目标纳入政绩考核体系。
三是提升创新能力和水平,推动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政府部门应该加大扶持力度,发挥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作用,为产业发展提供市场和政策支持。
四是加强社会基本服务保障,促进社会公正和谐发展。城市作为人口流动的主要聚集地,要完善公共服务网络,提高城市服务水平,促进人才培养和流动,促进城市地区的教育、文化、科技、卫生、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多元化发展,保障社会公共权益和民生福祉,提供与人口集聚、经济发展相匹配的社会基本服务。
五是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城市绿色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理念与绿色城市建设息息相关,城市可持续发展应切实加强环保工作,在城市中营造绿色生态环境。六是鼓励更多的城市加入国家级和省级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促进国内城市之间的交流合作平台。华南、华东和西南地区更适合ESG投资ESG投资与中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等目标高度一致。当前,ESG投资成为各界关注和讨论的热点话题,中国政府、企业等高度重视ESG理念和投资实践。

近年来,中国ESG投融资规模快速增长,已成为扩大有效投资的重点领域,相关的主题基金、银行理财等产品持续涌现。截至2022年末,中国ESG概念贷款的余额规模为103.42万亿元。
据德邦证券研报显示,截至2023年7月2日,国内已发行ESG债券达3608只,已披露债券存量规模约为5.42万亿元;市场上存续ESG银行理财产品共369只,其中纯ESG产品规模占比达65.04%。
2021年以来,公募基金积极布局ESG,ESG基金数量明显增多,公募基金市场存续ESG产品462只,净值总规模5760.39亿元。
在ESG投资火热的当下,企业和投资机构等主体十分关注中国哪些地区最适合ESG投资以及存在哪些投资风险。蓝皮书中的《中国ESG地方治理数据体系研究报告》通过收集中国各省级及直辖市的相关ESG数据,给出了ESG投资的相关建议。
报告指出,在环境层面,华南、华东和西南地区更适合进行ESG投资,但在华东部分地区需要注意规避政策带来的气候转型风险。
在社会层面,南方地区区域经济和产业优势明显,北方部分地区呈现产业集中度高但产业繁荣度低的问题,急需进行产业升级转型。
在地方治理层面,南方地区的投资受限于物理空间,但是土地交易热度不减。投资城投债在近期内可避开天津市、海南省、辽宁省、河南省、北京市、吉林省和青海省七个风险省市,后续根据政府配套措施进行调整。
同时,根据地方省委班子成员的更换频率,投资项目关键时期应控制在三年内为佳。领导异常变更风险的规避应该考量当地实际情况,以事先调查为最优方案,无普适性结论。整体衡量,中国ESG投资的最佳地域应在东南沿海一带和西南除高原外地区。落实到具体行业,可根据实际情况相应调整。
当前,ESG投资也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挑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刘向东表示,由于ESG信息披露标准还存在不足、差异化等问题,ESG投资中“漂绿”“染绿”等道德风险依旧突出。当ESG强调的非财务绩效与企业经济利益发生冲突时,一些企业或投资者出于追逐自身利益的动机,可能并不真心实意地扩大ESG投资,存在虚假披露ESG信息的行为,过分扩大自身在环境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
同时,加大ESG投资还面临难以消除的绿色溢价问题。企业开展ESG投资时,将有可能增加资本支出,即为追求绿色发展而产生较高的溢价甚至通胀高企。例如,为加快能源结构转型,就要大幅减少对化石燃料能源的依赖,但可再生能源生产具有不稳定特征,在某些年景可能面临供应短缺,重启化石能源的成本将高涨,此举曾导致“拉闸限电”等非市场化问题。
那么,如何促进中国ESG投资良性发展?刘向东在蓝皮书中建议,要确保ESG投资的有效性,迫切要求提高ESG数据获取的便利性和信息披露的质量。对此,一是要进一步完善ESG数据库体系和信息披露体系,既要完善ESG信息披露的制度规范,还要夯实ESG信息的数据基础,使其客观评价市场主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确实能够反映企业ESG投资的客观真实情况。二是要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对企业的ESG投资进行正向激励,提升企业主动扩大ESG投资的意愿和能力。
据了解,每家ESG评级机构给出的评分标准不一致,存在差异化。刘向东表示,构建全国统一的ESG投资评估标准尤为重要,要引导企业扩大ESG投资,首要明确ESG投资的评估标准。当前,部分组织机构已发起制定ESG团体标准,但官方尚未提供有强制约束力的指导标准。
在开放条件下,ESG评估标准国际社会已有许多共识。一是可借鉴欧美等成熟市场ESG评估的经验,将全球适用性较广的指标纳入其中,以充分体现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一致性。二是在完善ESG评估标准基础上,可加快规范发展ESG第三方评估市场,培育发展公正独立的专业ESG评级机构,提升ESG评级有效性。
责编| 刘思言

图源 |Pixabay图片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101A05MX3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