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到,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原则上只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何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原则上只开展“专硕”教育?“学硕”不吃香了?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就此采访相关教育专家。
【为何此时大力发展专硕】
《意见》明确,进一步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比例,专硕招生规模扩大至总招生规模的2/3。
为何此时要大力发展“专硕”?上海商学院研究生处处长张凯旋认为,专硕和学硕的培养目标是不一样的,专硕更多是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学硕的培养方向是学术创新型人才,目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面向实践的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人才需求端发生了变化,人才供给端也要及时调整。
“一方面和产业战略发展需求有关,同时也是整个研究生教育的结构调整。”上海电机学院研究生处处长吕红芳认为,近年来,研究生规模一直在扩张,但是从整个社会层面来看,除了需要以学术创新为培养目标的学硕,还大量需要以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培养目标的专硕。
比如,目前教育部正在推进的“卓越工程师学院”,就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急需关键领域,培养行业领军人才。这些行业领军人才不仅需要一定的理论素养,也需要与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实践能力。建设“卓越工程师学院”就是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培养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同时具备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
【两类学位同等重要】
也有人认为,专硕比例占总招生规模的三分之二,意味着“学硕”不吃香了?并非如此。
在传统应试教学模式中,往往认为专硕研究生要比学硕研究生的含金量价值低,这其实也是许多人的误解之处。学硕研究生擅长学术的研究,然而专硕研究生更加培养与实践经验以及工作经验的应用性。扩大专硕的招生规模,并非代表着学硕研究生不吃香,而是按照当前大学生的就业情况所作出的政策调整。《意见》中明确,学术学位重点布局博士学位授权点,也明确了学硕的培养方向。
“有一个很直观的标准——学硕、专硕的国家录取分数线都是一样的,从侧面说明两者地位同等重要,只是培养方向不同。”吕红芳介绍,现在不少2.5年学制的理工类专硕也在根据培养需求而延长学制。因为专硕的培养要求学生有6个月以上的时间在企业实习,一些理工类专业如果学制只有2.5年,除去实习期,只有2年时间学习,培养周期略显紧凑。同时,专硕毕业论文的选题一般来源于企业研发需求,但企业项目的研发周期并不是能恰好跟学生的毕业论文周期相匹配,这样一来,学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完成毕业论文。因此,为了保证培养质量,越来越多的专硕专业选择延长学制。
其实,近几年专硕越来越“热”,有一些专业专硕反而比学硕更热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今年考研报名人数较去年有所增加,从去年的900多人增加到1100多人。学校2023年拿到了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的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同时学校还新获批了社会工作、机械、土木水利、交通运输、工程管理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此外化工、香料、生物医药、交通运输等特色学科就业很好,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也很高,这些都成为学校今年报考人数增加的原因。
【如何培养是关键】
同济大学教育评估中心主任樊秀娣认为,教育部强调“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都是国家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两类学位同等重要,培养单位应予以同等重视”,这充分反映了我国当下研究生教育人才结构调整改革中的实际需求和现实问题,必要且及时。实际需求是指国家经济科技发展需要大量专业学位研究生,现实问题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在当下的确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不少高校还在以培养学硕的模式培养专硕学生;专硕教育需要的“双师型”教师严重短缺;相比学硕,有的专硕学生在奖学金额度和就业竞争等方面受到歧视,等等。
总体而言,学硕经过前些年的持续发展,其学生数量已基本达到饱和,同时开设学硕的高校对师资有一定要求,学硕不适宜继续迅速扩张。樊秀娣补充分析,经过这些年研究生大扩招,很多综合型、研究型高校的博士毕业生已超过硕士毕业生,大量博士毕业生涌入高校和科研院所,这些原本吸纳博士毕业生最多的地方都不同程度出现了饱和的趋向。
而专硕人才正是目前国家大量需要,所以压减学硕、提高专硕比例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同时,各校要深刻认识学硕、专硕两类人才的本质区别,不能简单地把专硕学生按学硕模式培养,最后套上一个专硕“帽子”了事。
从培养角度来看,专硕的培养也需要产教融合。《意见》提到,在专业学位招生中,鼓励增加一定比例具有行业产业实践经验的专家参加复试(面试)专家组等措施。其实,不仅在面试环节引入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不少高校在整个专硕的培养过程中都注重行业专家的引入。上海商学院在专硕培养之初,就成立了含有一定比例行业专家的教育指导委员会,这些行业专家共同参与制订培养方案,融入行业发展需求,包括课程设计、企业实践。学校专硕的培养均是双导师制,除了校内的“双师型”导师,还为每个同学匹配校外行业导师;校外导师参与全过程,包括开题报告、论文写作、企业实践。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118A08HI2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