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74|回复: 0

“挖到一名宝藏老师”,800万网友追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8 17:19:55|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3年9月29日,何楚涵在一档节目中讲国学。
“有许多我们一直纠结的事情,
古人几千年前就讲得清清楚楚。”
作者:牛志远
“李白的酒量有多少?”“苏东坡的偶像是谁?”“白居易是个吃货”……自从何楚涵将这些传统文化“冷知识”发布在自媒体平台后,凭借着深入浅出的讲解,短短一年,全网粉丝数量迅速达到800万。
2022年,何楚涵博士毕业后,进入河北大学任教。如今,她的课堂已经座无虚席。过去的一年,她除了俘获一大波粉丝,还有了“最会讲故事的女博士”这一称号。
在何楚涵看来,自己与国学“有缘”。比如,她爱穿带盘扣的衣服、爱写书法、爱读古诗词……如今,她还爱讲国学课。“因为通过课堂可以让更多人与国学结缘,也将我从国学当中获得的能量传递给更多人。”


童年的大书架
何楚涵与国学的故事要从“读书”这个爱好讲起。
在粉丝们眼中,何楚涵是个典型的东方美人:长着一双杏眼、一对弯眉,留着一头乌黑秀丽的长发,常常穿着一身淡色旗袍,身上有着浓浓的“书卷气”。而在采访中,环球人物记者感受到,何楚涵身上的这种“书卷气”并不单单是来自于她古典的长相和知性的穿搭,而是读万卷书后自然形成的一种气质。


·穿汉服的何楚涵。
何楚涵读的第一本书是《聊斋》。
她清楚地记得,8岁那年,父亲突然买了一个3层大书架回家,“还买了许多中外名著摆在上面,把书架全部填满了”。印象中,父亲并没有严格要求她看书架上的书,但这些书对时常感觉百无聊赖的她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何楚涵出生于1990年,她的童年时代是一个电脑、手机还并不普及的年代。因此,对小时候的她来说,读课外书是“可以解闷儿的”。
尽管已经过去了20多年,何楚涵回忆起第一次读《聊斋》时的感受,语气中还都是兴奋:“我还记得我看的第一个故事是宁采臣与聂小倩的故事,他们一个是文弱的书生,一个是美丽的‘狐仙’,光是人物设定就很有意思!”
起初,何楚涵还只是被人设吸引,读着读着就“不光是被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所打动,还对书里提到的书生、古寺、剑客等感到好奇”。从此,她像是打开了新世界一般爱上了读书,“一发不可收拾,把那一整个书架的书全部看完了”。
后来,她常常在语文课堂上遇到书里的主角们。比如,张生与崔莺莺、迅哥儿与闰土,还有贾宝玉与林黛玉……“所以我的语文成绩比较好,因为我从书里学到了很多知识。比如,考试的时候我发现,咦?这个故事我刚好看过!咦?这个常识我刚好知道!”
只是,对那时的何楚涵来说,这些知识虽然存在于脑海中,却只有在考试的时候能够派上用场,带给她的益处也仅仅是“别人考前还需要准备,我好像会更游刃有余一点”。


“解忧妙药”
虽然在生活中用到这些国学知识的机会不多,但高中时期的何楚涵依然保持着读书的爱好。“中国历代的小说、杂文、传记,我都爱看,还养成了朗读诗词的习惯。”何楚涵说。


·2023年9月3日,何楚涵在社交平台讲国学公开课。
一天,她读到了许多苏东坡写给陶渊明的“和陶诗”。这让已经读过“万卷书”的她很不理解,“苏东坡在北宋称得上是‘流量明星’,为什么那么喜欢名气不如自己的陶渊明?”
17岁那年,何楚涵对这个问题有了自己的答案。那时,她读高三,面临着即将到来的高考,第一次思考自己的未来。“傍晚的时候,晚自习还没开始,我站在教学楼上往下看,前面有一条河,我看着那个河水往下流,一直流。”
看着面前那条静静奔流的河,何楚涵顿时生出一种岁月苍茫之感,心头积压已久的“考试能不能考好?”“考不好怎么办?”“要不要复读?”等压力都冒出来了,“那一瞬间,我突然就读懂了苏东坡”。
何楚涵突然明白,苏东坡除了钦佩陶渊明的诗才,更加钦佩的是陶渊明洒脱的性情。苏东坡曾评价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叩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延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陶渊明说‘辞职’,一下子就‘辞职’了,不论是做官还是归隐,陶渊明都‘拿得起放得下’,苏东坡就做不到。”何楚涵说。
那一刻,何楚涵读过的诗词化为了“解忧妙药”,“这让我联想到自己的忧虑,我总会想考上哪所大学我会得到什么,没考上我又会失去什么。但考试只是人生中一个小的节点,更重要的其实是怎么去过好这一生。我就和我自己说心态平和一点,不要再患得患失了,随缘吧!”
也是从那时起,何楚涵第一次感受到这些国学知识当中蕴含的智慧,“有许多我们一直纠结的事情,古人几千年前就讲得清清楚楚。”何楚涵对环球人物记者说。


百万网友“追更”
2022年,何楚涵站上河北大学的讲台,执教艺术导论一课。这门课上,老师可以根据课纲自由选择想要讲的内容,她几乎没有经过太多思考,就决定在课堂上讲国学。
在何楚涵看来,了解古诗词是入门国学的好办法。“很多人不知道,其实古人也是很有性格的。他们也有朋友、有崇拜的偶像,但他们没办法发‘朋友圈’,就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诗词表达出来。”何楚涵说。正因为如此,学习古诗词可以了解古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而这也正是让学生们感受国学魅力的关键点。


·何楚涵在给学生们上课。
但是,何楚涵也有顾虑。比如,“课堂上讲这些内容,学生们会不会喜欢呢?”于是,2023年1月开始,她将备课内容录制成短视频发布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先接受网友的检验。
视频中,何楚涵坐在家里的沙发上,讲着“陆游与唐婉的一见钟情与悲剧结尾”,讲着苏东坡“一路被贬一路吃”的故事。
这些视频反响不错,“我有一天晚上睡觉前才只有900个粉丝,一觉醒来就涨到1万多了”。还有网友在她的评论区留言:“我决定开始追更了。”在何楚涵看来,这些代表着,“内容算是过关了”。


·何楚涵发布的部分作品截图。
而在课堂上,讲课的效果可不止是“过关”。她从古代的杜甫、李白讲到近代的梁启超、徐志摩,从爱情故事讲到历史名案,还将国学中的“解忧妙药”讲给学生们听:用陆游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告诉学生们遗憾是人生常有之事,用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告诉学生们要无惧无畏。
台下的同学们常常听得入了迷。还有学生给她发私信,说自己“挖到一位宝藏老师”。
就这样,一个学期过去,何楚涵察觉出一些令她欣喜的变化,比如,“刚开始很多学生都喜欢坐后面,现在他们会在前排落座,可以容纳100多人的教室坐得满满当当的”。
不知从哪一天开始,何楚涵发现,有一些同学还会戴着簪子、穿着汉服来上课。看到这些变化,她觉得很欣慰,“这些都在告诉我,我的学生们也爱上了国学”。


·何楚涵的国学课上,学生们坐得满满当当。
一天,何楚涵收到这样一条评论:“何老师,您讲得真好,跟着您学国学知识,圆了我的大学梦!”
从那时起,何楚涵像在课堂上一样,称呼自己的粉丝为“同学们”。在她看来,“学习国学是没有壁垒的,我想把国学知识从校园里面传播出去,打破他们心中那道围墙”。
如今,何楚涵每周都会往返于学校和位于北京的家,兼顾备课与短视频录制。忙碌之余,她觉得很开心,因为“我想把国学中蕴含的智慧讲给更多人听”。
监制:张建魁
主编:许陈静
编审:苏睿
(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加微信“HQRW2H”了解细则。欢迎大家投稿和提供新闻线索,可发至邮箱tougao@hqrw.com.cn。)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128A03JB8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