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68|回复: 0

真正的教育,不是改变孩子,而是改变大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2-5 13:50:09|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光辉亮亮(爸妈精读作者)
教育学家陶行知曾做过一个令人深思的实验。
他曾带着一只鸡走进武汉大学的讲堂,强迫鸡去吃地上的米,鸡却始终抗拒。
然而当陶行知松开手后,鸡却自由地啄食米。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教育就像喂鸡一样,强迫孩子去学习,并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动力。
相反,如果让孩子自由地探索和发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效果会更好。”
一个家庭如果一味地强迫孩子去改变,这样的家庭是愚昧的。
而真正觉醒的家庭是那种父母不断地成长、不放弃进步的家庭,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也会跟着一起优秀。
因为教育不仅是教导孩子知识,更是引领他们成为独立、有责任感的人。
我们应该以更为开放、包容和成长型的心态去关注和引导孩子的成长,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让他们在自由探索中不断进步。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莫言曾说:“孩子的优秀,浸透着父母的汗水。”
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钱志亮,曾分享过一个关于他朋友的趣事,让我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直观地认识。
钱教授的朋友有个四岁的女儿,这个小女孩在家时,总是懒洋洋地躺在沙发上,手里拿着手机玩得不亦乐乎。
朋友开始很困惑,不明白女儿怎么突然养成了这样的坏习惯。
然后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每天下班后也同样是躺在沙发上玩手机。
他突然失笑,心里却决定要做出改变。
当他开始在家中减少使用电子产品的时候,他发现女儿也逐渐减少了使用手机的频率。
朋友感慨万分地说:“我是做教育的,知道孩子善于模仿父母,但没想到会到这种程度,有时自己无意识的动作,都会被孩子学去,以后要更加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了。”
这个事迹突显了家庭环境和父母行为对孩子的巨大影响。
家庭是孩子接触最早的环境,而父母则是他们生活中的引导者。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每一个言行都会深深地影响着他们,有时甚至决定了他们的一生。
对于纠正孩子的坏习惯,最有效的方法并不是简单地说教。
实际上父母更应该从自己做起,不断完善和规范自己的行为。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话题:“儿子沉迷游戏,与他讨论,他却说抽烟有害健康你还抽,该如何教育孩子?”
大多数回答都是:父母要树立好榜样,孩子才能更优秀。
有一位老师分享的故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故事中有个初二的孩子,语文和理科成绩都不理想。
父亲焦急地寻求老师的帮助,老师告诉他:“你应该多陪陪孩子,和他一起学习。”
这些简单的建议背后,其实蕴含了教育的真谛。
父亲立即行动,周末不再加班,选择在儿子学校附近的自习室陪伴他学习。
父亲研读建造师教材,儿子则沉浸在名著之中。
一段时间后,儿子的语文成绩明显提高,父亲也顺利通过了二级建造师考试。
接下来,儿子继续钻研理科,最终如愿考入重点高中,而父亲也顺利取得一级建造师证书。
这位老师总结道:“如果你家孩子缺乏动力,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行动起来。”
主持人杨澜也说过:“不要在孩子身上用太多精力去教育,如果你自己可以做到问心无愧、责任心强、情绪平稳,孩子自然会以你为榜样。”
教育不是强求,而是潜移默化地影响。
如果你发现教育孩子很困难,孩子没有成为你想要的样子,不妨收回对孩子的过度关注,先做好自己。
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不要忘记自我成长,成为孩子可以追随、值得学习的榜样。
通过与孩子的互动和陪伴,我们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更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健全的人格和价值观。
当我们愿意为孩子做出改变和努力时,我们其实也在为他们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父母越上进,孩子越优秀
托尔斯泰说过:“全部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
如果父母只会打麻将,那么孩子很可能只懂玩乐。
如果父母沉迷玩手机,那么孩子很可能不思进取;反之,比较喜欢读书上进的父母,教得孩子更加勤奋好学。
对于入学的孩子来说,父母的以身作则是非常关键。
曾经被评为中国家庭教育十大公益人物之一的贾容韬,在一次公开的对话中分享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
当他正处于事业巅峰时,他的儿子却陷入了困境。
高中时期的儿子深陷网络成瘾,成绩一落千丈,甚至数次参与打群架,被学校劝退两次。
贾容韬曾尝试过责备和体罚,但儿子的行为愈发恶劣,甚至开始彻夜不归。
面对这样的困境,贾容韬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
他暂时放下手中的事业,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子,专职陪伴儿子读书。
他以身作则,每天将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营造出整洁的学习环境。
同时他坚持大量地阅读,为儿子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贾容韬始终以温和与耐心的态度对待儿子,不仅关注他的生活起居,更深入了解儿子的内心世界。
经过贾容韬的用心陪伴和引导,儿子逐渐戒掉了网瘾,各科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
最终在他的拼搏下考入了一所国内重点大学。
这段经历让贾容韬深刻体会到,教育孩子实际上也是父母自我修行的一种方式。
他坚信只要父母能够做好自我提升,孩子的未来必然光明。
在家庭教育领域中,贾容韬的实践经验引起了广泛关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任教授陈杲的成就,也体现了家庭教育这方面相当重要。
陈杲的父亲陈钱林是一位知名的教育专家和学校校长。
他始终坚信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从未停止过学习与提升。
通过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以及前沿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他成功培养出了年仅14岁就考入中科大少年班、18岁赴美攻读博士、25岁成为博士生导师的杰出人才。
陈杲的父亲陈钱林,不仅是一所学校的校长,更是教育领域的璀璨明星。
他在教育界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但从未因此停止自我进步的步伐。
陈钱林始终秉持着对知识的热爱与追求,不断深入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前沿的心理学知识。
作为陈杲的楷模,陈钱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儿子展示了何为终身学习。
他深知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面镜子,因此他始终保持高度的自律,以身作则,激励着陈杲对学习的热爱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相较于在孩子身后不断地督促,陈钱林更专注于走在孩子的前面,给孩子好的环境,树立一个值得效仿的榜样。
他坚信孩子最有可能的成长方式,就是复制现在的父母。




先自我教育,再教育他人
苏霍姆林斯曾说:“没有自我教育,便没有真正的教育。”
在网络上流传的一个幽默段子中,许仙和白素贞仿佛是最幸福的父母。
孩子一出生,他们就分别去出家和进塔,完全不操心孩子的教育和作业。
然而当他们再次见到这个孩子时,许仕林已经成为一名杰出的状元。
但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的家长来说,我们没有千年的道行,只能在这条充满挑战的教育之路上坚持不懈。
真正的家庭教育并非简单地购买学区房,而是家长自身树立起榜样。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在教育孩子方面就是如此。
他热爱读书,每晚七点后,全家人都会沉浸在书海中,这种对知识的追求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孩子们。
在待人接物方面,他也为孩子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他家有一位厨师,烹饪技艺高超但不识字,钱学森无论何时与厨师交流,总是衣着整洁、言谈温和,显示出对他极大的尊重。
钱学森的行为向儿子展示了何为尊重,从此以后,钱永刚不论对待谁,都会首先想到尊重二字。
孩子们的行为大多是通过模仿父母而来的。
父母如果想对孩子提出要求,首先应该对自己提出同样的要求。
只有父母自己做到言行一致、为人师表,才能真正引导孩子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杨绛的父亲杨荫杭先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他酷爱看书,经常沉浸在书海中,这种热爱也被他传递给了杨绛。
他的榜样作用让杨绛从小培养了对阅读的热爱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成了她一生中宝贵的财富。
杨绛和钱钟书夫妇,在有了女儿钱瑗之后,并不像许多家庭那样急于让子女深陷书山题海。
他们的教育方式颇为与众不同,更为重视以自身的行动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夫妻俩深爱阅读,钱瑗在成长过程中耳濡目染,自然也培养出了对读书的热爱和求知的渴望。
初中毕业后,钱瑗以代数满分的优异成绩顺利考入贝满女中。这样的成就并非偶然,而是她从小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的体现。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曾言:“教育之道无他,唯爱与榜样而已。”
真正的教育,绝非一蹴而就,而是一段如春风化雨般潜移默化的过程。
作为父母,如果希望孩子有所作为,自己首先要树立榜样。




教育家克鲁普斯卡亚曾说:“对家庭来说,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
若将家庭教育视为树根,孩子则是树上的果实。
若树根不深、养分不足,却期待孩子能够茁壮成长、硕果累累,那无异于空中楼阁。
因此育子先育己,方能与孩子共同成长、共同高飞。
愿父母都能做孩子的榜样,与孩子一起成长。
作者简介:光辉亮亮,富书作者,上班族一枚,利用业余时间来写文章提升自己,一个人要想成功,不被阻挠,不被诱惑,这就是屏蔽力,文章:爸妈进化论,富书重磅推出第4本新书,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注:本文章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205A04J1D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