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92|回复: 0

返乡观察 | “不玩手机,那我还能干什么”:农村未成年人的手机之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2-17 11:42:48|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赵颖倩 | 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
寒假回乡,笔者在和亲戚朋友的交流中,发现未成年人“玩手机”问题是大家交谈的热点话题。其中令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有一个亲戚这样说道,“百分之一百的家长都不愿意孩子玩手机,只要家里有孩子,就不希望看到他们玩手机游戏。”另一个亲戚接着说,“孩子一直玩手机游戏,那不就是家庭原因吗?家长不给孩子手机玩,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另一个亲戚又立马接过话说道:“你想的太简单了,没有手机,孩子还会看电视,就是不学习。”这个话题引起我对智能手机时代农村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变迁的思考。
“不玩手机,那我还能干什么?”

小Z同学,今年15岁,爸爸妈妈均在外省打工,目前在镇上的一所初中上学。提及朋友,他说:“原先的好朋友一个转走了,一个今年上初三压力大,现在身边基本没有朋友玩儿。”是的,面对当前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为了获得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有条件的农村未成年人越来越多的倾向于在县城或者大城市就学,像小Z这样的农村儿童越来越缺少同龄玩伴,逐渐变得不愿意到室外去玩。再加上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根本不健全,村里可以称为大型公共休闲场地的只有两个健身文化广场,之前设备完好时每到放学后或者假期里还能看见一些小朋友去那里玩木头人、捉迷藏、扔沙包等游戏,现在一个完全废弃,沦为公共停车场,另一部分废弃,只剩下“废体残骸”,对此,农村儿童就更加不愿意到室外去玩,日常生活单调乏味。
与之相反,网络世界则丰富多彩,便捷的线上交友,酷炫的互动游戏,有趣的各种视频,实时的网络直播,你方唱罢我登场,孩子们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住了。此外,在多数孩子们眼里,手机就是最廉价的娱乐方式,既不需要家长付出精力和金钱来提供良好的游乐氛围,又不需要自己费时费力呼朋唤友,而且与繁重的需要动脑筋的学业相比,玩手机只需要简单的动一动手指就可以得到快乐和满足。然而其实质却无异于“精神鸦片”,将孩子们的童年“困”在了小小的屏幕中,长此以往,轻则导致未成年人视力、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进而使学习成绩直线下滑。重则导致抑郁、焦虑、神经紊乱,甚至死亡。此外,部分手机成瘾者还会出现偷窃、伤人等过激行为,其负面影响不容小觑。听朋友说,镇上有一位初三的孩子把手机带到学校,结果被发现没收了手机,在向班主任索要无果后竟选择跳楼……因为消息被稍稍加以封锁了些,具体后续我不得而知,但是“因为手机跳楼”这件事本身已经令人唏嘘。
未成年人手机成瘾,究竟该问谁之责?

未成年人手机成瘾究竟是谁的责任呢?一方面是家长没监护到位,再加上家校监管之间存在联合壁垒,教育责任未履行到位,导致孩子有机会得以成功把手机带到学校。据小R老师说:“孩子以我们学校老师让用手机提交作业或需要看着手机写卷子为由向家长索要手机,要过来之后一玩就是一整天,不是打游戏就是刷短视频,去哪里都要带着,家长再想拿回来可就不容易喽。尤其是对于留守儿童,爷爷奶奶根本无力管教孩子,更不可能从孩子手里再拿回手机了。”另一方面,部分大型互联网平台本身就提供一些致瘾性的网络游戏或其他内容,社会责任未履行到位。这些充满诱惑、风险、快感的虚拟环境,有时成年人尚且无力抵抗,更何况是本身年龄就小、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且父母没有充足时间和精力去陪伴又日益缺少同龄玩伴的农村未成年人呢?结果可想而知,他们肯定是想时时刻刻玩手机,甚至于瞒着家长违反学校纪律偷偷把手机带到学校,更有甚者,则如本案例中的初三孩子一般轻视生命,很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学习生活,未成年人能否完全摒弃手机?

现代儿童成长于信息智能时代,手机给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对于农村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一方面手机是他们和常年外出打工的父母的联系纽带,提供了情感支持;另一方面,手机给予了他们无法从年迈的爷爷奶奶那里获取的学业帮助,提供了知识支持。尤其是疫情时候,学生们大多通过手机上直播课,即使现在疫情已经消散,大部分学校仍保留着某些作业或任务需要打卡上传的习惯,这些都仍与手机使用密切相关。
总的来说,如何与智能手机共处,是智能时代农村未成年人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必须要面临的问题。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沉迷手机,往往是农村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缺少陪伴情况下的代偿行为。事实上,屏幕之外,孩子们依旧渴望着与现实世界的连接。当然,解决农村儿童手机成瘾的问题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拒绝让电子产品当上“电子保姆”。
首先,家庭是教育的起点,家长要以身作则,平衡好线上线下活动,规范自己的网络言行,给孩子树立合理使用手机的榜样。同时要与孩子共同制定手机使用规则,积极营造健康的手机使用家庭氛围。此外,家长在严格控制儿童手机使用时间加强监督的同时也应多陪孩子,尽可能多的给予孩子健康成长所需的陪伴,鼓励孩子多参加体育锻炼,亲近大自然,摆脱对手机的依赖。
其次,学校要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安全教育的内容,老师和学生一起分析和鉴别网上信息,引导学生在假期等空闲时间合理使用手机。与此同时,也应尽可能的减少需要使用手机完成的作业和各种打卡任务,尽量不给孩子以任何名义上的“可乘之机”。
最后,第三方供给端的责任意识也需进一步加强,互联网产品的制度设计和内容审核要更加严格。一些大的互联网平台有责任去开发真正适合未成年人使用的健康的内容和服务,包括高质量、有益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不会致瘾的游戏和更加完善、切实可行、实实在在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这些平台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去做这项工作。网络直播、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网络社交等4类,凡是针对未成年服务,要有时间、消费、权限的管理。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217A01HK2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