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91|回复: 0

教育是为生命提升层次,不应该成为竞争的工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1 05:34:23|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今天的教育,除博士学段外的其它教育阶段,基本上是以升学为本的教育理念。无论是政府相关部门,教育机构还是受教育者,都有很强的竞争色彩,甚至可以说是彻底竞争化了。与功能不符的大学排名,功利性的学科评估,商业化的中小学分区,等等,是过于功利的社会风气异化了教育本来的目的。


国与国之间从竞争的角度理解教育,导致经济发展“卡脖子”的领域很多;学校在校与校之间竞争的角度理解教育,导致学生走向社会的竞争意识强却能力差;家长和学校也要求学生在每一个课程、每一个单元、每一个自我管理上都要获得成功,个人的教育更是陷入了一个全面的内卷状态。竞争的精神涉及到各个领域,学习本来是获取新知以满足好奇心,实现成就感的过程,然而在这样的竞争强度之下很难不“动作变形”。
对此最杀气腾腾的一句话就是: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它从社会精神层面将甚至还没有出娘胎的孩子已经预置在了起跑线上,也让中国的大部分家庭都绷紧了一根弦,即便没有发令枪,他们也已经蓄势待发,准备铆足全力用尽手段助推孩子往前跑。
为了满足家长们的虚荣,孩子们不得不参与竞争。从孩子出生开始就高喊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实际上是幻想让孩子抢跑成功,就要超前学,超纲学,为了赢得竞争,就只能按照规定动作反复刷题,孩子想要“旁逸斜出”就会被扣上不务正业的帽子,求知的快乐完全被破坏,久而久之学习本身就成了压力和负担。
遗憾的是,这句话从来不是教育家的总结,而是商家特别是培训机构招揽生意的话术,然而对生活在这个人口众多而教育资源相对不均衡国度里的公民来说,实在是太有蛊惑性了。
于是,大多数人从出生起就在教育这条或宽或窄的跑道上奔跑,无休止的奔跑,不问缘由,不问内心,不问喜好,只管奔跑,从幼儿园到大学都充满了火药味,教师摩拳擦掌,家长跃跃欲试,同学朋友都变成了竞争对手,孩子们无暇玩耍,大部分的时间都被各种培训班占据,每天都淹没在各种练习和试题中……跑在前面就是荣耀和成功,落后的结果将是父母无尽的叹息和社会的唾弃。
而标准化的考试制度,各类排名,各种评估指标等都助长教育丛林法则的全面普及和深化。
但只要是竞争,一定遵循着金字塔式的分布结构,越往上人越少,大多数人都在下面,那么对于这些人来说,存在的意义何在,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钱穆先生的《中国历史精神》第五讲中论述了中国历史上的教育,其中提到,“人与人尽成比赛,竞争中却只许少数成为杰出的,其余大多数全落后了。那么人生究竟为的什么呢?是不是专为陪衬别人跑龙套,好来烘托出一两个主角呢?
学校教育若仅是鼓励个人上进,仅注意到让每一人都接受知识和职业技能,而没有注意到每一的可能的失败,及其内心情绪上的真实苦闷,这单方面的教育,又何能达到其理想的效能……如是则使人生只有斗争,只有分离。而社会上也只有聪明强壮的成功,不管愚笨病弱的失败。尽他们痛苦,怨恨和反抗,那么教育是不负责任的。”
钱老的观点,即便放到今天,依然值得深思和警醒。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把人类积累的对自然界的认知和改造自然的经验以及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智慧、才能与品德,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对全人类来说,教育所承担的是文化与价值观念的传承与发展;对于国家来讲,政府为什么花钱办教育,主要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国家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对于个人来讲,花时间花金钱接受教育,主要是为了追求幸福生活。
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教育与竞争无关,各种排名无助于教育发展。要从人的生命角度去看,教育就是为了滋养人的生命,感受个体的生命力和存在的价值,让受教育者享受自由与幸福——心灵上的自由与身心上的幸福。
如果国家、社会和家庭,特别是父母不能清醒的意识到这一点,对孩子的爱都有可能变成毁灭性的打击。
因为一开始孩子们是不会产生竞争这种意识的,它完全是来源于社会特别是家长的潜移默化,原本只该由成人承载竞争压力提前施加到了孩子身上。
竞争的压力让我们将知识看成一种以生产为目的的工具,而人成了这个工具的使用者。当我们觉得掌握了知识的孩子是未来的强者时,我们都遗忘了孩子“思想”的生命力。
教育虽然产生于将人类积累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新生一代的需要,其主要目的也的确在于提高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本领。同样一堂课,每个学生的感悟和收获是不同的。因而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忽略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教育的过程重视孩子探索能力的延伸和拓展,以孩子的经验为基础去发现新的知识和经验,这样才能呵护学习的兴趣和激发好奇心,孩子们只有体验到自身能力的增强所带来的自我实现感,感受到自己生命的活动与自身存在的价值.孩子在教育过程中才能够体验到幸福。
说到底,教育不是竞争,教育也不能承担起评判一个人真正能力和价值的功能,唯有时间可以,教育是循序渐进的提升过程,不应该成为施压的工具,更不能成为痛苦的回忆。(李志民,图片源自网络)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218A006LY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