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58|回复: 0

2024返乡观察|“我要药和糖”:高二女生的心理迷思与迷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2 06:33:02|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徐亮亮 |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生,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表妹阿朱是中西部某省会城市公立高中A中的一名高二学生,政史地组合,文科强化班。A中为调研地城市中考第二批次的收分学生,第一批次为全省领域享誉盛名的五大名校。五大名校的中考收分接近670分,而第二批次公立高中的收分最少为630分。七门课程700分的总分下,要进入A中,至少要考到每门90分的成绩。阿朱的中考成绩是640分,其是五大超级名校附属某民办初中毕业的学生。本来她是要奔着五大名校去的,结果考砸后落榜了,于是来了A中。按照她自己的表述,“中考的压力太大了,如果说1000个人去考,900个人都会在当地想考五大名校的剧烈竞争里压力大到崩溃”。
过年以来的交流中,我发现在A中已经高二分班后的阿朱,越发感觉到自身学习压力与生活焦虑的困境。按照阿朱自己的表述,“我感觉自己压力特别大,很多同学也一样都没有安全感,情绪的问题很多。我们每个年轻人想要被肯定又想被约束,想成为大人,但又在小孩的身份中被疯狂摩擦”。经常失眠的迷惘下,阿朱买来很多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如《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自卑与超越》等,希望真实地了解自己与应对自己的问题。“我要药和糖”,是阿朱在深刻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对当下自己学习生活与人际交往方面困境与希望的表述。透过她的表述,笔者想要探究这样一个本应该是“充满希望”的城市青年高中生是如何被其本应该简单与明确的学习生活所扰乱,进而变得充满心理迷思与迷惘问题的原因。
一、“药”:救救生活里的问题

阿朱嘴里的“药”,是指能解决她学习与生活中问题的良方。她强烈的地期盼药的到来,实则是对于现实问题困境的束手无策。按照其具体的表述整理,高二学生阿朱具体的问题困境,可分为学业、家庭、人际关系三类。首先是学业困境,尽管在强化班,阿朱现在的成绩却并不优秀,基本属于中等程度。阿朱感觉自己现在的成绩刚够一本线,但学习上有大问题,一是比较依赖初中以来的那套老师引领的学习模式,对高中阶段很多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模式持怀疑态度;二是惧怕竞争,害怕失败,面对学习困境总是以逃避的心态向外归因,如老师出题的问题、老师讲课的问题、对老师的不喜爱等;三是逃避之后的束手无策,自己表述问题或反思总结的时候头头是道,但一要自己面对问题时就马上想到新的困难,很有点举步维艰。
其次是家庭困境,阿朱觉得自己在学习之余很难和父母沟通,父母很难理解自己。这样的困境不只是青春期风暴所带来的叛逆,在阿朱的认知中,这来源于自己与父母之间认知的巨大差异。阿朱认为,自己已经越来越成熟,说出来的很多话语都已经远超父母的见识,但父母对其的误解远比理解更多,更不太会对阿朱的想法有任何反应,这使得阿朱与家庭之间的代沟越来越大。这些想法越来越明确,也源于父母对自己学业压力的难以理解,他们往往只能在物质上提供帮助,而对精神上的压力则无法缓解。这也就是阿朱所说的“只能和父母在物质生活上共存,很难获得家庭在精神世界上的共通”。对此,即使A中两周才放一次假,阿朱经常宁可自己一个人在宿舍学习,都不愿意回家。
然后是班级相处的人际关系困境,可能是高二新分班的关系相处问题,大家都不太熟悉的情况下,班级内每个人都是被个体独立的。阿朱感觉大家特别不一样,玩就是小团体玩,很难有归属感。而现实层面文科班女生较多的小团体组织下,阿朱总是觉得班级内学风不正,很多女同学总是以传八卦为媒介发展自己的小圈子。这样的圈子被阿朱视为一种劣质社交,她不愿意加入这样的圈子。阿朱想要发展那种关系密切的学习朋友,但却总是碰壁,成绩好的同学往往也不愿意跟阿朱这样的普通学生玩,班级里的气氛就很压抑。同辈群体的缺乏,使得阿朱感受到的就是一种强烈的精神孤独。再加上学习与家庭又是一地狼藉,严峻的教育竞争下,仅仅十六七岁的阿朱越发感受压力困顿。


二、“糖”:暖暖心里的希望

阿朱所说的“糖”,是一种针对问题自身希望的解决方式。虽然对于很多问题的应对解决,她自己也没有想清楚,但按照她的想法,安慰剂也是有意义的,总好过什么也没有。在学业上,她期望的是如同初中民办学校阶段,老师能给予的“糖”,这是一种确定性的,能直接带来成绩提升问题解决的糖。这样的确定性代表着阿朱对初中阶段完全由老师、权威引导式学习的信赖。阿朱的初中是在当地五大名校下某附属民办初中就读的,当时的学费是一学期一万元。该学校的教学成果位于区域头部,具体是使用一整套非常严格的“工厂化”教育教学的管理模式,将学生学习时间安排到每一分一秒,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也就是阿朱即使在高二的状态下也依然希望有像初中一样老师引领其学习的原因。初中的那套民办教育涂鸦式教学方法下,学生并没有足够的自主探索训练,初中题型也较为基础,因而成绩提升较为容易。但阿朱错误地认为教育教学提分的逻辑就在于此,进而陷入了学习中的误区。
在家庭问题中,阿朱实则是期盼父母能善解人意地给予她“糖”这样的安慰剂,来缓解她自身所面对的学习压力。在家庭层面,阿朱来自非独生子女家庭,作为老二的她和姐姐能轻易感受自己弟弟所获得的全家疼爱,这一切家庭教养的模式都与她日渐成长的观念不符。所以自懂事以来的阿朱就开始不断进行自身对家中父母教育方式的纠偏,如阿朱反对父母偶尔的重男轻女表现,反对父母强行要求子女的行为,反对家庭发展中一些弱效率的行为等。这些反抗与纠偏既是不满,但更多代表着说服,其反对的目标是在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表达阿朱自身对于家庭和认知的理解。这样的行为也代表着阿朱的成长与矛盾,成长在于阿朱希望为家庭而努力,但矛盾在于阿朱的努力往往也并不成熟,她的观点并不能得到父母的足够重视。正如她自己不断强调的,“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现在自己与父母说的话也越来越少了,我越发觉得自己和父母所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在人际关系交往中,阿朱也一直寄希望于好朋友给予她拯救“孤独”的“糖”,但她的闺蜜们似乎都不太能胜任这一角色,为此阿朱还在今年谈了一段恋爱。阿朱现在觉得“谈恋爱真是一个很不成熟的决定,既浪费时间和精力,还浪费人的心思与善良”。高一下的时候,阿朱说自己和一个男生经常在一块,那个男生喜欢阿朱,搞得周围人都知道还起哄。阿朱对这个男生也有好感,但没分清楚是不是喜欢,就在一起谈恋爱体验了一下。本来想着自己在学校可以不孤单了,但平时上课下课节奏很快,两个人也没什么机会聊天做事,而且动不动就有边上的人起哄,搞得就很烦。更让阿朱接受不了的是,他在和“男朋友”相处中,越发觉得这个男的不太行,什么事情都不能自己解决,还很容易失去理智,让人很头疼。其具体的情况是,在后面学习压力大的时候,阿朱想要分手,但这个男的就用各种自己抽烟喝酒等出格的方式进行挽留,不断地打电话骚扰,好像分手之后这个男的就活不下去了一样。这些行为让阿朱非常生气,她觉得这男的用所谓的“爱”来绑架自己,让自己有负罪感,更看不上这个男生了。


无论是“药”还是“糖”,这些问题都是阿朱自己的心理迷思与迷惘。药与糖的背后,是当下城市高中内青年学习与生活中的种种困境和无奈。从阿朱的认知迷思中,我们能看到一个逐渐成长的青年对于社会、家庭、自我的认知,她能看到学习中的压力,家庭关系里的误解,还有自我成长中的孤独。她本能地下意识去寻找解决方法,但基于她当下认知中所期盼的“糖”,很多都是较为脆弱矛盾、不切实际与不太成熟的办法,进而带给她更多的迷惘。
这样的迷思与迷惘当然也是普遍现象,很多像阿朱一样的青年,在当下自身身心、成长都还没完全健全起来的状态下,不得不要在日益激烈的学习竞争中背负巨大压力。在这样求学求索的道路中,每个年轻人都会根据自身成长对自我生活进行反思,这也是阿朱在不断成长中越发和家庭传统认知观念产生冲突的原因。对此,面对身心日益健全与发展的青年,全社会、学校、家庭都应该给予特别支持,真正是“选拔而非内卷”的教育环境、真正是“关怀而非要求”的家庭支持、真正是“交流而非攀比”的同辈关系非常重要。
最后,除了社会、学校、家庭、朋友等各方面的支持,青年的成长更离不开自我真正的成长与成熟。在如此全面“药”的反思与多么渴求“糖”的盼望中,阿朱始终没有找到自己能给予自己的“药”和“糖”。“我感觉自己现在孤身一人也好,尽管很多朋友是表面的朋友,没有可以在困难的时候理解自己、帮助自己的,尽管有很多困境与问题,但自己总要学着去面对”,阿朱如是说。“是的,等你什么时候能自己提供给自己最好的“药”和“糖”时,你的问题才真的慢慢在解决”。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文章地名人物皆是化名,感谢所有访谈对象!)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216A04NFR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