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81|回复: 0

北大教授建议取消中考!缓解中考焦虑与压力,不是“取消中考”那么简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5 02:02:04|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育家 ·快评


“我一直呼吁应该取消中考,直接普及高中教育。”近日,北大国发院经济学教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接受“经济学家建言2024中国经济”访谈时作出上述发言。


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有学者呼吁取消中考,直接普及高中教育,并缩短学制,以此来缓解孩子的压力。2月22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姜耀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取消中考有利有弊,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他反对取消中考,建议改变现有的考试科目和方式。减少死记硬背型考试,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考和实践能力,采取多样化考核方式,强化素质教育评价。(中国青年报2月22日)


每过一段时间,“取消中考”这一话题都会引发舆论关注,这并不奇怪。因为很多家长存在中考分流焦虑,只要中考分流的焦虑与压力继续存在,“取消中考”的建议就会得到很多家长的支持。但是,“取消中考”并不具有现实可行性,其前提是高中阶段教育必须像义务教育阶段一样均衡,否则,在初中毕业之后,怎么配置高中教育资源?家长会接受高中摇号入学吗?


不取消中考,而改革中考考试与录取,这是另一个缓解学生中考压力的思路。然而,只要中考具有选拔功能,不管怎么改革考试和录取制度,面对选拔、竞争,学生的压力也无法真正减轻。不少人建议减少中考考试科目、降低中考考试难度,但在按中考考试科目总分排序录取的考试、录取制度之下,中考竞争还得“每分必争”。考试难度降低之后,反而进一步加剧了题海战术,为避免出现低级错误失分,很多学生把大量时间用在机械式刷题之中,近年来各地都出现了中考录取分数“通胀”的情况。


“取消中考”和“改革中考”,根本都在于要淡化中考的选拔功能。而要让中考不再发挥选拔作用,就需要高中实现均衡发展,换言之,学生和家长不再为进哪所学校而感到焦虑。因此,真正的问题是,我国怎么推进高中阶段教育的均衡发展。


“取消中考、普及高中教育”的建议,简单地认为只要取消中职,所有学生都上普高,就可缓解家长的焦虑。这最多只能缓解普职分流的焦虑,而不可能缓解初升高焦虑。因为即便取消中职,所有高中学校都是普通高中,但普通高中依旧存在办学质量、条件的差距。这种差距远比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校际差距大,当前的普通高中就包括超级高中、省级示范高中、重点高中、一般高中、民办高中等。要推进高中均衡发展,就必须调整举办重点高中的高中发展战略,把均衡作为高中阶段发展的重要任务,这涉及到对高中教育的整体定位。


而进一步的问题是,高中阶段教育是不是只进行普通高中教育,不再进行中职教育?由于我国社会存在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歧视,很多人“恨不得”取消中职,但不论从学生能力的分化,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看,中职教育是不能被取消的,欧美发达国家的高中阶段教育,均有职业教育,只是进行职业教育的方式不同。如德国采取分流方式,约60%的学生完成初中学业后进技术高中学习;而美国、加拿大、英国采取融通模式,几乎所有高中都是综合高中,综合高中中既开设普高学术课程,又开设技职课程,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由学生自主选择学术课程或技职课程,在高中毕业后,申请进普通院校或者职业院校。


把所有高中都建设为综合高中,并推进综合高中均衡发展,这就具备了取消中考,甚至把高中阶段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前提条件。这种做法的优点在于,不再采取普职二分的方式举办普高、中职,而是推进职普融通;相对于只发展普高,综合高中保留了中职,避免职业教育被弱化;并给了学生自主选择普高课程、技职课程的空间。但是,办好综合高中的难度,远超过办好普通高中,包括要重视对技职课程的投入,要改革传统的高中教学方式,实行学分制管理等等。


我国也曾探索综合高中建设,部分省市现在也有综合高中,但是,综合高中的基本模式是“中职普高化”,即在中职校中开设普高班,对准的还是参加普通高考,这把综合高中办为夹在普高与中职间的学校。这并非真正意义的综合高中,如果把办综合高中作为高中发展战略,就必须要求所有高中学校都开设技职业课程,如加拿大的高中,有160~170门课程,其中,技职课程有六十门,每所综合高中办学条件相当,在此基础上,形成各校的学科特色。


所以,比取消中考、改革中考更重要的是改革高中办学模式,探索新的高中发展战略。我国提出要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发展,而要让多样化发展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其关键在于,要有均衡化思路,即不能再把高中分为重点非重点,要保障每所高中相对均衡的办学条件,同时落实高中办学自主权,让高中在均衡发展基础上办出特色,这是缓解家长焦虑、减轻学生学业压力的根本之道。





来源|本文系“光明社教育家”公号原创作者 | 熊丙奇统筹 | 周彩丽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223A05SHR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