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23|回复: 0

在空心的时代,怎样才让孩子不失去对生活的热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5 06:14:21|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从此不失联!




本文看点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比玩物丧志更可怕的是,孩子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在先前的直播中,“空心病”的提出者徐凯文曾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而快递诗人王计兵正是“空心病”的反面。


在这样一个浮躁的时代,怎样孩子对生活保持热爱,并让孩子从学习中也找到兴趣爱好呢?


本文将结合先前景芳老师与王计兵的直播,并从自己的教学中一些示例,来分享我的实际操作方法:如何让孩子找到兴趣爱好,并让它能支撑起孩子漫长的人生


周一
思维
全文共6138字,阅读时间16分钟






一、屡遭质疑,却坚持写诗


现在家长已经尽己所能为孩子提供相当优质的环境,较之孟母三迁有过之而无不及。可让人苦恼的地方在于,哪怕孩子有了富足的环境,却没有富足的内心,以至于陷入空心病的泥沼。


那么,问题出在了哪里?


可能是和孩子缺少了情感上的连接,孩子也无法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因此迷失了方向。


环境自然有其塑造作用,可在环境之外,如何使孩子充满信念也不可谓不重要。


丁玲曾言:“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


真正的强者不在乎环境。


我们要做的是让孩子在小时候内心富足起来,这样面对之后的大风大浪,孩子也自然会有内心的安定。


王计兵对于写作的坚持,正是他的强大所在。他在谋生之外体悟生活,保持思考,并且让这些都融入到作品之中。


现年55岁的王计兵是一名外卖骑手。他一边赶着时间送快递,一边在时间的缝隙中出版了个人诗集《赶时间的人》。


在初二那年,因为父亲想让他身体强健一些,把他送到了武校。而实际武校并不是广告所说的那样有文化课,最终他错失了上学的机会。


失学后他辗转多地打工谋生,因为一直怀揣着文学的梦想,他并没有放弃读书与写作。借助于工作场地附近的旧书摊,他延续了读书的习惯。


某次,他在杂志扉页看到了投稿地址。在《赶时间的人》的自序中,他写道“这一次,我就像一个溺水者发现了一块木板一样兴奋。”


而初次投稿的小说处女座成功上刊,无疑是一次巨大的肯定。


质疑也随之而来。


作为体验派的创作者,他为了感知人物内心,甚至模仿披麻戴孝。父亲终于是无法忍受,将他十万字的手稿烧毁。


结婚后,爱人也无法理解一个大男人为什么偏偏喜欢写作。


至此,他只能将爱好埋在心底,偷偷写诗。


这些年

我心里的诗歌

早已如同浩浩荡荡的军队

有时

我也会把烟头摁灭在稿纸上

像是战争留下的伤疤


——摘自王计兵《写诗》



从事外卖员的工作后,他依然在时间的缝隙中写诗,那首出圈的《赶时间的人》也由此而来。


辗转多地,行路万里,屡遭质疑,不忘写诗。


很难说,他与文学的关系是怎样的。


按照书前自叙来看,是文学拯救了他。


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连带着众人的不理解都成为了他的养料,在生活中失去的,文学会加倍回报。


我有丢过几次手机,在有一次丢手机后,我昨晚补救措施,当天下午就写了文,把几次丢手机的事情写了下来,心里也就畅快许多。


景芳老师曾在《流浪苍穹》一书的后记中提到“我只是会一直记得写作对我的意义。它是我在困难日子里养成的生活下去的习惯。我会一直写下去,在尘世间大地上的辛苦劳作中,写那些易逝的吉光片羽。”


在一定程度上,王计兵与景芳老师在写作上是相通的。


某种意义上我们都是孤独的,如果没有属于自己的避难所,那么难免会走向空心的精神状态。


我不免会想到自己的经历,在那些人生的至暗时刻,那些爱好成为了守护人生的最后底线。


不是我们培养了爱好,而是爱好塑造了你我。





二、孩子眼中的光,由爱好点亮


五体阴阳耍乒乓

一笔丹青绘华章



五上寒假前,我订做了竹书签,刻了上面的话,当做新年礼物送给学生。


之所以特意把“乒乓”二字放在其中,是因为在教学之余,我带着班里的学生打乒乓球。大都零基础的他们从最早不会颠球,再到后边能上台打球,以至于两个人能打上几个回合,前后时间不到三个月。



(这个视频片段是关于颠球的。我为了让他们能够提升水平,提出把球拍放在楼外(已保证安全,楼下无人),失误的话就需要下楼捡球。能够看出孩子很是专注,在失误那瞬间,秒变表情。挫折并不会阻碍孩子进步,反而会激起孩子的争胜心。)



作为乒乓球业余爱好者,我打球多年。一路走来,乒乓球带给了我太多。倘若出远门,随身的单肩包中会放一本小书,一只球拍,为打球做着准备。


教学中,我会拿乒乓球当作教具来使用。为了让孩子们了解身体的运动,五上科学教材有设计让学生两两一组,站开适当距离,一人扔乒乓球,一人用瓶子来接。



(这个视频片段是孩子们按照科学教材,进行的练习。我甚至提升了难度,让他们站很远。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两两配合,还是能够接到球。相较于颠球,这个活动还需要他们做好配合,无形中既锻炼了他们的抗挫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成功之时,他们的喜悦溢出屏幕。)



课余,组织他们玩名为“争皇”的乒乓球游戏。分成两个小组对抗,倘有暂时不能上台打球的,就让他们比拼颠球。



(这个视频是关于孩子们玩“争皇”的,能够完整还原他们打球的场景。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快乐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开心点呢?所以请让孩子玩起来。虽然条件简陋,作为初学者的他们却想着法子去赢球。所以说,生命会找到自己的出路,孩子是会动脑子去解决遇到的难题。一边没有上台打球的孩子也没有闲着,要么当着观众,要么练球。有些还在练习乒乓球的指尖旋转。打球中有良性竞争,也有增加和他人的联系。从他们时不时的欢呼声中就能明白他们很是投入,在一边看着的我也仿佛想起了上学时期围在水泥台子边打球的场景。)



照理说不能上台,代表着学得慢一些。可是在颠球的时候,我发现一个女生眼神中充满了专注,一次次挑战着自己的上限,从开始颠十个都费劲,到后来能轻松过百,没几天也就上台打球了。


诚如爱因斯坦所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尤其是在临近期末那段时间,他们“变本加厉”地想要打球,不仅午饭后要打,十分钟的课间他们也不放过。脸上洋溢着单纯快乐的他们,一步并作两步跑向球台,整个人都充满着生命力。


至于带他们打球,一方面的考虑是希望能让他们全面发展,另一方面的考虑就是倘若他们能够培养起来爱好,于他们的人生是大有裨益的。


家长们或许会担心孩子一旦玩起来,会占用太多的学习时间,乃至玩物丧志。这样的担忧不无道理,孩子缺乏自控能力,不太能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老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比起一味提升学习时间,提升效率更为关键。


玩耍对于孩子是一种合理的放松与宣泄。担心孩子无法收心可以提前给孩子定好规则,这样既能让孩子有学有玩,也能让自己放下那些限制与焦虑。


对于孩子的玩耍,倘若家长将其妖魔化,孩子会和家长一样拧巴。


吊诡的地方在于孩子的心理问题常常是因为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生怕孩子遭遇学业上的失败。


药方说简单也简单,无非是睡眠以及“无意义”的玩耍。





徐凯文提到,想要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有两个关键点:
一是守住孩子们每天8-9个小时的睡眠的线;
二是守住孩子们每天3-4个小时的户外活动的线。


同时也需要注意,其中的时间要求是有弹性的。能保证当然很好,倘若打了点折扣也无妨。重要的是真正能够让孩子走出去,动起来。让孩子能够睡好觉,而不是为了多学习去压缩睡眠时间。


生理和心理亏待了哪一个,去谈论学习效率都不太靠谱。


按照这个标准,我正是在保证孩子们的户外活动时间。


前几天在外边打球,听到隔壁球台那个家长对孩子说:“出来打球多好,总比在家里玩手机强。”


身体动起来了,心也就随之打开。


心理影响生理,生理也会影响心理。


有些时候,我们不是因为伤心才哭,而是因为哭了才伤心。


往深层次说一点,整个世界是遍布着联系的。爱好像桥梁一样,连接起了个人与他人以及世界。而这样的连接也很是重要,在社会学著作《自杀论》一书中,作者指出自杀并不仅仅是个人原因,而是因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出现了问题。


早在1897年,法国社会学家爱米尔·迪尔凯姆出版了该书。书中作者先是界定了自杀讨论范围,根据是否有明确的死亡意图和是否成功实现自杀,将自杀分为自杀、半自杀以及间接自杀三类。


后续作者指出了先前个体心理学的局限性,认为将自杀的因素只归结到个人是不足的。作者着重探讨了家庭、经济状况等对于自杀率的影响。


最后作者分析了不同国家、不同群体的自杀率,得出自杀率的高低和变化反映了社会的稳定性和健康状况。


听起来好像自杀离我们很远,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为了孩子以后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我们对结果更为看重。只是,转变一下思路,从自身做起,重视过程,让孩子从自己这里得到满满的情绪价值。那么,孩子也就会远离种种心理问题了。


王计兵的写作沟通起了远方的世界,孩子们打乒乓球不仅使得他们的学习生活多了趣味,也加深了和他人的交往。


那些无意义的玩耍,看似无用,实则有大用,正所谓无用之用。比如说一些孩子课堂上容易坐不住,因为他们身上有多余的力气没地用,通过玩耍,他们的身心得到了释放,玩耍中产生的内啡肽会让他们身心愉悦,能够促使他们在课堂上更为专注。又比如孩子们写作文总是没素材,那么玩耍的内容就可以去写。在周作中,我经常让学生围绕玩耍来写,这也解决了他们言之无物的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我依然坚信,这些在玩耍中养成的爱好,会是他们此后人生至暗时刻的避难所。





三、扎根生活,方能开花结果


王计兵并不属于科班出身,受教育程度也有限。诗作不以语言精美取巧,而以感情真实动人。


类似的作者有很多,比如写出“再低微的骨头里,也有江河”的矿工诗人陈年喜;比如在八十岁接连出版三本书的杨本芬;比如受邀参加龙年春晚,写大西北风物人情的农民诗人“田鼠大婶”裴爱民


而现在孩子在学习的时候,经常重技巧,轻情感,在语文写作上更是明显。


在龙年春晚《如果要写年》这个节目中,来自湖南“田野诗班”的孩子们写了如下四首诗:


月亮不见了
龙梦瑶(10岁)

嗯?
除夕夜间月亮不见了?
哦!
原来被新年请去当灯笼了
红包
张雅欣(10岁)

红包是个跑步高手
从奶奶手上跑到我手上
再从我的手上
跑到妈妈那里
碰杯
林明轩(10岁)

杯子
见到了自己的好朋友
它们碰在了一起
发出了欢呼
过年
梁毓书(10岁)

过年
爸爸回来了
我冲上前
紧紧地抱住他
对联学着我的样子
紧紧地抱住了
我们的家


这样充满真情实感的诗歌怎能不打动人?


我们能够分析其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可是修辞手法只是一种规律的总结,这些诗句却是孩子们用心观察,投入情感写出来的。只进行技巧训练,会让孩子远离真实的写作。





我们再来看一看王计兵。


依据直播内容以及《赶时间的人》一书,能够发现王计兵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写在了诗中。


比如以他的外卖生活为内容,有天晚上十点还在送外卖的他遭遇了爆胎,找不到修车门店的他只好联系客户退单,并开始推车回家。


他为此创作了《午夜推行人》。


月亮是天空的一处漏洞

所以夜从来都黑得不够彻底



——摘自王计兵《午夜推行人》



比如他曾漂泊很多地方,沈阳、新疆、昆山等,他在诗中写过漂泊。作为异乡人的苦闷萦绕在心头,等到说出口,却让那些枝头的麻雀,压缩成了纷飞的尘埃。


当黑夜漫上来
大雪也需要努力地白着
那些栖息在白枝上的麻雀
多像不能落定的尘埃


——摘自王计兵《异乡人》



比如他会在诗中数次写起父母。面对父母,我们言语不足,沉默有余。在这些写父母的句子中,我们彷佛感受到了父母带给我们的归属感。


我喜欢这种感觉,父母在
我就不会沦为文字的孤儿


——摘自王计兵

《我喜欢把父母写进诗歌》



比如写爱人。作为生活在一起的人,虽然爱人有过不理解王计兵的时候,但是在那些未能用言语表露的时刻,对于细节的注意,表达了一切。


对此我深表歉意
只能在早晨的一杯牛奶里
把吸管折出
妻子最容易吸食的弧度


——摘自王计兵《妻子的诗歌》



比如写自然。我们有多久没有让忙碌的心灵停下来,去感受大自然中的美妙变换,让这些诗句拉近我们与自然的距离,带着我们去拜访久违的自然。


阳光下
我和所有的事物一样
被温暖着,并反射着光


——摘自王计兵《阳光下》



他的诗还有很多,这里不能一一摘录。通过以上摘录可以看出对于他而言无事不可入诗。


幼年,我们往往会觉得一天时间很长,等到年岁渐长,时间却越活越快了。有一种解释是在幼时我们每天都能接触很多新鲜的事物,而到了后来,对于生活更多地是机械化的回应,很难再去细微感知生活中的味道。


读他的诗,能够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真诚与细腻。写平常人平常事,却写出了不平常的句子。


生活也许很苦,可是有诗的生活有点甜。


艾青在《我爱这土地》中写道:


为什么我的眼中饱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打开自己的感官,深入生活,感受每一处微小的变化,因为投入了关注,自然会让自己的内心充满爱。


对于孩子而言,想要让他们身心健康,一方面是培养兴趣爱好,另一方面是让他们愿意去感知生活。


在课内的语文教学中,我也秉持着让孩子们进入文本,深化感知。


比如,在《枫桥夜泊》一诗的讲解中,我并没有让学生停留在枯燥的背诵诗意中,而是带着他们走进诗人的内心。


五年级的孩子大都是十一二岁的样子,他们对于思乡一类的感情并不太能理解。而教材中相关的课文爱并不少,这样的安排有让孩子们丰富情感体验的考虑。





常听不少人说,在长大后才明白了之前学习的课文


我试着文班里的学生有没有去过外地,班里只有一个学生举手。紧接着我问他感受,他的情感还很模糊,只是知道不太舒服。


“每个人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让我们来试着想一想,月落乌啼、江枫渔火好看吗?这样的风景自然有一定的美感。


可诗人是怎样呢?他是否有心情欣赏?晚上在舟中,凄冷的霜无疑加重的诗人的愁绪。接着看后面的三个字,诗人对着愁想要睡觉。


愁本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诗人却把它具象化了。就像有一句话说的那样,我并不孤独,因为有孤独在陪着我。


诗人想要入睡却不能,不仅有乌啼,连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也传入耳中。这样的晚上又怎能让人睡着。万千情绪涌上心头,他或许会想到自己的家乡。这里我们要注意客船二字,这说明诗人流落异乡。


木心曾说街角的寒风,比野地的寒风尤为悲凉。比如你看着万家灯火,而附近并没有你的家。


有个福尔摩斯的笑话,某次福尔摩斯和助手在野外露宿,晚上福尔摩斯问助手看着满天的星光有什么感想。助手开始谈起宇宙,福尔摩斯对助手说我们的帐篷被偷了。


就如同这个笑话一样,诗中的景色和星空都很美,但这只是障眼法,我们得看到诗人的内心。”


当讲完这个笑话,学生都笑了起来。我相信,他们能够稍稍感知到何为乡愁。


不仅语文课我重视让他们观察生活,科学课也是如此。


五年级上学期有关于单摆的课程,我在课上做了实验,并且让他们课下都亲手去用单摆做一下实验。学科学并不只是学结论,还得明白结论是怎么来的。自己动手感受一下,比起只是记结论要印象深刻得多。


那个书签另一面也刻了八个字:


常有语文

营造人生



我希望孩子们能够以教材中的课文为一面镜子,观察自己的生活,感知自己的生命,当一切扎根,开花结果就交给时间。





对自我的判断、对未来的规划,每一天的生活、学习,对未来的期许……绝不能是来自于外界的强加。


说到底,不是来自于自我驱动的力量,不是来自于自我的热爱,那做任何事,动力都不会长久。


只有真切的认知了自我,才会找到热爱的方向;
只有真切的感知了生活,才会对身边的人和事产生热爱。






作者 | 败涯


普通科幻爱好者,常在折叠宇宙写文;
平凡教育实践者,偶有奇思妙想在身。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226A02C5H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