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春后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大中小学这几天先后开学。
但开学焦虑也来了。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心理门诊郭嘉医师说,孩子有开学焦虑,往往容易出现以下的情绪反应:情绪不稳定,容易发脾气或掉眼泪;入睡困难或早醒、易醒;作息不规律,晚上熬夜,白天睡觉;沉迷电子产品,甚至废寝忘食;不愿出门,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提起上学就各种不舒服,到医院检查又没发现明显问题。
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假期懒散的生活方式,开学后将改变,让孩子感到焦虑。
假期生活,与线下开学后紧张、枯燥、劳累的学习生活形成反差。
有些孩子一想到起床早、作业变多、害怕学习跟不上、处理不好同学关系等,紧张、不安、烦躁等情绪反应就随之而来,对开学产生抵触和逃避的心态,严重的甚至出现厌学、拒学行为,还有的出现了头晕、腹痛、小便失禁等躯体症状。
二是「开学焦虑」每年开学都会出现(成年人也有复工焦虑症)。
比如2022年,杭州师大附院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联合门诊,一周就接诊了240人。患儿出现浑身不舒服等状况。年龄为6-18岁,其中多动症占50%、焦虑症占25%、抑郁症占25%。
学生们普遍出现的症状包括心慌胸闷、恶心干呕、腹泻泛酸等身体不适,有的孩子甚至出现「视力突然下降」、突然「失聪」「结巴」以及连续几天低烧、手抖等较严重的症状。医生发现是作业没写完或开学心情紧张等原因导致的情绪障碍。
▍开学焦虑,你可以这样帮孩子应对
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心理学系何丽副教授团队调研后发现,开学焦虑的原因很复杂,可归纳为四个方面:
1.敏感、追求完美等性格特质。
2.让学生倍感压力的学校环境。
3.缺乏支持的家庭环境(家里本来应该是孩子避风的港湾)。
4.网游、手机等事物的干扰与诱惑。
出现相关表现,家长怎么做?
最重要的是: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要学会尊重、理解孩子,可以先表扬再去适度引导的方式。重在“尊重”二字,亲子沟通的基本原则是任何情况下,都要以接纳孩子的情绪、认同孩子的感受、承认孩子的愿望为沟通的前提和基础。
在等待孩子懂事的过程中,爸妈总是爱心满满却耐心不足,总希望孩子一夜之间变完美,凡事自动自发,又知书达礼。尤其青春期阶段的孩子,对父母管着自己的一举一动感到很烦。
关于这点,《感悟父母》作者萨贝瑞博士提醒:「这是你的孩子自出生以来离你最远的时刻,他们正在埋头成长,所以需要空间。因此,父母必须从以往主导的位置退下,重建亲子关系。」
只有父母愿意等待和引导,才有机会看到孩子慢慢将他们的手伸过来。
具体可以这样做:
1. 不因为开学而纠结孩子的表现,切忌过分批评、指责、打骂。
2. 耐心坦诚地倾听孩子诉说他们内心的压力,只倾听和接受,不指责和批评。
当孩子说:”妈妈,我不想上学,”你说:“怎么能不上学呢,每个人都要上学”。孩子觉得被批评了,就不想再表达自己的想法。
当孩子说:“妈妈,我不想上学,”我们可以说:“为什么不想上学,可以跟妈妈说一说吗?”孩子也许会说学校太无聊,或者其他理由。
不要急着去责备孩子,可以说:“你是觉得上学很累是吗?妈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有过不想上学的时候,所以你有这样的感受是很正常的,我特别能够理解你的感受,就像妈妈有时也不想上班一样,你希望妈妈做些什么,你会好一些呢?”
3.接纳、认同孩子的压力,调整对学习的期望值,从家长层面减轻对孩子的施压。
孩子听你说的最多的是“你看人家谁谁谁学习多好,这学期你也要怎么怎么样”吗?
我们可以发现并放大孩子的“亮点”;鼓励孩子和自己的“昨天”比较,有进步了,父母就要及时表扬,让孩子充满自信,不断前行。比如对孩子说:昨天你写作业比以前整齐了很多,不错哦!
4.春天来了,增加户外活动,晒晒太阳,放松身心,帮助孩子体验更多的积极情绪。
5.家长以身作则,规律作息,不熬夜,不沉溺电子产品,保持稳定的情绪,营造好的家庭氛围。
6.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营养。
研究发现,从儿童期开始,睡眠和进食时间不规律,与青春期抑郁发作有关。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2010年1月的《睡眠》杂志的研究显示,对超过1.5万名青少年及其家长进行了调查研究,以了解这些青少年的睡眠时间与患抑郁症风险间的关系。
研究表明,与每晚睡8小时的青少年相比,每晚睡眠时间经常只有5小时或更少的青少年患抑郁症的风险要高71%。此外,与晚10点或更早入睡的青少年相比,经常半夜12点后睡觉的青少年患抑郁症的几率要高24%。
研究人员指出,早睡能保证青少年有足够的睡眠时间,而足够的睡眠可以起到预防和治疗抑郁症的效果。
专家还特别提醒,如果做到了以上措施,孩子症状没有明显改善,或者孩子还是不愿和家长进行沟通,可带孩子去正规医院心理门诊就诊。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304A07JQN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