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42|回复: 0

【天文新鲜事】韦伯发现一个死于130亿年前的星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17 06:34:11|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韦伯发现一个迷你类星体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天文学家,就是超大质量黑洞究竟是哪来的。因为就目前宇宙的年龄,从几十倍太阳质量的恒星级黑洞,一点点长到数以亿计的超大质量黑洞,时间上根本不够。这就像一个一米八的壮汉,却说自己只有八岁!所以,要么是它天生就很大,要么是它长得超乎寻常得快。目前科学家们更倾向于前者,故而他们提出了一些诸如“暗物质聚集”“空间相变”等全新的可以形成种子黑洞的方式。然而前不久,科学家通过JWST发现了处于种子黑洞和超大质量黑洞的过渡天体——一个正在快速成长的迷你类星体(Abell2744-QSO1)。


以往发现的类星体,它们中心的黑洞动辄几十、上百亿倍太阳质量,而这个迷你类星体的黑洞,质量仅有太阳的4000万倍。这种半大不大正处于“青春期”的类星体十分罕见,要不是因为前面潘多拉星系团(Abell 2744)的引力透镜效应,可能我们永远也发现不了它。


2. 韦伯发现一个死于130亿年前的星系某种意义上星系和动植物一样,也有自己的“新陈代谢”。一个“活着”的星系,它内部虽然有老恒星熄灭,但同时也有大量的新“细胞”(也就是新恒星)在不断形成。然而前不久,JWST发现了一个几乎不再产生新“细胞”的星系(JADES-GS-z7-01-QU)。


诡异的地方在于:当时的宇宙正处于大爆炸后7亿年左右,这个时期的宇宙对于星系来说就是个自助餐厅。宇宙中到处都是气体和尘埃,形成恒星简直不费吹灰实力。所以,这一发现再次挑战了当今的宇宙学模型。3. 韦伯发现了宇宙再电离的秘密在宇宙的早年间,当第一批氢元素形成后,宇宙中的物质普遍成电中性。然而观测证据表明,宇宙中大量的氢元素其实都处于被电离的状态,这说明宇宙曾经历过一个再电离时期,大约在大爆炸后5亿~9亿年左右。


先前人们普遍认为,促使宇宙再电离的应该是些超高能天体,比如那些十分明亮的类星体。然而前不久,科学家借助JWST观察了一些处于再电离时期的超级暗淡的小星系。通过对它们的分析科学家发现,导致宇宙再电离的“始作俑者”竟然不是大个子类星体,而是那些数量庞大的小星系。原本以为到6级是靠抢人头,原来说到底还是刷兵线。4. 寻找更低频的引力波之前我们说过一种通过脉冲星计时阵列来探测纳赫兹级别的超低频引力波的方式。然而前不久,有科学家提出一种可以探测更低频的引力波方式。虽然仍是借助脉冲星计时,但是该方法的灵敏度比先前又提高了100倍,达到了pHz的程度。以至于理论上它能够探测到1000年才振荡一次的超超低频引力波。如果该技术能够投入使用,或许能够帮助解开超大质量黑洞的起源之谜。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313A0191T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