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4|回复: 0

青少年心理疾病治疗,全面纳入医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17 15:17:55|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社会对心理疾病的重视,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将心理疾病治疗全面纳入医保成为了热点话题。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江苏省委会副主委施卫东表示,近年来,焦虑障碍和抑郁症等常见心理疾病,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因此,他建议将常见精神心理疾病纳入医保特殊病种补贴,进一步降低患者经济负担。
长期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全国政协委员、香江集团董事长翟美卿指出,随着社会发展和家庭环境的变化,中小学生焦虑、自伤等心理问题频发,抑郁症检出率呈现低龄化趋势。因此,她建议,部分省市将心理治疗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做法,应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并将心理状况评估、心理咨询项目纳入医保范围,提高患者就医的积极性。
上述提案受到不少网友和行业人士的期待,但有业内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不同于身体层面的疾病,心理疾病由于其特殊性,将其全面纳入医保,仍然面临不少挑战。


图/图虫创意
为什么要纳入医保?
近年来,心理疾病发病率逐年走高。2023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在国民心理健康状况最新调查中,抑郁风险检出率为10.6%,焦虑风险检出率为15.8%。
部分城市的数据同样能反映这一整体趋势。施卫东委员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04医院常州院区近三年医院焦虑障碍的年发病人次同比增长12.13%,抑郁症年发病人次同比增长13.70%。


全国政协委员施卫东 图/受访者供图
不容乐观的是,心理疾病的检出呈现低龄化趋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2023年3月发布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显示,全国有3000万名17岁以下的青少年和儿童受到心理问题困扰。中小学生焦虑、自伤等心理问题频发,抑郁症检出率呈现低龄化趋势。
施卫东指出,焦虑抑郁类常见心理疾病的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服用精神类药物,但相关药品的国家集采范围尚不够广泛,部分精神类药品价格虚高,有些品种药物尚未纳入医保范围,这无疑对心理疾病患者的家庭带来不同程度的经济负担。
具体到青少年心理问题,翟美卿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青少年儿童在经历心理危机干预后还面临着心理状况“维护”等问题。目前大中城市儿童青少年心理科看病贵、药价高,且仅部分药物纳入了医保统筹范围。她说,“以广州部分三甲医院为例,儿童青少年精神科门诊初诊检查费用1200元起,心理咨询300元/小时起,均需自费,对患者家庭带来较大经济压力。”


全国政协委员翟美卿 图/受访者供图
李尧是湖南某高校一位心理老师,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最近她接触的一位学生,刚刚在湖南一地级市的公立医院做心理咨询,价格为300元/小时。
以从业者的视角,李尧非常支持将常见心理疾病以及心理咨询纳入医保。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接触的一些出现心理疾病的孩子,不少被称为“家困生”,即成长过程中由于家庭原因造成了心理问题,留守儿童是其中重要群体之一。她说,“这些孩子从小或者跟着祖父母、外祖父母等长辈成长,或者被不停寄养在各个亲戚家,比如上半年寄养在姑姑家,下半年在舅舅家,从小缺乏来自父母的关爱。”
2021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了《贫困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对我国12个省27个县的20321名农村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进行了评估。这一报告显示,多个年龄段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远远多过非留守儿童。
李尧说,缺乏父母关爱以及留守时期带来的种种不良情绪,日后为这些孩子罹患心理疾病埋下严重隐患。
李尧坦言,对于“家困生”,不少家庭经济状况本身就不佳,目前心理咨询费用对他们而言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经济负担加之家庭层面对心理问题缺乏正确的认知,导致部分孩子实际上延误了治疗时机,问题越拖越严重。
仍有难题待解
目前,各地心理疾病医保报销的现状,不尽相同。
在2021年,广东就已将心理疾病治疗纳入医保;2022年11月,江苏也将心理疾病治疗纳入医保。
而李尧说,据她所知,在湖南,不少心理疾病只有严重到住院治疗,才能纳入医保,比如重度抑郁症住院治疗。
作为行业人士,精神心理障碍康复机构晴日心理的专科医生何日辉表示,其所在的广东,将心理疾病治疗纳入医保报销范畴,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如果全国其他省份也将此纳入医保,毫无疑问将凸显社会进步。
不过,他也坦言,目前行业内仍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何日辉说,从患者就诊情况看,目前国内各类医疗机构中开设心理科的比例严重不足。
“这背后原因比较复杂,除了缺乏相应的人才,还与医院的运行机制相关。”他说,目前财政拨款只占医院运行收入的一部分,大部分医院面临创收压力,目前将心理疾病纳入医保的省份凤毛麟角,心理科室创收能力弱,除了专科医院,很多医院开设心理科室的意愿并不强烈。
在施卫东看来,目前常见心理疾病诊治存在覆盖面不足问题。他说,“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常州市卫生健康委所属市级公立医院中,主城区的7家设有心理门诊,仅1家没有开设,而相对偏远区域的医院则未设心理门诊。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精神心理诊治在县级医院供给明显不足的现象。”
施卫东认为,可以将心理门诊的开设纳入县级医院等级评审,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县级医院通过自有人才专项培养或人才引进等方式,储备精神心理疾病专业人才,积极开设心理门诊,还可以鼓励医疗机构线上线下融合,开设互联网医院心理门诊。
此外,不少业内人士也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目前各地的心理咨询行业,整体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甚至鱼龙混杂,不少治疗都是低效的,这成为其进入医保的一大障碍。
在何日辉看来,心理咨询等心理疾病治疗手段和一般身体疾病治疗存在很大不同,往往是长期的,治疗效果无法像身体治疗那样可以“量化”,这也为其进入医保核算体系带来一定的难度。
此外,不少心理类疾病需要长期服药,甚至动辄数年,且需要服用进口药物,价格昂贵。比如氢溴酸伏硫西汀片,一盒价格接近500元,该药为精神疾病领域大品种,是多种精神心理疾病的常用药。在2023年3月第八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该药因专利原因被调整出集采名单。
在施卫东看来,应参考高血压、糖尿病这类特殊病种补贴,将焦虑、抑郁类常见精神心理疾病用药半年以上的患者纳入医保慢性特殊病种补贴范畴,这样才能降低精神心理疾病患者治疗的经济负担。
“下一步,还需要关注非原研类精神药品,扩大精神类药品集采范围。在药品集采中,纳入更多精神类非原研(仿制)药品,通过集采降低常用精神类药品价格,从而减少精神类疾病患者家庭的药品费用支出。同时适当扩大精神类药品的医保范围和医保支付比例,将更多的精神类药品纳入医保统筹范围,以此进一步降低精神类疾病患者的家庭负担。”施卫东建议。
作者:赵越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309A06RF6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