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9|回复: 0

妇女节去妇女化?叫一声“妇女”,为何很容易让女性感到不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17 16:06:00|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电梯里,我跟几个老师打趣说——三八当天,你们敢不敢对着身边的女同事说“妇女节快乐”?
男老师都连忙表示,不敢不敢啊。
然后一个女老师笑着说,哪有直接说“妇女节”的,都叫“女生节”、“女王节”呢。
确实,根据观察,除了工会搞活动、发礼物用了“妇女节”这个字眼,似乎所有人都在小心翼翼地避开“妇女”一词,生怕惹得女老师们不爽,更没人胆敢直接对着任何一名女性叫声——“三八妇女节快乐”!


正可谓,
男人至死是少年;
女人至死是仙女。
而之所以很多女性都不愿意被叫成“妇女”,主要原因,一个是显老,另一个自然是嫌土了。
在当下的语境中,被叫“妇女”,似乎就如同遇到了一个比你小不了几岁的人,张口就喊你“阿姨”一样。
其实,如果从语言范畴来说,只要是成年女性,都可以被叫做“妇女”,别说那些傲娇的女白领,连大学生也一样。
然而,按照习惯,再给“妇女”加定语,你最先想到的,很可能都是一些年龄感比较强的词汇,比如,“中年妇女”、“中老年妇女”;却没有人说,“青年妇女”。
有关对女青年的相关称呼,书面正式一点的叫做“年轻女士”,再或者就是什么“小仙女”、“小公主”这样的词汇了。
很明显,女性群体对“妇女”一词的排斥,其背后离不开对年龄和容貌的焦虑,以至于下意识地不断自我催眠.....我还是小仙女呢!


另外那个理由,就是感觉“妇女”很土气了。
不过,让人奇怪的是,咱们的老一代女性年轻时被称为“妇女”,却并没有这种“被冒犯”的感觉。




而且,这时候的妇女,泛指——劳动妇女。
“妇女节”的全称是——国际妇女节,英文是International Women’s Day。
而这个 Women,更多的指向,就是劳动妇女。
历史上,国际妇女节的诞生,也源自劳动妇女们的集体抗争。
女性要想独立,一定是从拥有劳动机会,获得相应报酬,实现经济独立开始的——只有具备了养活自己的能力,女性才可以做到真正人格独立,这才能去谈男女平等。
1857年3月6日,美国纽约制衣和纺织业女工走上街头,集体抗议恶劣的工作条件和低薪。
此后,几乎每年的这天,全美各地都会有类似的女性劳动者抗议游行活动,并逐渐流传到了欧洲。


1910年8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国际社会主义者第二次妇女代表大会上,由德国著名的社会主义革命家克拉拉·蔡特金倡议,以每年的3月8日作为全世界妇女的斗争日,与会代表一致赞同,于是,这就有了——国际劳动妇女日。
十月革命后,苏俄/苏联则成了第一个将3月8日定为全民法定节日的国家。苏联,也正是曾经的那段岁月中,女性劳动参与率最高的国家。


每逢这天,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企事业单位,都会专门发福利,并组织庆祝活动。
这是“三八”国际妇女节当天,一家电子厂的男性员工在比赛做饭。


这是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际劳动妇女节前夕,男人们在为伴侣精心挑选礼物。


香水是苏联男性最爱送的三八节礼物。


而且,正如下图老苏联海报中展示的那样,妇女节,是劳动妇女节。这个“劳动”,包括各行各业,既有体力劳动,也有脑力劳动。


正如前面说得那样,原本,咱们跟苏联差不多,无论是三八妇女节,还是妇女这个称呼,大家都是欣然接受的,咱们的老一代女性年轻时被称为“妇女”,也并没有如今这种“被冒犯”的感觉。


然而,渐渐的,随着什么“白色情人节”、“女神节”、520等等,这些“更洋气”的节日的衬托,“三八妇女节”就愈发显得“自带土味”了。
妇女一词,也备受嫌弃。
一个普通家庭的女性,只要不太老,都会被称为小仙女。
而同样普通家庭出生的男孩子,则会被称为穷屌丝。
还有什么女人,就应该对自己好一点、爱她,就应该把卡给她刷。男人负责赚钱养家,女人负责貌美如花...


看字面,似乎是女性已经站到了食物链的最顶端,地位至高无上。但其实,这背后也只是资本收割韭菜的一种“玩法”而已。
为什么资本要创造这些节日呢?答案很简单,因为过节只是一个理由和借口,核心的目的还是为了让女性去花钱,同时让男人也都要给女人花钱,让女人觉得花钱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对自己好,就必须舍得给自己花钱。
时间一长,身处上述语境中,不少女性开始以妇女为耻,更以劳动为耻,心心念念的全是如何成为被霸道总裁宠溺呵护一生的小公举。


而妇女节,正如前面说的那样,彰显的是劳动妇女为人类进步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价值观是“妇女能顶半边天”,并非一个宣传无条件宠溺“小公举”、一定要“买买买”的节日。
人家的本意是“Women can do anything”,而非“Women wants everything”。


三八妇女节,这个节日,带着两层含义:
一层是劳动属性,一层则是性别属性。
它经历过几代人的奋斗和无数的流血、牺牲,属于无产阶级工人运动中浓墨重彩的一幕。过这个节日,也是在向广大女性前辈们的斗争致敬,以及对“妇女能顶半边天”的证明。


如果改成什么“女神节”,上述厚重的历史感,自然也就随之荡然无存。
更何况,倘若没有一百多年以来几代“劳动妇女”的努力抗争,今天的“小仙女”们,可能根本就没有机会和能力,来讨论什么“女神节、女王节取代妇女节”的话题了。


至今,在俄罗斯和诸多前苏联地区,仍旧保留着庆祝“三八劳动妇女节”的传统。
他们尤其流行,这天军人、警察主动向路过的女士献花的习俗。
无论对方是妙龄姑娘、小学生,还是胖大妈。








交警这天专“查”女司机——给女司机送花。






连玩命“去俄化”,“去苏联化”的乌克兰,在战火中也过这个节日。


据说,军警送花的传统源自1944年的三八妇女节,苏军在列宁格勒的一次“硬核浪漫”。
列宁格勒,也是普京总统的老家,苏联解体之际恢复了沙俄旧都时代的老名字——圣彼得堡。
卫国战争时的列宁格勒战役,是近现代历史上被围困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强,和死亡人数最多的城市保卫战——从1941年9月9日德军正式围城,到1944年1月27日彻底解围,总共持续了 882天,最艰难的时候,连城里的老鼠都被吃光了 。


1944年1月27日,经历了无止的轰炸、数个酷寒的冬天,匮乏的粮食、燃料和传染病的考验,列宁格勒彻底解围的时候,被围困之初的250万市民,只剩下了56万。
苏军则付出了130多万官兵伤亡的代价,保卫这座城市的战士,已经换了好几茬。
不久后,列宁格勒迎来了解围后的第一个国际劳动妇女节。当天,苏军专门用战斗机,为列宁格勒的女性们空投了大量鲜花。
这点,你或许不得不承认,这个粗旷民族的背后,过个三八妇女节,竟然都自带如此厚重的历史感,洋溢着如此的浪漫,悲伤与坚韧...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307A07K6F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