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九派新闻特约评论员 伍里川
据澎湃新闻报道,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外国语大学校长秦和今年向大会提交了《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建议》。秦和建议:在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招录、职称职务晋级等方面,要坚决取缔任何形式针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歧视政策,在全社会营造尊重职业人才、职业院校毕业生大有可为的良好氛围。这一观点引发网友热议。
近年来,类似呼声并不鲜见,均直指“职校生歧视”现象。2021年山东省两会期间,山东省政协委员孙承武提交了题为“关于落实教育改革方案 保障职业院校毕业生享有同等权益的建议”的提案。正如孙承武批评的,部分地区和单位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歧视现象。有些用人单位片面追求高学历高文凭,有的甚至非名校不要,过分关注毕业生的“出身”,过分强调第一学历,对职业院校毕业生持回避态度。
“职校生歧视”现象并非始于今天,而是早已有之。令人忧虑的是,多年来,尽管要求公平对待职校生的呼声很高,但“职校生歧视”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某种程度上还有加剧趋势。这种显失公平公正的现象的存在,对职校生造成心理打击,冷了职业院校的心,与建设“技能型社会”的氛围也有所违和。
“职校毕业生”不等于“没能力”。90后女孩邢琦娜从中职生逆袭为大学老师、湖北公安小伙岳祥由高职逆袭考上复旦硕士等事例,早已说明问题。那种看扁职校生、忽视用人本质的观念,实在落伍了。
应该明确的是,在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招录、职称职务晋级等方面,歧视职校毕业生“师出无名”。
2019年11月起施行的《公务员录用规定》强调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要求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在录用条件设置上也明确“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就可以。即使是1994年国家人事部印发的《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也没有把报考条件定为只有本科以上才能报考。2021年10月,人社部发布《职业院校毕业生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要求破除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不得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作为限制性条件,切实维护、保障职业院校毕业生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合法权益和平等竞争机会。
政策面如此明朗,但“职校生歧视”现象依然频频出现,这是非常令人费解的。当然,要求“本科及以上”甚至动辄要求研究生、博士生,也存在这样的情形:白热化就业竞争推导了录用门槛的提升。但无论如何,“唯学历”的用人意识保守而僵化,格局不高。
不合理的硬性限制条件,直接将职校毕业生的报考资格给取消了。这种做法有违国家政策,理应得到纠正。全国人大代表秦和等人的呼喊声,理应受到重视。将任何形式针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歧视政策一并取缔,没有技术障碍。此举应尽早推行,以向社会展现出“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新气象,为职业教育注入强劲动力。
【来源:九派新闻】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307A08U6P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