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檩子: 知乎上有个很吸引人的话题,就是: 中国人说英语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有个回答特别震撼,得到的赞同也最多:最大障碍是害怕其他中国人的嘲笑(想想看,其实我们和老外对话,很少遇见老外敢公开笑话你)。在新加坡工作过多年的英文老师Simon说:这种嘲笑,其实来源于我们对口音和语法过于严苛,直接导致了很多人有了心理障碍,失去用英语去积极交流的信心。
今天和大家分享Simon的这篇文章;过于重视发音和语法,也许正是咱们给自己挖的那个“坑”;最大的障碍不是来自于英语本身,而是咱们的认知误区 ... 谢谢@Simon的分享!
每次爆出XX名人用英语演讲,网上就会浮现「如何评价XX的英语?」之类的问题,比如,最近挨批的一位应该是奶茶妹妹。
你仔细观察,绝大多数人的关注点,第一在口音。如果口音不标准,那么打分就已经在及格线以下了。
第二就是语法,各路能人纷纷登场,开始分析哪里时态不对,句式是不是太单一,用词是不是太简单等,由此来指摘对方的英语瑕疵。
我常常收到关于英语学习的咨询,很多人再三纠结的问题永远是「我该学美音还是英音?」
很早之前,我在网上写过一篇文章,之后发现自己错把indoor当成了副词indoors,评论区马上有人扑上来冷嘲热讽:英语老师也不过如此嘛~
当我们每一个人都习惯用口音和语法衡量英语水平时,我们就难免受到来自别人类似的纠察。
正是这种人为造成的苛刻,成为了中国人说英语最大的心理障碍。
为了保住自己的面子,那干脆尽量不说,不写,于是学了十几年也就学成了哑巴英语。
这种严苛一部分来自于学校英语教学强调语法正确,而忽略交流本身。
加上考试追求正确,映射到生活中,人人都开始纠结自己和别人表达的语法正确。
另外,受到美剧的影响,加上国内英语培训机构对流利口音重要性的夸大渲染,让中国人觉得英语说得好,那就不能听出母语的痕迹。
久而久之,人们形成一种观念,拥有漂亮的发音,语法挑不出错误,才是地道的英语,才能得到老外的认可。
其实,拥有这种想法的人,往往是没怎么和老外交流过的人。
如果你在国外或者外企待过,就会发现老外不太会注意到口音问题。
在当今这样一个全球化的现状中,讲英语的人本来就各式各样,有Queen’s Accent,美加口音,澳新口音,印度口音,南非口音等等。
我前后在新加坡生活工作了近8年的时间,从来没有遇到过老外因为新加坡口音而抱怨沟通障碍。
实际上,即便是在同一个国家中,英语的口音也五花八门,这和我们的方言相似。
最近刚上的第五季《纸牌屋》中的木下总统(Frank Underwood)的英语就带有浓厚的南方口音,这和现实中的前总统奥巴马的口音全然不同。
现实中的当今政坛,各国政要在用英语发表讲话的时候,全都带有浓重的母语口音,比如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先生,浓烈的韩语味道,但丝毫没有影响人家游走于世界,担任了十年联合国秘书长。[color=rgba(0, 0, 0, 0.9)]
我在国外工作的时候,公司有英国人、北欧人、新加坡人、印度人等等,每个人的英语都有母语口音痕迹,但是除了中国人以外,我真的没有遇到过任何一个外国同事因为怕自己发音不标准而不敢表达。
于他们而言,「发音要标准」是一条不存在于大脑的观念。中国人好面子,每次第一句话就是Sorry,My English is very poor,别人都还没有注意到你英语不好,你就已经先给自己贴上了标签。
这种心理暗示久而久之变成了心理障碍,有时候白白放弃了表达自我的机会,在职场上吃力不讨好。
在我看来,在国际合作越来越普遍的当下,不管你的英语自带成都味还是北京腔,你讲的越多,外国人就越不会在意这种口音,甚至慢慢地获得认可和尊重。
当然,以上不是要鼓励大家发扬中式口音——字正腔圆的准确发音当然令人羡慕,但绝对不是英语好坏的衡量标准。更加没有必要总是用发音去给别人的英语贴标签,大肆指摘,鼓励别人勇敢表达也是为自己创造一个更加轻松和有利的英语学习环境。
语法和发音是一个道理。我们的理想当然是做到语法准确,可在现实中,过分偏执语法正确,很容易成为一条绑在嘴上的透明橡皮筋,时时束缚着表达的勇气,慢慢地就失去了表达的欲望。
事实上,外国人在交流的时候也常常犯语法错误。我记得有时候做项目,在频繁的邮件往来中,很多老外的的内容更是不保证语法正确,反而是很多中国同事,在写邮件的时候字斟句酌,百度谷歌齐上阵,一封短短的邮件消耗掉一两个小时。
事实上,人们交流的时候,对于语言的容错率是非常高的。记得有个小游戏把一句话中的字序打乱,完全不影响理解。同样,对话中,即便你一个个单词地说,不纠结语法,不执着发音,对方往往也能理解。
在国外的工作和生活中,我英语提升最大的时刻反而是在沟通中学到的,某个发音的问题,我从对方口中纠正了过来;某种意思的表达,在别人重复中我找到了最好的方式;最妥帖的用词,是在实际的语境中刻入了脑海。
但是,这一切的前提是,你要踏出第一步——勇敢地表达自己,建立起对话,在对话中不断进步学习。不要害怕犯错误。
那么,究竟什么真正决定了英语水平呢?
我认为是节奏感。
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你往往更加容易和某个有共同生活经历的人保持顺畅的对话,而这时乱入个第三者随意插话,你们聊天的节奏感就会被打乱。
这是一种很微妙的体验,在国外生活并曾经努力融入老外生活的人应该很容易明白这种感觉。
有时候虽然你听懂了对方的话,但是你并没有真正理解对方讨论的含义,你适时作出的回应就很容易打乱原本对话的节奏感。
这种情况下,即便你的发音和语法再完美,老外也能感受到你的英语能力并不流畅。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反观那些口音五花八门的政客。他们彼此总能准确地把握对方的语境,情绪,并对此做出适当的回应,对话的节奏感得到了维持,能够顺畅地进行下去。
这种能力就是用外国人的思维来理解对方,是文化层面上的融入和沟通。这和语法,发音关系不大,需要长期的浸染在英语母语对话中来慢慢掌握。
所以,我常常鼓励大家多读原版英文,多想,多玩味文字及其背后展示出的作者的tone,立场等等。
文字是矫饰的艺术,尤其是在文学作品中,作者不会直白地说出他的看法,阅读这些文字,就好比和母语者对话,促使你不断了解外国人的思维和文化。
不抱着这样的态度来学习英语,而只是一味地追求语法和发音的完美,英语永远也学不好。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318A09CPW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