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34|回复: 0

千万大学毕业生都去哪了?清北复交65%以上毕业生选择升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25 13:41:46|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素萍 邱伊娜
1月17日,清华大学官微发布消息称,清华2023届档案在校本科毕业生3200多人,80.8%本科生选择继续深造,其中本科生出国(境)深造比例为15.6%,境内深造比例为65.2%。至于就业方面,本届清华大学毕业生就业单位中,国企前两位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国家电网公司,民企前两位是华为公司、比亚迪公司。
岁末年初,各大高校都在陆续发布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其中分别对本科毕业生的毕业、就业及深造情况作出说明。
从整体来看,除了顶尖名校,大多数普通高校的2023届毕业生中,第一选择依旧是就业,但升学深造也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学历升值,为就业做准备
根据各高校统计的本科生毕业数据,应届毕业生们选择升学深造的比例是最高的,清华、北大、复旦、浙大等高校选择升学的本科毕业生比例均超过了65%,清华大学2023届毕业生升学率甚至高达80.8%,其中又有大部分学生选择在国内升学,即通过保研、考研的形式继续深造,都走上了读研的学历升值道路。
为什么选择继续读研?记者采访了几位高校学生。
一位省内高校本科毕业生小王说,很多单位招聘都直接写明了学历要求研究生及以上,“读研就是为未来就业做准备。”
“其实我不知道自己要啥,班上的同学都选择考研升学,我也就跟风了。”2024年即将毕业的丁元告诉记者,有些同学目标明确,在大学一开始就决定要读研究生深造;有些同学就是单纯没有想好,跟风努力,“像我一样,就想在大学校园里多呆几年,感觉自己还没有做好步入社会的准备。”
大佑本科读的是机械工程专业,2023年底他刚刚参加了研究生招生考试。“说实话,我们专业找工作不难,但本科学历找到的工作薪资待遇以及工作环境可能不是非常理想。”他班上的同学除了保研、考研的,只有3位同学选择直接就业。
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术研究十分感兴趣,陈同学在本科期间就跟着老师参加了不少比赛,跟着做了一些论文方面的工作,目前已经顺利保研。“我对理论方面的研究很感兴趣,家里也十分支持,就打算在研究生阶段继续跟着导师好好做科研,如果顺利,我还想在研究生阶段转博。”她说,相比眼前的就业机会,更看重长远发展。


市场回暖,读研路径变多
2024年考研报名人数有所回落,较上一年减少36万人,这是近九年来考研报名人数首次下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读研方式变多,可选择的路径变多,比如出国。与考研报名人数下滑相对的,是去年留学市场的回暖,尤其是海外硕士。
根据《2023年度美国国际教育门户报告》显示,2022/2023学年赴美留学人数再次突破百万,其中有近29万名中国大陆留学生在美国就读,是美国最大的留学生群体生源地,本科生人数为10万人,占整个中国留学生的34.7%。
新加坡的两所名校——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发布了近三年的录取报告,从申请人数和录取人数来看,数据呈上升趋势。
记者采访发现,2024年考研在去年12月底已经落下帷幕,有不少学生在考研后又马不停蹄地准备留学申请事宜,做好两手准备,在很多同学看来,多一种方案,就多一分读研的胜算。


竞争残酷,爆冷门空间变小
近期,2024年国家公务员笔试成绩放榜,11.5万考生从300万报名者中脱颖而出,角逐3.96万个岗位。
“我感觉,对考公我爸妈比我还执着,如果这次没考上,我可能继续二战、三战考公。”浙江工业大学2023届毕业生小章说,目前没有清晰的个人职业规划,准备一门心思去考公。她也清醒地认识到,考公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从长远来看,公务员考试想撞大运“爆冷门”的空间越来越小了——国考调剂机会已经越来越少,国考上限不断被撑高。微博上,#国考18个岗位进面分超141分#曾一度冲上热搜,被网友吐槽“太卷了”“太难了”。如想成功上岸,考生们除了在笔试上与其他人拉开差距,可能再没有其他的“捷径”了。


无奈之举,少数人选择暂停
寒窗苦读数十年后,留在哪里生活,对于初入社会的毕业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选择。
如今的毕业生们并不只看薪资待遇,“工作机会”“房价及生活成本”“教育和医疗等资源”“落户政策及对外地人的友好程度”是大家考虑留在哪所城市的前四要素。
当一时难下决断,还有不少人选择了暂时搁置。
采访中,一位高校辅导员告诉记者,除了升学、就业等选择,还有一类学生选择“缓就业”,也就是延迟毕业一年或毕业后先不入职公司,慢慢打算。“这类学生不算多,大概在班上占10%左右。”
没考研、没实习,也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即将毕业的杜同学最近一直窝在寝室打游戏。“我喜欢打游戏,想找一个与游戏相关的工作,但是父母不同意。”杜同学本科学的专业和新媒体有关,父母一直想让他找个与专业相关的稳定工作,但他内心更喜欢游戏公司,和父母讨论了几回,来来去去都没有结果,再加上没找到合适的实习机会,小杜有点泄气,也萌生了“缓就业”的念头。
其实,和杜同学一样,不少毕业生选择“缓就业”都是无奈之举。
一位管理学专业的毕业生认为,真正的“缓就业”相当于我们平时常说的“Gap Year(间隔年)”,即学生在升学和工作之前先不急于踏入社会,停顿一年,外出旅游或做义工,好好想想自己接下来想做什么。“真正临近毕业,大家都不会首选‘缓就业’,要么就是考研没考上,要么就是工作没找好,没办法了只能再等一年。”他说。


2024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1179万,这已经是突破千万的第三年,面对多如星辰的选择,挑战与机会并存。当下毕业生们唯一握在自己手中的或许就是完善自身做好准备,审慎抉择,拥抱新的机遇。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123A06A5P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