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73|回复: 0

容易抑郁的孩子,多半有这5句口头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25 13:46:47|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抑郁症低龄化的话题,真的被大家聊烂了。
但除了亲历者自述的时候,大家会短暂地关注,其他时候青少年抑郁症依然没得到广泛的重视和讨论。
而单单在我们国家,9~18岁的孩子抑郁症状的检出率高达14.81%!
这个数据背后,是无数家庭的血与泪。
一位儿童心理医生说过,在他看诊的很多孩子里,很多经常说这五句口头禅:
我真没用
我没胃口
真没意思
烦死了/累死了
我又失眠了/我睡不着
看完这五句话我心里五味杂陈,想到一句话:
那些得抑郁症的孩子背后,往往是一个生病的家庭。
而这些病症,常常又被看似完美的家庭关系掩盖。
今天,我就借此机会来聊一聊:
家庭关系中,两个最常见的【致命陷阱】。


“我都是为你好”
不知道你们身边有没有那种充满“悲情感”的父母。
黄执中有一次在《奇葩说》中讲了一个妈妈,每次都把鱼肉给自己孩子吃,自己吃鱼头。
吃了一辈子鱼头的妈妈,临死的时候才跟自己儿子说:自己其实不喜欢吃。
小时候,我能听到这样的故事大多都是感动。但黄执中却犀利地指出:如果你是这个孩子会怎么办?会非常愧疚吧?


这样的“鱼头妈妈”真的太多了,苦情式的道德绑架在亲子关系中随处可见:
我这么辛苦,还不是为了你。
没了你,我早就和你爸离婚了,不用忍受到现在。
算了,就当没养过你这样的女儿,我老了也不指望你养,我自己过。
很多养育者意识不到的是:
自我牺牲式的付出里,都包含着昂贵的讨要
讨要的是孩子的顺从、内疚、甚至讨要一个完美的孩子。
当孩子达不到理想中的期望值时,牺牲者就会有强烈的委屈感,更甚的还会萌生出被欺骗、背叛的感觉。
那时候,牺牲者讨要的就是孩子的内疚,他们索取的是一个孩子的“痛苦”。
而这种痛苦除了降低孩子能量、让孩子产生无力感和自责、把亲子关系越推越远之外,没有任何意义。
心理师崔庆龙有句话说得好:
“健康的关系,不需要在一个不需要牺牲的情境下牺牲,当牺牲产生时,就已经把自己视作成本,而这样的成本,必然包含着其暗自索要的等值物。”


“没事,大度点”
周围还有这种家长,致力于把孩子养成“抖M”。
孩子摔倒了,马上安抚:没事,不疼。
孩子被欺负找大人诉苦,立马被怼回去:小事而已,你不要跟他们一般见识。
孩子玩具被邻居孩子抢走,大人一脸无所谓:玩具而已,咱们家多得是,你要大度点大家才爱跟你玩。
经常这么鼓励孩子容忍大度的家长,还总是深感自豪,觉得自己养出一个独立自主,宽容大气的孩子。
其实被这么养大的孩子,反而很容易变成习惯性压抑或者忽略自己感受的性格。
可别忘了人啊,天生就有自我防御机制
摔倒了觉得痛苦,就是要表达出来,才会吸引外界的注意让别人给予更多的关爱。
被欺负了觉得委屈,才会识别对自己不友好的人,避免继续付出造成更大的伤害。
玩具被抢走而生气,是自我边界被侵犯的本能反应...
可是我们经常陷入这么一个误区:就是用孩子能否“忍受痛苦”,当成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志。
可这种教育方向,无异于帮坏人培养一群不懂反击,甚至乐于牺牲自我的猎物。
《圆桌派》里心理学专家李松蔚老师就说过:
“被PUA的往往是受了高等教育的人,现代文明高等教育始终告诉人要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去接受那些让人感到痛苦的东西。”


有人可能会问,如果不这么教孩子会不会容易成为一个自私的人?
我一直都坚信,懂得真正爱自己的人,才懂得爱别人
看到、理解、包容孩子的情绪问题,让孩子真正地被共情到内心脆弱的部分,才能推己及人去共情别人。
所以,一味让孩子忍让实在是一种低级的教育方式。
不要等到孩子把内心压抑成一座火山,在爆发的那一刻才追悔不及。


当然,这个世界上压根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也必然不存在绝对完美的原生家庭。
我们总在不断探讨原生家庭问题,并不是为了责备我们的家长,或者让大家怪罪自己的原生家庭,自认倒霉。
而是为了帮助大家找到症结所在,让我们更好的解脱,也避免把不健康的模式传递给下一代。
我们可以允许自己在家庭关系里犯些小错误,但我们必须要明白健康的家庭模板是怎样的,才能及时意识到及时纠错,避免家庭的病灶发展到无可挽回的地步。
其实育儿育儿,育的是孩子,修的是自己。
共勉。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123A05ABR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