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9|回复: 0

中小学女教师越来越多,孩子们未来可咋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25 13:52:51|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1


令人担忧的中小学教师女多男少





现在,不管是国家还是公民个体,对教育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基础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和共识越来越清晰,那就是都意识到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是着力培养新时代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最关键的奠基阶段,需要大批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才能予以保障,未来20年之内,国家强大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和生力军毫无疑问就是今天在学校的老师们用心用情培养出的孩子。


但是,由于诸多因素所致,当前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的男女性别比例却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失衡现象。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2022年全国高中、初中和小学阶段的女性教师占比平均分别为54.37%、57.8%、70.02%,其中,大部分地区小学男女教师比例为2:8,即80%以上为女性教师,有的地方小学女教师占比接近90%,而且呈现进一步扩大趋势,女教师的占比越来越高。


如此情况如果听之任之继续下去,未来中小学教师成为清一色的“红色娘子军”恐怕为时不远矣!


02


导致中小学教师女多男少的原因甚多





一是长期以来教师收入状况对男性缺少吸引力。


众所周知,目前,虽然中小学在编教师工资和基本待遇由地方财政予以保证,但对绝大多数教师来说,工资增升幅度与速度都比较慢,且多数教师职称、职务晋升空间都比较小,除基本工资外,几乎没有其他收入,与物价上涨及家庭相应支出不相匹配。如:


某县的某公办学校教龄为6年的二级教师,月工资为2898元,每月绩效奖金共计715元,乡补700元,1000元的年终增量绩效,一年收入不到5万元,工资待遇相对较低;


某市某公立中学工作长达18年之久的二级教师,月工资约为4200元,月双边公积金约为1300元左右,年终绩效增量约3万元,一年的综合收入大约为10万元左右(包括每月双边公积金)。


在教师待遇长期不尽人意的情况下,既要让教师做到情怀为先,安贫乐道,对多数人来说,恐怕不可避免的在人们的脑海里产生“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


如此现实,难以吸引大量优秀男性从业者愿意安心从教,这一点恐怕是男性职业者不愿意选择中小学教师职业的第一因素。

二是教师培养源头师范院校招生就已经对男性失去吸引力。


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长期以来,几乎所有培养教师的师范院校,高考报考及录取的学生,男生比例持续下降,女生比例普遍较高。


如以本君所在省份的两所部、省属师范院校为例:


一是根据《陕西师范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2019年该校毕业生男女性别比例为男女比例约为男生占23.9%,女生占76.10;2021年男生占23.34%,女生占76.66%.


二是根据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的信息,在2022年该校录取的新生中,男生占22.8%,女生占77.2%,该校2023年师范类专业录取新生中,男生占比只有19.7%,女生占比高达80.3%。


如此少的男生在毕业后还有为数不少的人并没有选择教师职业,使得从教师培养源头的师范院校的招生上就决定了未来中小学男教师的比例必然只会持续下降。


三是人们传统的择业观念对男性从教到教师的吸引力不高。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择业观念影响,按照社会观念和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社会上人们长期以来都认为,女性感情细腻,做事认真,更适合从事教师职业,而男性性格粗犷,处事果敢简单,适宜从事具有挑战性职业,认为男性从事中小学教师职业是没出息的事情,没有发展前途,并由此流行着对教师职业偏见的“家有万担粮,不当孩子王”的错误说法。


毫无疑问,社会上对男性从事中小学教师工作持有的根深蒂固的偏见观念,必然会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男性对从事中小学教师职业的选择。


03


中小学教师女多男少的危害不可小嘘



一是对有的学生未来健全人格可能会形成负面影响。



虽然从法律角度上来说,男女平等,女教师多于男教师无可厚非。


事实上,女教师也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对于尚处于少年儿童时期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与之长期朝夕相处的老师们,女多男少,甚至基本都是被女老师包围着的环境下,男女教师性别比例失衡就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性格的发展,也就是说,必然会使学生长期受女教师性格、思维、语言、习惯、气质、形象等单一性别特点影响,无法满足多样化需求和发展,对学生成长产生潜在的负面影响,特别是由于缺少男教师的陪伴,必然导致学生心理特征普遍趋向女性化,使男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坚毅、勇敢、顽强、大度等男性气质影响,容易缺失阳刚之气,难以培养出男子汉气概。


目前,日常生活中经常的男孩子喜欢化妆打扮等女性现象发生,便是一定意义上的折射与反映。


二是对有些学生的思维习惯养成可能会形成负面影响。


从心理学或社会学的角度来说,按照男女心理及思维习惯特点,一般情况下,女性教师倾向于感性思维,而男性教师则倾向于理性思维,而在女性教师占据绝对优势的学校教育教学环境影响下,女教师的感性思维习惯必然在对尚处在思维建构的中小学生的思维习惯的影响,必然会远远大于本应有的理性思维。


如此,对很多学生发展来说,就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考习惯,导致学生无法实现健全的男女多元化性格的生成,必然造成孩子性格与思维习惯的单一与失衡,必然导致学生在未来走向社会后,出现感性、脆弱及多愁善感等思维方式。


事实上,现在已经出现有很多男学生行为举止、穿衣打扮女孩化的现象,甚至在大学会大学毕业后走向社会后的男孩子中,此类现象也几乎到了见怪不怪的地步了。


三是对国家培养强国所需要的一代创新人才形成潜在负面影响。


如前所述,全国越来越多的中小学都是在女性教师单一性别影响下,男性教师逻辑思维、动手实践能力强以及带给学生坚强、勇敢、理性等方面的引导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对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及创新实践能力,必然形成潜在的负面影响,与国家着力培养未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教育发展战略目标不相适应。


如果任由此种现象无限蔓延,恐怕当有朝一日后果危害浮出水面的时候,国家和社会又不得不像治理环境污染那样的办法,用付出更高成本和时间的办法,才去进行慢慢纠正的尴尬。


04


中小学教师女多男少应该如此应对





一是改变或调整高校招生录取政策,形成合理生源导向


众所周知,人们常说,高考是中小学教育的指挥棒,但高考招生录取政策才是真正的指挥棒。


本君以为,面对中小学日益严重的男女教师比例失衡问题,为了确保新时代育人战略任务的实现,国家应该未有绸缪,采取果断措施,在每年的高校招生过程中,鼓励或要求有关师范院校的专业招生时,适当采取性别平衡招生政策,即在所有高校师范类专业招生录取投放高考指标时,可以比照某些特殊专业要求(如有的专业对考生性别比例作出限制,甚至有的专业只限招男生或女生),从教师培养源头上改变男生毕业生比例过低问题。


二是调整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政策,兼顾性别比例。


国家应该明确各地在面向社会进行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教师时,按照公平竞争、择优录取、以德为先、按需兼顾学科、性别比例,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的原则,在不违背“公平公正”和“择优录取”的前提下,依据“按需兼顾学科、性别比例”的必要,在每年教师招聘录用时,设置一定数量的男、女性别比例,或者有针对性的设立男性教师专项招聘计划、专项培训计划和专项发展机会等,如此,就一定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目前教师女多男少的现象,使教师男女性别比例达到一个相对合理的程度。


三是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地位待遇,使教师职业真正令人羡慕。


一方面,加快教师职称评价改革,适当增加教师高级职称评审比例,合理评价教师工作业绩,出台教师职业发展合理晋升机制,增强教师职业对男性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在国家或省市统筹指导下,进一步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建立教师工资待遇定期自然晋级机制,切实提高教师待遇,引导更多的男性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并鼓励非师范专业男性人员积极投身教育工作,真正把尊师重教和教师职业令人羡慕落到实处。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122A097EN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