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扫一扫,关注我们
QQ登录
微信登录
登录
注册
我的空间
我的消息
我的积分
我的收藏
我的好友
我的相册
我的道具
帐号设置
退出登录
免费发布信息
首页
Portal
新闻资讯
论坛
BBS
城事杂谈
求职招聘
房屋出租
织里跳蚤
房产资讯
关于我们
导读
首页
房产
装修
亲子
婚嫁
美食
汽车
旅游
娱乐
信息
求职
租房
二手房
招聘
拼车
二手车
服务
生活服务
城事杂谈
跳蚤市场
便民服务
社区
城事杂谈
情感天空
户外旅游
房产楼市
装修装饰
美食天地
当前位置:
»
论坛
›
育儿交流
›
育儿论坛
›
帖子
@所有织里人,这份国庆假期安全提
节前这场新闻发布会聚焦治安与共富
师傅,不好了!“二师兄”掉在高速
[ 学习教育 ]
幼儿园转型养老院,年轻人不生娃了,老人
[ 学习教育 ]
为啥孩子在初中成绩不错,到高中却难以跟
[ 汽车天地 ]
合作方与货拉拉司机发生纠纷!保时捷回应
[ 理财 ]
光大证券:AI眼镜有望迎来破圈时刻
[ 汽车天地 ]
一汽奥迪4S店再现倒闭风波,难题留给李凤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查看:
203
|
回复:
0
乡镇十年没有书店,县城书店却如火如荼,沉溺于游戏的小镇孩子们该怎么办?
[复制链接]
admin
admin
当前在线
积分
311487
关注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4-3-25 22:19:44
|
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我小时候很喜欢看书。喜欢到什么程度呢?每次考试考得好,我都会要买书作为奖励。
这句话好像乍听没什么毛病,但你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问题。
对于一个出生和成长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接触到书或者说买课外书竟然是一种奖励。
那个时候我们那儿的镇上有一家新华书店,书真的很少,但却足够让我对其产生着迷。只不过大家都知道,新华书店的书一般都是原价,所以在2010年左右,一本原价书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确实是不小的花费。我家庭条件也不是很好,但很庆幸,我的妈妈几乎每次都答应了我的这个奖励请求,从《伊索寓言》到《草房子》,从《皮皮鲁》到《窗边的小豆豆》,每一本书都写满了我的童年。得益于书籍的帮助,我的作文从小就很好,五年级的时候作为镇中心小学的唯一参赛选手去参加县级的作文比赛,初中的时候,作文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全班进行朗读,高考的时候也是因为语文的超常发挥入户武大。可以说,读书对我的影响真的很深远。
但是可悲的是,在农村孩子只能作为奖励才能得到的书籍,对于很多大城市的孩子来说,竟是唾手可得。小时候,因为一本书买过之后就意味着下次买书可能得等很长时间,因此,一本书我要翻来覆去读很多遍,有的书真的被翻的脱页了,但是后来,我小学还没上完,新华书店就因为开不下去永久性的关掉了,我连最基本的奖励请求都丧失掉了。
其实很明显,这个现象出现的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经济条件的不平等。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学教授拉鲁在她的著作《不平等的童年》中,考察了中产阶级家庭,工人阶级家庭和贫困家庭孩子在学校和在家里的生活,提出了两种不同的教养方式,
一是中产阶级家庭的协作培养
,
一个是工人阶级家庭的成就自然成长
,两种教养方式最终也影响了孩子未来的成长轨迹,拉鲁在分析这种差异时,指出核心问题其实是
工人阶级和中产阶级具有不同的经济资源
。同样,
在农村,在乡镇,书店之所以开不下去,孩子图书资源的匮乏最直接的原因就在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落后,家庭的经济积累还是呈现较为弱质的状态,无法支撑孩子精神文化的发展。
但是,十几年过去了,乡镇的情况有变化吗?并没有,截止到目前,在我家所在的乡镇,依然没有一家正式的书店,只有一些文具店会顺带卖一些书,我之前留意过,架子上的很多书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新课标要求必读书目,一类是作文选。而在我乡镇所属的县城,有多少书店呢,我没有详细统计过,也没有一个官方的统计数据,但是在百度地图上搜索,出现了93条结果,这是那些有名的书店,实际上的书店数量只会更多。这只是县城和乡镇的差距,还没有放到更大的城市和乡镇进行比较。
十几年过去了,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在不断攀升,现在很多农村的家庭都盖起了楼房,街上呼啸的汽车也多了起来,各种类型的店铺都开起来了,甚至快餐店也开始向下扎根,为什么还是没有一家书店?
因为在农村人的观念中,是没有书这个概念的,书店在他们的生活逻辑里是代表着一种城市生活的话语。
书店在农村场域的长时间缺席,使得读书这个惯习从小就被忽视,家长没有书店这个概念,没有读书的需求,孩子就更不可能有。就像拉鲁的观点,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的影响十分巨大。农村父母在忙着提升家庭的物质积累,忙着拼命赚钱,既忽略掉了对自己的精神文化的提升,也忽略掉了对孩子精神文化的培养。
教育,在他们的思维观念里被窄化为好好上课,认真完成作业。课外书,好像从来没有进入过这些家长们的脑海。
同样,因为经济资源的紧缺性,再加上教育本身具有的风险性,这使得农村家庭的教育更显功利性。
对每一件教育资源的购置都要提前问一句“这个能提高学习成绩吗?”在他们自己的判断标准里,作文选是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最直接最管用的工具。
农村人特有的带有节俭色彩的斤斤计较,以结果为导向的价值观被带入到了对孩子的教育中去。
他们根本等不及或者说也根本不相信读书这个漫长过程最终能够反哺自己孩子的文化素养,而孩子与书就这样被家长们隔绝了。
更可悲的是,如果不是国家教育话语和制度的强制性推行和干预,也就是设立新课标必读书目,农村孩子与书的隔离期究竟还有多远才能结束?
我高中的时候是在县城上学,当时周末学校还统一补课,我因为要买一本学习资料,中午就去了一家书店,那是我第一次走进周末县城的书店,我该怎么形容那个场景呢?书店的地上都坐满了人,架子周围也都站着人,有学生,有大人,甚至还有老人,书架上琳琅满目,不同类别的书应有尽有,分区摆放,而远在36公里以外的乡镇,书店正在夹缝中讨生存,我的弟弟,正在动画片里遨游。
我们说,城乡的经济差距已然存在,但随着乡村经济条件的进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城乡之间的经济鸿沟好像越来越窄。
但是城乡的文化差距呢?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呢?现在教育内卷压力的下沉,城市的孩子从刚学会认字开始就被拽入阅读习惯培养的轨道中,同一个成长维度的乡村孩子在干什么呢?
以小见大来看,家长对孩子阅读习惯培养的忽视,背后也是家长不知道该如何引导和进入孩子的教育过程的体现。
他们对孩子精神文化的忽视也逐渐投射到学校教育上来。农村家长过于注重物质积累,忽视对孩子的精神关注和心理关注,选择把所有的教育权利全部让渡给老师,农村家长最常用的话术是“俺家小孩交给老师了,他要犯什么错,老师你尽管打。”这种教育话语的退缩,这其实是对老师的道德性压力,而这也违背了家校合作共育的教育模式。林小英老师在《县乡的孩子》里用
“常常隐身,偶尔冲突”
来形容当今农村家校教育的局面。
现在,网络技术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使得书店在乡村好像更没有立足之地了。
我们学院夏柱智老师课题团队曾经深入农村去调研农村留守儿童的沉迷手机情况,从他们调研的数据来看,看短视频和玩游戏已成为主要的上网娱乐方式,占比分别为69%、33.1%,图书的缺席使得手机夺去了农村孩子们的全部目光,但是,手机也进一步弱化了乡村孩子对于课外书的需求,
手机和读书在乡村这个场域,好像天生就存在张力。
如果说从书店的缺乏中洞悉家庭教育的不足的话,那从图书馆中我们可以一窥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的小学、初中和高中都有图书馆,这本来是一件蛮幸运的事情,但是我一次都没有去过。不是不想去,而是进不去。
小学和初中的图书馆只是一间教室,教室里有几列书架,书架上面摆了一些书。书其实不多,很多架子都没有摆满,但是一旦上面有领导来检查,那些架子上就会突然被书塞得满满当当。因为学校要求每位同学都上交一本书用来补充图书室,等检查一过,再把图书还给学生。在很多乡村学校,图书馆成为应付检查的工具。
学校图书馆不借书给学生,反倒问学生借书,这个现象本身就足够吊诡与可笑。当图书馆只是为了形式主义而设立和存在时,学校的文化教育就已经存在问题。
我高中是在县一中上的,我刚进校园,图书馆就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因为它的外观和名字都足够气派。但是我唯一一次走进它的内部也是因为上面要来检查,为了丰富每个班级后面的图书角,会从图书馆拨一些书到各个班级以应付检查。我就是负责把这些书搬到班级的一员。除了形式主义的作用之外,县一中的图书馆每次都会准时在其招生宣传片上面出现,宣传片里的图书馆是如此的气派,
图书馆成为了学校的面子工程,用外观上的恢弘来彰显学校的品牌力和经济力,以及教育资源的丰富。对于学校来说,图书馆更重要的作用是要使学校的教育功能变得完整,它宗旨是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而不应该只是在维护面子形象和工程中消解掉它本该存在的意义。
学校图书馆职能被学校直接抹去,学生在校外没有书可读,在校内也没有书可读,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是一定缺乏文化素养和精神的深刻性的。
但现在教育部从小学到高中罗列了每个年级的读书书单,但很多老师只要求读课标要求读的书,并且安排在课后读,没有专门的阅读课。但是对于很多县域的孩子来说,课后的自主性会被电子产品的吸引力所消磨掉,又或者被各种作业课程甚至培训消解掉,
教育内卷卷的是效率,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多的知识。因此,学校也会直接上网搜罗整理好的文字资料,然后发下去直接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变成了一个背书的机器,无法得到长足的成长。
其实学校之间图书馆差异的背后,是教育方式之间的差异,也就是素质教育和以成绩为导向教育的差异。每一次教育阶段的转折点考试(小升初考试、中考和高考)都是一场分数竞赛,分高者会有优先选择学校的权利。
因此,学校就要想尽办法去提高学生的分数。这里素质教育所提倡的综合性发展似乎就和“唯分数论”有点儿矛盾了。
对于县乡的学校来说,他们既没有充足的资源搞素质教育,也没有精力和心思去搞素质教育。在他们看来,在教育资源缺乏的大背景下,唯有狠抓学习才能成功突围。教育内卷下的县乡完全抛弃了素质教育的德体美劳,一心扑在提升智的方面。老师从四面八方搜罗来题目,然后总结成固定的答题模板传授给学生,然后再通过大量的题目训练形成条件反射,这种套路化和程式化的学习方式在县乡的学校大行其道。
很明显,我们都知道这种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并不会有太大的帮助,
即使依靠这种方式考上不错的大学,进入大学后,这些小镇做题家依然会不适应大学的自主性较强的教育模式,成为精英大学的“失意者”。
当然,县乡教育存在的问题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我在这里就先不一一赘述,如果之后有时间或者有朋友感兴趣,我们再讨论。
最后,我想问一个问题。其实图书馆除了学校有图书馆,很多城市都会有自己的城市图书馆。我们县城在前几年也开了一家图书馆。
图书馆毫无疑问是一种公共的空间领域,但是图书馆的面向却还大多是城市,或者说,图书馆也是城市生活布局的功能区。什么时候图书馆能够下沉到乡镇,打破乡镇文化的私域性,从而撬动农村对于读书的刻板印象,助推孩子甚至是家长文明性的进步。我想,如果乡镇也有了图书馆的话,或许孩子们的童年可能不只有手机,也会有知识和书本。
总结一下,我这篇文章其实是想从农村书店和图书馆消失这个微观的现象入手,去讨论较为宏观且根深蒂固的教育问题。经
济的落后导致书店的消亡,加之农村家长功利性的教育理念,导致农村孩子文化素养教育极度匮乏。这种文化的差距使得农村孩子在面对教育内卷下几乎处于劣势。而这种对孩子精神文化培育的缺乏也足以暴露家庭教育存在的短板,重物质轻精神,在家校合作中隐身和逃避责任,使得本该家校合作的教育更显单薄。而作为教育重镇的学校,在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前提下,又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孩子在精神文化素质方面的短板。这种对文化素养的忽视背后是县乡的学校在唯分数论的衡量标准下抓成绩放素质的总体取向,是教育方式的套路化和程式化,最终失去了教育本该有的温度。
我在面试北大教育学院的时候,有一个老师提了我这样一个问题:城市教育和乡村教育谁更具有脆弱性?当我前段时间刷到一个视频,在这个视频里,一个厦门双十中学毕业的学生重回母校,我才第一次知道,原来一个高中可以有天文观测台,可以有智能化实验室,可以一起造机器人,他们在阳光明媚的午后带着机器人在操场边散步的时候,我正在几千公里外的教室里刷着已经做了好几遍的题目。我想,我已经有了答案。
没什么不好说,也没什么不敢说
你站在山谷,这都是你的回音。
欢迎关注“溯洄者说”!
来源:
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325A05F4N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post_newrep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击附件文件名添加到帖子内容中
描述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精选推荐
@所有织里人,这份国庆假期安全
名单公布!
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湖州举
2023绿色低碳创新大会在湖州举行
《焦点访谈》关注湖州!
市共同富裕领导小组召开第五次会
织里镇家园志愿广场本周活动预告
防诈骗小课堂,提高警惕!
7天1检!常态化核酸检测提醒!
友情链接
浙沪导航
网站目录
关闭
站长推荐
/1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查看 »
浙江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湖州市公安局网监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30-17:00
客服电话
13362228119
电子邮件
511400718@qq.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下载APP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