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举报材料分为七大章节,除简介和结论外,每章分别讲述“张裕卿和其女张**论文造假”“张裕卿教授学生的硕士毕业论文造假”“在关于我的论文写作中,张裕卿如何指导造假”“简要介绍张裕卿发表的学术论文造假现象”“张裕卿如何一稿多投(互相抄袭)”,并附有多张照片、相关论文截图等。上述举报材料发布后立刻引发热议。
2022年5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对天津大学张裕卿等发表的17篇论文涉嫌学术不端开展调查。经查,7篇论文存在署名不实的问题,11篇论文存在图片重复使用问题,2篇论文存在数据造假问题,通讯作者张裕卿对上述问题负责。
2022年当年,张裕卿团队发表的2篇论文被相关国际期刊撤回。2023年10月,原张裕卿团队于2019年2月8日在某国际期刊发表的一篇文章也被该期刊撤回。 长安大学一教师论文剽窃 被党内严重警告、撤销教授资格
去年,长安大学建筑学院教师许某的学术不端行为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通报、处罚,又被教育部作为典型案例进行通报。
2023年1月6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发布通报称,长安大学建筑学院教师许某此前发表的一篇论文存在抄袭剽窃他人论文和擅自标注他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问题,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许某对上述问题负责。涉事论文于2018年11月28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环境科学与污染研究》,目前该论文尚未被撤回。
2023年4月20日,教育部网站发布《教育部公开曝光第十二批7起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通报指出,2022年8月,经认定,长安大学建筑学院教师许某在某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存在研究内容剽窃等违规行为。
目前,许某被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记过,撤销其教授任职资格,取消其研究生导师资格,取消其3年内在评奖评优、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申报人才计划、申报科研项目等方面资格。所在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被诫勉谈话,责成作出检讨。 中国学者《科学》发论文首次被撤 举报者:多处图片与此前文章高度相似
2020年10月,由中国学者撰写的一篇题为“Proton transport enabled by a field-induced metallic state in a semiconductor heterostructure”(《电场诱导异质界面金属态构建超质子传输》)的论文被世界权威学术期刊《Science》(《科学》)撤稿。据报道,这是中国学者在《科学》上的论文首次被撤。
这篇撤稿文章的第一作者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与化学学院副教授吴艳,共同通讯作者分别是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联合储能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朱斌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与化学学院副教授宋怀兵。
论文共12位署名作者,除朱斌等4位作者不接受撤稿决定之外,团队中其它8人包括吴艳、宋怀兵均支持撤稿,并于《科学》期刊网站发布“撤稿声明”,称对研究中的“意外错误”负全部责任。
上述涉事论文发表于2020年7月10日。中国地质大学官网的报道称,该研究为优良质子传输材料和应用提供了创新思路,为质子限域传输提供了科学方法。不过,该论文随即引起国际学术打假专家Elisabeth Bik的注意,并公开提出了疑问:文章的多处图片与先前发表的文章高度相似。
2020年10月9日,该文章被撤回。这就意味着,该文章是中国作者首次被撤稿的《Science》文章。
上游新闻据澎湃新闻、红星新闻、华中农大官方微博、顶端新闻、每日经济新闻等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