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0|回复: 0

所有伟大教育,都抵不上会陪伴的父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28 14:00:38|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慢热的喜(爸妈精读作者)
周末和朋友吃饭的时候,聊起孩子,她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从小很乖巧的孩子,怎么会长大了反而难以管教呢?
她的女儿从小都很让大人省心,但后来因为朋友的母亲生病,常年住院,她需要丢下孩子到医院照顾母亲,丈夫的工作需要经常出差。
算下来,这个孩子有4、5年的时间是跟着朋友的妹妹生活。
现在孩子上了高中,她明显感觉到孩子的成长出了问题,不但性格孤僻,不与父母沟通交流,感觉不管做什么,都要跟家里人对着干。
我问了她一个问题:你女儿在你和丈夫不在她身边的那些日子里,都经历了什么?你们清楚50%吗?
如果没有,那么答案已经明显了,想起一位作家所说的:
父母的保质期很短,只有10年。过期后的父母再怎么努力,也比不过10年前来得有效了。




那个有问题的孩子,只是缺少陪伴的孩子
一位心理咨询师曾经说过:父母陪伴的缺失对孩子的影响很大,一方面影响孩子的成长需求,另一方面影响孩子的心理需求。
《心理抚养》一书中有这样一个真实事件:
山东一个家庭,儿子出生没多久,爸爸就出去打工了。
一眨眼十年过去了,儿子也不上学了,爸爸在哪儿打工,儿子就在哪儿作案。
10年的时间里,经历了幼儿到少年的转变,是孩子性格塑形的关键期,是行为习惯培养的奠基期。
这10年,孩子要经历很多诱惑,也会面临对他们来说如山一样的难题,父亲不在孩子身边,自然做不好该有的引导和教育,光靠孩子一个人的成长摸索是很难的。
爸爸在江苏打工时,12岁的儿子第一次作案。因为孩子太小,警察没办法处理,让这位爸爸把孩子领回家教育。
可是,这位爸爸劝说孩子好好读书之后,又外出打工了。爸爸在上海打工时,儿子第二次作案,在上海火车站被抓。
警察又打电话通知这位爸爸。当爸爸走进派出所时,儿子告诉警察自己做了几次案,一共偷了多少钱,并且让警察给他判刑。
作者对此案作出这样的解释:
他是在向他爸爸挑衅。他不断闯祸惹麻烦,只是想要引起父亲的注意,并且借此来表达对父亲常年不在自己身边的不满。
作家乔西·西普是个孤儿,从小被寄养。他身上有许多问题,并且十分叛逆,常常做出让养父母头疼、讨厌的事情。
于是就避免不了被送走的命运,在一个又一个不同的家庭里游走。
直到遇到最后一位养父,对他说:
你视自己为一个麻烦,我们视你为一个机会。
在养父温柔地对待和陪伴下,他开始改变,最终成为一名作家。
父母的陪伴、尊重会让孩子感受到爱的流动,而我们眼中的有问题的孩子,其实只是一个缺少父母爱与陪伴的孩子。




孩子有自信,从父母用心陪伴开始
许多一线教师在多年的执教中发现留守儿童与其他孩子相比,或多或少表现得更加敏感、胆小、自卑。
那是因为他们缺少父母的陪伴,内心敏感多疑,认为没有人喜欢他,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是错的,胆子变得越来越小,也更加内向、自卑。
表哥表嫂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忙于工作,疏忽了对孩子的陪伴。
直到班主任向他们反映孩子越来越孤僻,在学校差点被欺负,他们才发现儿子确实越来越沉默寡言,甚至是有点冷漠。
回到家也是直奔自己的房间,很少与他们沟通;在学校也很少交朋友,走路总是低着头,顺着墙角走……
后来,表哥意识到问题所在,周末,他开始抽出时间带着儿子去游泳,打羽毛球,踢足球,打泰拳……
一段时间过去,家人们发现孩子开始有了改变:说话变得底气十足,人也变得大方自信,因为运动还结交了很多朋友,表哥表嫂需要出差时,他还会主动给他们收拾行李。
想起之前在网上也看到过这样一则视频:
这个视频记录了一位父亲陪伴11岁女儿运动200多天的过程,女儿从一开始跑步气喘吁吁,到后来健步如飞,并且在这200多天里,女儿从自卑懒散转变到笑声灿烂。
明显能感觉到这个孩子变自信了。
女孩坦言:我变得更加自信了,我觉得超越了自我。
有了父亲的陪伴,即便遇到难题也有了后盾,困难好像也变得有方法可解。
爸爸问她:你觉得你现在变得强大了吗?
她回答说:我现在觉得我做什么都很有信心。
评论区里也有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类似经历:
初中的时候我爸爸也陪我跑过,每天喝牛奶加晨跑,就在广场旁边晨跑,广场离家就10分钟不到的路,现在想想那时候好幸福。
运动,不仅对一个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利,还有助于发展孩子的社会意识、意志力、灵活性、情绪能力、学习力、掌控感、成就感和自信心。
更重要的是,这一切是在父母的陪伴下完成的,也让孩子感受到了爱和自己的重要性。
正如心理学家艾利森·高普尼克所说过的那样:你是什么样的人,你跟孩子关系怎么样,比你对孩子怎么做重要得多。
父母的陪伴,会带给孩子独一无二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而这份安全感和幸福感才是让他们变得自信最强有力的支撑。




高质量陪伴,胜过100000句道理
网上有人提问:选择上班挣钱重要,还是放下工作陪伴孩子更重要?
李玫瑾教授曾在一个讲座上说过:
“孩子一定要自己带,在他完全不能独立的情况下,你去给他带来快乐和舒服。当他依赖你时,你才有教育他的资本。”
工作有的是机会,挣钱也有机会,但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的陪伴是任何人、任何东西都无法代替的。
并且,父母陪伴孩子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是需要用心,高质量的陪伴胜过100000句大道理。
1、抽出时间,不把工作带回家
纪录片导演竹内亮曾采访过一位妈妈,这位妈妈是一家知名母婴用品公司的副总裁,她手下管理的员工多达2万人。
在采访时她说:“教育孩子主要是要花时间,你要花比工作还要多的时间去陪孩子,(教育)就没有那么难了。”
采访时她透露,在工作中如果是一周之内的出差,会快速地回来,如果是能够在一天之内完成的事情,就会在早上乘很早的飞机出去,晚上再晚的飞机也要回家,只是为了晚上的时间可以陪孩子。
下班后和周末尽量不加班,我们已经把一天的8个小时的时间都给了工作,所以尽量把剩下有限的时间留给孩子。
2、全心全意,全情融入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每个人一生都在追求一件事情,父母的关注。
孩子会非常敏感,他能感知到父母是否真心在陪伴他。
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要以孩子为中心,跟随孩子,陪孩子玩,而不是指导纠正孩子该怎么做。
当与孩子沟通交流时,应当时刻注视着孩子,保持眼神接触,这能够向孩子传递一个信息,那就是:我在关注着你,并且对你说的内容很关心,能够让孩子有被爱,被重视,被理解,被支持的感觉。
3、策划一些陪伴清单
认识的一位朋友,他儿子很喜欢飞机,虽然不能每个周末都带孩子坐飞机,但是他一有时间就会带着孩子到机场附近的草地上,父子俩坐在一起看飞机起飞、降落。
陪伴孩子,其实我们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比如:
一起读书,和孩子分角色朗读,甚至扮演一出大戏,共同享受阅读的乐趣和精神的满足;
一起游戏,重回童年体验简单的快乐;
一起聊天,可以是闺蜜间的情感悄悄话;
可以是刺激的头脑风暴,共同探索,深度连接;
也可以去野外田间走一走,在黄昏下,一起看日落,在晨光和夕阳下骑脚踏车……
网络上看到一个数据,一个孩子从出生到上大学期间,我们和孩子共同拥有的只有940个周末。
高质量的陪伴是放下标签,放下控制欲,放下想让孩子变得更好的心,稳住当下心情,澄澈而明净;
高质量的陪伴是感受,看到你的快乐悲伤,承载着你的情绪,心灵与心灵相遇;
高质量陪伴是分享,是共同度过一段充盈的时光。
愿我们在成为父母的有限期内,可以和孩子共同度过940个充盈的周末时光,一起做到高质量陪伴孩子。
作者简介:慢热的喜,富书专栏作者,像蚂蚁一样工作,像蝴蝶一样生活,首先成为更好的自己,一个人要想成功,不被阻挠,不被诱惑,这就是屏蔽力,文章:爸妈进化论,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注:本文章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118A05EO6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