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6|回复: 0

爸妈不同的回应,对孩子性格影响竟如此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29 09:18:41|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丨鱼爸 图片来源美素图库


1

很多的父母以为男孩天生就得勇敢一些。而且男孩们的确表现得更加大大咧咧,没有女孩那么娇柔。倘若你摸一下男孩的手,肯定会发现小小的手掌有点粗糙。小小鱼的手就是这样,我有时拉着他的手,就能感觉到。因为他们常常会在各种东西上摩擦,抓握。谁知道他们的小手一天的经历?而且你会发现他们的膝盖会带着各种疤痕,或者青一块紫一块的。这都是磕磕碰碰弄出来的。大部分的父母对男孩的印象都差不多。可以大胆地放养,而且他们的内心不会那么敏感。不知不觉中,对他们的回应就少了,可要求却很多很多。有一天晚上带小小鱼去物业拿快递。出门的时候他有点兴奋,直接朝着旁边的卷帘门就冲了过去。而门帘的后面却是玻璃门框。我甚至来不及拉住他,因为手里提着大大的快递。他撞到后就退了回去,愣在那里。现在想想,幸好我没有说没事没事之类的话去安慰。也没有说“别哭,要勇敢”之类的话。

而是问他:“是不是撞疼了?”听到这句话时,他开始放声大哭起来。在那个环境下,他以为自己犯了错。虽然很疼还是没有哭出来。可得到了我的回应后,他开始表达自己的感受。然后我询问他撞到了哪些地方?在外边休息了一会,给他揉了揉。这时他的情绪就平静了下来,我告诉他在外边一定要小心看路,特别是玻璃门是透明的,更要小心。有时孩子们因为自己犯错了,所以还真不敢哭出声来。而父母的回应,往往会给孩子不一样的感受。而且还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




2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孩子们总是会弄一些动静出来吸引你的关注。
因为你关注了,会给他回应。
这样他才会感受到你的爱。
假如父母一直忽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

比如父母带孩子去电影院的路上,孩子看到了一只蚂蚁,于是对爸妈说:快看,那里有一只蚂蚁!”
假如这时爸爸看着手机,肯定回应一句:“嗯!”甚至当作没听到。
而妈妈也许回应一句:“快点,快点,电影要开始了。”

我们还会常见一种情形。
孩子从学校回家,叽叽喳喳地跟父母说自己的见闻。
可忙碌的妈妈不一定关心孩子说了什么。
反而想着今天晚上的饭菜怎么安排。

给孩子的就是一种敷衍的感觉。
当孩子所关注的内容,跟父母关注的完全不一样。
心理学家把这种反应称作“无关反应。”
孩子经常得到父母的无关反应,甚至是漠然无回应,会产生巨大的虚无感,无法确认自己的存在,自我支离破碎。
存在等于被感知。英国心理学家莱因如是说。
他将这个缺失称作“存在性焦虑”。

如果一个小小的孩子有了这种焦虑。
那他的童年几乎会被阴霾覆盖。
他的内心无法感受到阳光和爱。
也会慢慢失去爱一个人的能力,甚至会变得孤僻自卑。




3


还有很多父母觉得听孩子絮叨,挺浪费时间的。
所以对孩子的话听一句就以为听懂了。
或者干脆不听。

曾经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这样的故事,让我非常感动。
有一个读小学三年级的小女孩,她有一段时间说怕鬼,不敢自己一个人睡。
孩子妈妈觉得这么大的孩子,应该要胆子大一些。
她跟孩子说,这个世界上是没有鬼的。
然后就没有再过问了,觉得孩子只是疑神疑鬼而已。

但是有一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小女孩又来到爸爸妈妈的房间,说自己很害怕。
这次妈妈还是像以前一样安慰她。
那天爸爸也抱了抱她,但是没有跟她说“世界上没有鬼”这样的话。
而是跟她聊了很久。
他问她“那个让你害怕的鬼长什么样子?”
小女孩说:“是黑色的看不见,自己一看他他就消失了。”
然后爸爸又继续跟她聊了很久,他得到了一条非常重要的信息:
孩子经常在放学的路上看到这个鬼。

这引起了爸爸的警觉,他连着几天都提前去学校外边等着孩子放学,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结果他看到了一个带着黑帽子的中年男人跟踪女儿。

他果断的报警了,但是父母还是害怕不已,庆幸发现地早。
如果哪天这个中年男子突然动手,后果不堪设想。



[color=rgba(0, 0, 0, 0.5)]而这位爸爸,是位什么样的爸爸呢?
[color=rgba(0, 0, 0, 0.5)]孩子的妈妈是这样说的:
[color=rgba(0, 0, 0, 0.5)]他在日常生活中,永远有耐心听孩子胡说八道。
[color=rgba(0, 0, 0, 0.5)]他永远不会随意的否定孩子,哪怕从不假思索的常识来看,孩子说的话有多么荒诞不经。
[color=rgba(0, 0, 0, 0.5)]

如果爱自己的孩子。

就要学会倾听孩子,耐心地响应孩子。






4

若一个孩子拥有一个能积极响应他、理解他的好妈妈或者养育者。
那他是幸运的,因为他的感受得到了确认,他的自我会变得完整,内心会变得丰盈温暖。


而且这从婴孩时期就开始了。
为什么有的孩子会一直哭闹?
因为他们不被理解,或者自己的呼唤没有得到响应。
有时孩子想喝水,你却抱着他出去玩,一个劲儿地摇啊摇。
而有时孩子想去玩,你以为他是饿了,然后给他吃东西。

记得那时候我住姑妈家。
每天晚上小表妹都要哭。
每次姑妈就赶紧喂奶,可妹妹还是哭。
然后就边喝奶,边尿床了。
这时她更气愤了。
啪啪就是几下屁股。
妹妹就大声哭着抗议。
其实她只是想撒尿而已。
可是妈妈没有感受对。
慢慢地,母女之间变得一致。
就不再有这样的哭闹了。

当一个婴孩对着母亲笑着,母亲内心是喜悦的。
也回应一个发自内心的笑。
而当婴孩哭泣时,母亲也会第一时间来到他们的身边,给予回应。
就是这样的回应,让孩子感到了自己的存在。
而且孩子更容易和周围的人产生共鸣,具有良好的同理心,存在感强。

马伊琍曾在微博上发表了一篇育儿心得,反思了自己放弃了自己母性的直觉,最终导致孩子安全感建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该有的状况。

随着妹妹的成长,我越来越后悔在爱马一岁时进行的哭声免疫训练,虽然两天就成功让她学会睡整觉。
可一岁半时又开始反复,睡着后她总会醒一次,哭着拍手求抱抱,发现没人理之后只好再哭着睡着,而我固执地在黑暗中盼她快睡着,麻痹自己去漠视她的无助,甚至以为她长大了不会记得这些哭泣的夜晚。
这种煎熬于我于她于全家都是巨大折磨,最后听我妈妈的劝,把她的床紧挨我的大床,半夜醒来就伸手拍拍她,从此我们和她都睡得无比踏实。

如果你还记得自己的童年,那你肯定能更好地去爱自己的孩子。
有时看着眼前的小家伙,就会想起自己小时候的经历。
也是同样的调皮、也是同样的性急。
也有同样的需求与渴望。
那就不要去压抑内心的那个小小孩。
更不要冷漠地对待面前的小小孩。

细细一想,其实我做的还不够好。
亲爱的,你呢?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329A00TPC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