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5|回复: 0

有点意思,刚出成绩的PISA,发布了一份宝藏留学报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29 10:22:19|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家好,
我是 Bluer。

如果用一个词来定义过去的二十年,「全球化」一定是最多人想起的一个词。

不管课本里的「世界是一个村庄」的论述,还是数据都在告诉我们:

人类走过了历史上最大规模为求学而迁徙的二十年。

世界经合组织OECD数据显示,从1998年到2019年,国际留学生人数从200万迅猛增长到了600万人。


OECD也是随着全球化应运而生。

其由1961年38个市场经济国家组成,共同应对全球化下经济、社会和政府治理的挑战和机遇。中国虽然并不是OECD的成员国,不过于2015年加入了经合组织发展中心,成为关键合作伙伴。

OECD的定位之一是智库,出版图书、数据分析和研究报告等。
极为知名的全球青少年学术PISA测试就是OECD发起的,已经成为各个国家教育验证和教育改革的最有影响力的测试,如曾经捧红了芬兰教育的神话。前段时间,PISA发布了2022年最新测试结果。因为常年稳居第一的中国大陆没有参与,第一名由新加坡夺得,芬兰却不见了踪影。
■就在前不久,PISA 发布了最新的测试,前六名全被亚洲的国家和地区占了。结果跟往年相差不大,亚洲成绩好,但所花的时间更长。
许多人不值得是,在PISA测试外,自从1998年开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每年都会发布一份《教育概览报告》(Education at a Glance),分析全球教育流动的概况。

到底留学趋势如何?有什么细微的变化?打破了我们什么误区?

今天,谷雨星球通过2019-2023年间的报告,一探究竟。






一个反常识的真相

在我们的认知中,留学生占比最高的国家莫非是那些最热门的留学地,如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等。
数据显示,虽然受疫情影响,但是
各国留学生比例年际变化总体不大。
而从2021年的数据来看,留学生相对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卢森堡,全国近二分之一的学生都是留学生;澳大利亚位居第二,其次为英国,后两者的留学生占比在20%左右。

被称为「大熔炉」的美国,因为人口众多,留学生人数排名却比我们想得要低得多:

全美留学生比例仅占4.6%,甚至低于OECD的平均水平6.4%。
就连德国、丹麦、法国、瑞典一些在我们看来较为小众的欧洲留学地,留学生比例都超过了美国。
所以,常有人说为了多元化去美国,去了却有点失望,而欧洲反倒是更为多元的地区。
经合组织这一数据也提醒了我们。

不过因为比例不高,也恰恰证明了稀缺性,从而保证了含金量。
留学圈里有一个鄙视链,体感人数越多的国家,越在鄙视链的下游。
像常被人说「水」的澳洲,在
2
019年,澳大利亚的留学生占比一度达到了28.4%,2022年后更是迅速反弹,一度火热到留学生连房子都租不到。

因为OECD成员国大多属于经济发达地区,基本上吸纳的留学生人数远大于自己国家出口的人数,都是「进口国」。
2020年,经合组织国家的外国留学生和本国出国学生的比例达到了4:1,这一数值在澳大利亚和英国甚至超过了10:1。
也就说,在这些国家愿意选择出去留学的学生,少之又少。
排名前五的留学目的地国家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德国,其中前四名接收了35%以上经合组织国家及伙伴国家的留学生。
美国是毋庸置疑的首选目的国,
占据了全球教育市场份额的13%。
紧随其后的英国和澳大利亚,占了9%和6%,加拿大为5%。
有个趋势是,美国全球教育市场份额也在逐渐降低,从2017年的18%下降到了2021年的13%,而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则在向上赶超。

数据来自OECD《教育概览》(2019-2023)



每10名留学生
有6人+来自亚洲
亚洲向来重视教育,经济发展后,其也被视作一种追求更好教育的流动。
在历年报告的数据中,亚洲留学生都是全球高等教育项目中最大的学生群体,
2021年占了经合组织国家及伙伴国家留学生的57%。
考虑到语言、历史文化、地理距离、政策等因素,大多数学生会选择在同一地区留学,在经合组织国家中,就有20%留学生来自同一地区。
例如,发达地区韩国和日本95%留学生来自亚洲,而在欧洲仅有27%。
放眼全球,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英国和美国等英语系国家特别收到亚洲学生的青睐——
每10名留学生中就有6名以上来自亚洲,其中美国的亚洲留学生就占据了75.1%。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也以一己之力影响了全球高等教育留学。
据估计,到2030年,中国将为全球25-34岁高等教育贡献近五分之一的人口。
中国是留学「
净输出国」,留学生早已经走入中产之家,海归遍地都是
数据显示
在经合组织国家中,
有超过30%的留学生来自中国和印度。
从留学目的地来看,大约三分之二的中国和印度学生集中在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和美国。
除了热门的英语系国家之外,还有9%的中国留学生就读于日语课程,是日本第一大留学地。

印度学生则更青睐德国,有5%就读于德国课程。
随着印度人口的增长和出国热情的高涨,
留学生人数也正在快速增加,并逐渐接近并且超过中国。
2020年,印度在加拿大的留学生数量已经超过了中国;美国门户开放报告也显示,在中国留学生人数下降的同时,印度反增。

2023秋季学期美国签证数据显示,印度留学生首次赶超了中国。
而在人数背后,更为关键的是,是话语权和影响力的变迁。
[color=rgba(0, 0, 0, 0.9)]




留学生都在读什么专业?
在专业选择上,外国留学生和本国学生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总体来看,在经合组织国家中,商科、法律、管理、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专业都是留学生和本国学生的热门选择。
留学生的就读比例要高于本国学生。
就STEM而言,有32%的留学生选择了相关专业,而本国学生的这一比例为24%。在德国、瑞典和土耳其,这一差异甚至超过了16个百分点。
一个趋势是:在2015年至2020年间,选择STEM专业的留学生比例增加了3个百分点。
然而,在艺术和人文学科,留学生和本国学生的就读比例大致相当,平均约有12%的留学生和本国学生就读于相关专业。


中国留学生的专业取向又是怎么样呢?
从不同学历来看,根据启德教育发布的《2023中国学生留学白皮书》来看:


  • 本科申请专业的前五分别是经济学、计算机、泛商务类、传媒学与媒体研究以及数学;

  • 研究生的热门专业为计算机、金融、教育学、传播学与媒体研究、市场营销等;

  • 博士则为计算机、生物科学、经济学、教育学、物理学与天文学等。

特别的是,有四分之一的研究生选择了跨专业,主要原因在于“考虑以后更好就业”(69.1%)与“想选自己真正喜欢的”(48.7%),其中有近四成的学生转向了商科与经济学。
从具体的留学地来看,又有些不同。

计算机和商科是赴美中国留学生的热门选择,特别是在Meta、亚马逊、苹果、Netflix、Alphabet五大科技巨头的加持下,中国留学生人数在近年来迅速上涨。

英国的传媒产业非常发达,BBC、《泰晤士报》等广播报刊在全世界都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制造业强大的德国则以优秀的工科吸引了不少留学生。

此外,澳洲的教育学、法国的工商管理、意大利的设计类专业等都是当地炙手可热的专业选择。





学历和性别对留学的影响
除了这些常规信息外,OECD还发现:

学生的受教育水平越高,他们就更有可能会选择出国留学,
同时
随着学历的提高,学生也更希望进入国外的知名学府。
2020年,在经合组织国家中,本科阶段的留学生仅占学生总数的5%。
本科留学学生少数国家的情况有所不同,在澳大利亚、奥地利、卢森堡和英国,本科留学生的人数达到了15%或以上。
等到了硕士和博士阶段,留学生占比则提升到了14%和24%。
在智利、西班牙和瑞典,硕士留学生的占比至少是本科生的四倍,有意思的,希腊是唯一一个硕士留学生比例略低于本科生的经合组织国家。
同时,到了博士阶段,留学生的占比就更高了。
在卢森堡和瑞士,博士留学生数量超过了本国学生,分别达到了89%和57%。

而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这个规律也基本适用——
研究生最多,且连年攀升;博士吸纳了许多海外的人才。
根据2023年发布的美国门户开放报告,中国读研的研究生人数达到了12万多人,占比43.5%。
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HESA)的数据显示,中国留学生的数量从2016-17学年的9.5万人上涨到2021-22学年的15万人,上涨了57.9%。其中研究生为8.9万人,占比高达58.51%,比上一学年增加了6.01%。
现在国内很多高校每年都会推出一系列交换生项目,并匹配了相应的学分互认制度,对于有出国打算的学生来说,也是很好的简历背书机会。


■MIT数据里,中国大陆是最多海外学生来源地,占了 24.77%,其中本科生 68人,研究生760人。

报告还关注到了留学生之间的性别差异。
在经合组织国家中,尽管留学生在高等教育上的总体性别差异不大,但平均而言,男性留学生比例还是略高于女性。
其中的部分原因可能在于专业选择,留学生大多更倾向于选择STEM相关专业。
女性在工程、制造、建筑领域的就读状况则不容乐观,
占比在四分之一左右。

除了专业之外,社会文化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令人欣慰的是,2022年,经合组织国家中平均有54%的女性(25-34岁)拥有高等教育学位,比男性高出13个百分点。
而且,随着学历的提升,硕博阶段的性别中的平等程度会更高。
2020年,女性占STEM短期高等教育入学者的约21%,在本科阶段这一比例上升至31%,到了硕博阶段则接近40%,有的国家甚至超过了一半。
还有个有意思的发现,
受教育程度与预期寿命之间具有关联性,而男性的关联性比女性更强——
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男性预
计比高中以下学历的男性多活6年左右,而女性则多活3年左右。
原来,读书真的对长寿有影响,又一个好处找到了。
最后,常有人说全球化结束了,或者说我们已经落后于全球化3.0的进程之外了,OECD的报告仍然在提醒着我们:

中国仍然以留学的形式在深度参与着全球化
,贡献了占比超过一半的 GDP,
留学生每年给美国带来的经济影响破百亿美金

对我们来说,全球化更大的挑战或许不在于走进去,而在于创造真正的交融:

除了我们走出去外,有多少外国人愿意走进来?与此同时,走出去的人,有没有更多人愿意在实现自我利益之外,再多为群体发出声音,做点贡献呢?


■除了英国首相,美国科技企业领军人物都是印度人外,尼基·黑利宣布也竞选2024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

——谷雨星球本周直播——



我们是谁?
信息大爆炸下,我们相信深度思考的力量,像栽种庄稼一样做好教育,做内卷时代下的长期主义者,用真实的内容缓解家长焦虑,并用有价值的项目助力青少年成长,让升学、成长之路越走越亮。
做内卷下的长期主义者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115A049VF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