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8|回复: 0

取消入校限制只是开始,如何更好地打开校门?对话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1 12:54:20|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封面新闻记者 何方迪
去年以来全国多数高校“开门迎客”,重新开放的高校,有的需要访客在线上提前预约,例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等,也有学校规定访客,需扫码登记或刷身份证进入,譬如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则允许公众自由出入,无须作任何登记。


图据网络
步入2024,大学校园开放再进一步。元旦前夕,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相继宣布有序推进校园开放,体现在:两所高校均将游客入校可参观时长进行适当延长,北大同时还将推出体现首都特色、北大精神的研学游“大思政课”,提高游客参观体验。
记者注意到,自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后,每隔一段时间大学校园该不该开放的话题总会引来热议,舆论也期待高校打开校门。日前教育部在官网回复政协提案的函中提到,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建立健全校园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在不影响学校正常秩序和师生学习生活的前提下,使校园开放和内部管理达到平衡。
前有北大教授李植进校拒绝“入门检查”,后有在校师生对“自由进出”后校园安全的隐忧,大学校园开放的尺度在哪?如何才能更好地打开校门?1月5日,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蔡尚伟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


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蔡尚伟
大学精神本身自带开放基因
封面新闻:大学应不应该开放?
蔡尚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是大学的基本功能,归根结底,大学要引领社会,服务社会发展,因此开放是大学安身立命的根本,唯有开放才能体现价值。中国大部分高校是公立院校,依靠公众财政维系和保障,面向社会开放,是责任也是义务。
封面新闻:有人认为开放后,社会闲杂人员涌入,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带来管理上的不便,比如小偷小摸现象增加,损害师生的权益,您怎么看?
蔡尚伟:学校的自我管理和对外开放本质上是不矛盾的,但从阶段性来看,开放肯定会对当下管理工作提出考验和挑战,毕竟校园和社会公共空间还是有区别的,其属性决定了维持相对安宁的秩序是必要的,这就需要治安部门、校方共同协作,紧密配合,引入智能管理工具,创新管理手段,以动态、有效的方式,确保学校正常运行不受影响。
让管理多跑路
封面新闻:现在有一种声音,取消各种预约和识别,扩大开放政策。
蔡尚伟:尽管有时候预约制、扫码登记显得机械、呆板,但如果完全不设门槛,像清华、北大这样的校园很可能被人潮淹没,从校园安全的角度出发,我主张预约制,限流开放,来去有痕,进出有序。
封面新闻:管理的升级和加码,对学校会不会是额外的负担?
蔡尚伟:任何事物的改变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麻烦,我个人是非常理解的,但如果处理得当,超越“暂时的困难”,不仅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对大学决策层和管理者而言何尝不是一项业绩。
大学校门应越开越“大”,与社会更多交流
封面新闻:作为高校工作者,据您观察市民通常喜欢来学校做什么呢?
蔡尚伟:大学环境相对还是比较优美的,和公园有相似之处,学校的体育场、图书馆等一直都是周边居民的共享资源,锻炼、散步、游玩等等,此外名校的人文景观也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每到寒暑假,不少家长还会带孩子到名校参观,接受浓厚文化氛围的熏陶。
封面新闻:您刚才提到大学和社区、城市之间的天然紧密关系,除了打开校门外,大学还可以做什么加强与公众的互动?
蔡尚伟:让公众走进来只是大学开放的一个浅层次维度,大学的真正开放是把优质的学科资源、丰厚的文化资源与社会链接。举个例子,当一个大学的教学科研功能转移到新校区后,老校区的传统建筑、博物馆、校史馆、文献馆就可以拿出来和当地政府合作共建,打造大学博物馆群落,为群众提供休闲文化场所。此外大学的一部分课程资源也可以面向社会开放,在保证内部教学正常运转的原则下,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服务。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105A066GE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