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4|回复: 0

焦虑问题在爸爸中更为普遍,由权威性带来的更强的控制欲和更高的学业期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7 14:55:21|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主创团·牧青野
被网上的一组数据震惊到。
最新发布的《2024家庭教育蓝皮书》研究显示:
焦虑问题在爸爸中更为普遍。
最初看到这个结论时,整个一迷惑脸。
越往下看,越忍不住赞同。


有专家分析数据背后的原因:
爸爸在掌控孩子的教育方向,和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期望发展方面的控制欲,比妈妈更强。
简单说,爸爸平时参与的养育活动较少,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阶段和水平不够了解。
导致对孩子的能力和未来,有了不切实际的认知。
想象中的认知和真实的现状一对比,就容易有心理落差。
自己的娃,不但超越不了迷之自信的爹;
未来好像也大概率没啥大出息,实现不了娃他爹“网文、游戏之我生了个娃,一路逆袭,打脸升级,让我做了个便宜老爹”的美梦。
于是,失控感就产生了,压力和焦虑也来了。
用进行实验调查的专家的话解说:
父亲焦虑的背后,是由权威性带来的更强的控制欲,更高的学业期望。
对于这种现状和心理,@博主天赋一饼的总结非常到位:
爸爸们道理全懂,但做得太少,却又想得太美。
李玫瑾教授曾说:“家庭教育中,教,在养之后。”
养的过程中,参与得多,教的结果中,失控和落差自然也会变更少。




你的孩子,不需要被“云养大”
知乎上,一位爸爸向网友求助:
他说,儿子出生时,正逢他工作升迁调动,新的工作地离家开车两小时左右。
但孩子太小,他舍不得离开。
可考虑到要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经济基础,孩子才满月,他就去了外地。
因为工作忙,他平时只能从妻子发的视频中了解孩子的成长。
工作太累,有时候甚至两三个月才能回去看看儿子。
想儿子了,就看看照片。
而且因为觉得妻子一个人带孩子辛苦,他每次回家,不顾还有工作,都要主动抽出一点时间,帮妻子带一会儿子。
可妻子和儿子都对他有怨言。
儿子上了初中后,他的工作调回家所在的城市。
他回去后,却发现儿子变了很多。
因为发现儿子成绩不好,他经常苦口婆心地劝儿子好好学习,没想到他儿子不但不听他的,说得急了,还对他恶语相向,有次他气急了打了儿子几巴掌,儿子居然想还手。
虽然他知道,儿子之所以变成现在这样,是因为妻子对儿子太骄纵,但考虑到妻子带娃多年的艰辛,也不忍责备。
但他很担心,儿子继续这样下去,可能就废了。
一想到自己这么多年在外辛辛苦苦打拼,都是为了给儿子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儿子不但不感恩,还对他有敌意,他很痛心,只能向网友求助。
看完他的描述,我脑海中瞬间勾画出一个为了家庭在外艰难谋生,奔波多年,添了华发,多了皱纹,佝了身躯的老父亲形象。
直到看了评论区一位网友的回复:
我也是一个爸爸,我们情况类似。
但我和孩子之间,没有出现你们的问题,你可能觉得我在炫耀,那我告诉你:
首先,你去外地工作,并不是为了孩子,只是源于你自己的职场追求。
请不要用都是为了孩子好,进行情感绑架!
我在工作离家时,一直在告诉儿子,爸爸想追求更好的事业,我希望自己努力的样子,可以成为他的榜样。
当然,这不是我单方面的决定,而是和妻子以及家人商量后的一致结果,而且我也在用真实的行动,表达对妻子的亏欠。
其次,即使回不了家,信息这么发达,你完全可以用空闲时间给儿子发个语音,或聊会儿视频。
而不是盯着孩子的照片,自己感动自己。
我在外工作时,每天都会和儿子视频。
有时,看到公司楼下的花开了,和同事打球输了,都会随手分享给孩子,虽然我人没有陪在儿子身边,但我的爱和陪伴却从未缺席。
再者,你不是帮妻子带孩子,你只是在尽你自己的养育职责,关键还尽得不到位。
我每次回家,都会尽可能多分担妻子的养育任务,而不是把我本该承担的养育任务,说成是帮她带孩子。
最后,你暗戳戳地,把儿子青春期出现的正常问题,和儿子不符合你想象和期待中的那个儿子形象的原因,归咎到你妻子不会教孩子。
还要大度地表示,你不介意。
却没有想过,如果不是你的妻子,用心养育一个被父亲“云养大”的儿子,可能他会成长得更糟。
我在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会提前学习和了解这一阶段孩子的身心发育问题,并和妻子及时探讨,及时纠正。
我也很体谅妻子的艰辛,对她的关心和陪伴绝不少于孩子。
因为我知道,她的付出虽然看不见,但她才是我们这个家真正的功臣。
读完评论,只想说,这个回复太人间清醒了。
孩子不是突然出现问题的,是养育的人出了问题,孩子才一点点变成这样的。
真正的养育,是父母同一步调,共同参与到孩子的养育中。
正如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所说:“孩子的优秀,浸透着父母共同的汗水。”
不怕父亲的缺失,怕的是父亲养育的缺失。
养育孩子,不是父爱如山,像个符号一样一动不动,而是参与到细水长流的养育中,一点点滋润进孩子的成长和变化。




爸爸不摆烂,孩子更优秀
我的一个学生,小时候是留守儿童。
直到上了初中,父母才从外地回来。
一开始,他和父母的关系,尤其是父亲的关系,非常糟糕。
后来有一次,学校组织了一场活动——请爸爸写一封信给孩子。
那次之后,他们父子之间找到了一种新的、默契的沟通方式。
爸爸有想对儿子说的了,就写信给孩子。
最开始的一学期,他儿子几乎都不回复。
但看到爸爸一直在坚持,孩子也绷不住了,偶尔也给爸爸回几个字。
在爸爸的修复下,父子俩人的关系越来越缓和,孩子有话也开始和爸爸沟通了,随之而来的青春期,也几乎是安然度过。
哪有无可救药的孩子?不过是我们作为父母的,没有教会他怎么去表达和沟通爱。
很喜欢武志红的那句话:“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深度关系的产物。”
想要收获美好的亲子关系,就先和孩子持续地建立深度关系。
《儿童发展心理学》中也写道,父亲广泛地参与孩子的生活,比如孩子成长中的各种活动,并对孩子的教育有浓厚的兴趣,这样的孩子在学校中会更成功。
但在真实的生活中,源于父权社会和大家族的传统固化思想和社会模式,父亲在亲子互动和亲子教育中的参与度很低。
有数据研究显示,父亲陪伴孩子30分钟以内的,达46.28%。
而母亲陪伴孩子30分钟以上的,占比有91.91%。
有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成长要经历生理胚胎期和心理胚胎期。
在孩子的成长初期,心理胚胎的发育生长更多源自母亲的照料。
但当孩子成长到某一阶段,比如需要培养自我认同的时期,就需要通过父亲的养育,帮助孩子在心理上脱离母亲。
也就是说,孩子的真正长大,需要父亲帮助减掉“脐带”。
而爸爸多参与到孩子的养育中会有哪些好处,文章《亲子互动中父亲功能的社会学分析》中总结过:
1、父亲更多参与养育中,可以促进孩子的认知发展
父亲作为模范和榜样,可以让孩子进行观察和模仿。
2、父亲在儿童情感培育中的依托功能
父亲作为情感中更坚强和坚定的力量,可以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情感社会化辅助,也能让孩子在长大后获得更多的安全感。
3、父亲在儿童意志发展中的强化功能
意志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
父亲性格中的坚强,可以帮助孩子形成经历挫折和失败时的强大意志。
总之,爸爸这一角色,让孩子的养育中,不止出现妈妈一种声音。


像培养孩子一样,培养孩子爸爸
既然爸爸参与养育的好处这么多,那怎么能鼓励爸爸们行动起来呢?
这不得不提到网上看到的一个很有趣的讨论。
有网友问:为什么没有男性心理学?
有网友笑答:据说男性心理学属于儿童心理学,他们的要求只是哄一哄。


评论区有很多网友表示赞同:
你拿出哄儿子的1/2,他都能带娃到脚底冒烟;
把给孩子的甜言蜜语分一点边角料给孩子爸,他比孩子还相信你夸他的是真的;
我一般都用那句“算你厉害”拿捏娃他爸,一拿捏一个准;
亲身体验过了,是真的好哄。
看完这些评论,只想说:以前我不屑一顾,现在我逐帧记录。
虽然是玩笑,但仔细一想,好像确实如此。
就像最强大脑科学评审员Dr.魏所说的,培养爸爸和培养孩子是一个道理。
他认为很多母亲容易陷入“守门效应”,守着养育孩子的门,不让孩子爸爸碰。
这倒不是说,当妈妈的太过强势。
而是在普遍生活中,很多爸爸的笨手笨脚、毛手毛脚,不但没有在妈妈养育孩子时提供更多帮助,反而拖了不少隐形的后腿。
但其实,有些爸爸就像大孩子一样,你越嫌弃他做得不好,越不给他机会练习,他就会越来越摆烂,最后,要么成为“消失的爸爸”,要么突然“诈尸型育儿”。
然后,在某个午夜梦回,孩子长大,突然发现孩子怎么和他想象中的不一样,出现在文章开头提到的,研究中出现的失控、焦虑、压力。
所以妈妈们,对爸爸带娃,可以多鼓励,多支持,多尝试,少指责,低期待。
当然,妈妈还可以把这两件事也“丢”给爸爸:
1、让爸爸陪孩子玩一玩
从养育角度来看,母亲的互动,一般围绕照料,而父亲的互动一般涉及玩耍。
那妈妈们就可以让爸爸们多陪孩子运动、玩乐。
不仅可以增加亲子互动,爸爸的运动和玩乐时的专注、粗线条,还能帮助孩子减压、培养韧性。
2、让爸爸陪孩子聊一聊
网上有一个段子。
一个妈妈因为孩子写作业不专心,向大师求助。
大师建议她在孩子写作业时念经文。
经文太长,一念三个小时,念完就不想说话。
坚持了一段时间,孩子写作业也专心了,考试成绩都提高不少。


妈妈觉得果然心诚则灵。
但网友们的火眼金睛却发现:真相其实是,妈妈在孩子写作业时,闭上了唠叨的嘴。
孩子的养育中,有时候说得越多,错得越多。
所以对于孩子,尤其青春期的孩子,建议可以让爸爸多陪聊。
有时候适可而止的沟通,反而能起到恰到好处的效果。
作家余华说:“一个人成长的经历,会决定其一生的方向。一个人长大后的所作所为,都只是对这个最基本图像的局部修改,而图像的整体,是不会改变的。”
爸爸和妈妈对孩子的共同养育,就是在形成孩子生命的初始图像。
育儿是一条修炼之路,道阻且长。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407A02TRF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