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7|回复: 0

暗示的可怕力量,这些话永远不要对孩子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25 17:59:16|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丨鱼爸   图片来源美素图库


1




记得有一次,在亲戚家的饭桌上。
跟我同坐的是亲戚家的一位老姑父。
同桌的几位熟人跟老人谈论他的孙子。
“他现在变化真的很大,不错不错!”
“我们前段时间遇到他,觉得他现在工作很认真,会有出息的。”

“唉,你们不要说了,我还不知道他什么样,快30岁的人了,一事无成。”
他说自己不相信。

我跟他说,“您得相信他会改变,因为家人相信他会改变,有时真的会改变的。”
“您得给他一些正面的暗示。”

那天老人脸色凝重,喝了不少酒,觉得我们说的有道理。
但孙儿已经这般大,我们所谈论的,作用也不会太大。
但是在座的年轻爸妈们都有所感。

都认同这暗示的力量,对孩子的一生会有不可磨灭的影响。

积极的心理暗示,特别是与孩子特别亲密的人,比如父母、老师、亲人,这些人给予孩子的积极暗示,会让孩子内心迸发出正面的能量,增加孩子的信心,让孩子内心充满安全感和勇气。

2


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
在小的时候,会听到大人们对我们的评价。
好的评价,差的评价都会有。
但是每个孩子几乎都会想要好的评价。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有一个这样的阶段。
他们会开始评价自己,在心理学的发展角度说就是“自我概念”的发展。

而一个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形成自我呢?
心理研究发现从婴儿时期就开始了,最直接的影响人就是父母。
父母的行为和语言暗示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积极的心理暗示,给孩子带来正面的影响;不良的心理暗示,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

比如很多父母会跟其他的大人说:

“我的孩子怎么能跟你们家的比呢,唉!”
“傻一点就傻一点吧,天生这样的,没办法!”
“这就是他的命吧,我们家就没有读书的料!”

这些消极暗示,只会击毁孩子的信心。
你想一想,假如自己听到父母这样说自己,内心该是多么伤心呢?

有一句话说亲人的诅咒会带来无尽的灾难。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暗示总是消极的,那结果往往是悲剧性的。

我记得小时候有一个玩伴,他妈妈每次见我们一起去镇上玩。
就会骂他:“就知道玩玩玩,跟你爹一样,又懒又没出息。”
他每次都赶紧逃开,小的时候,大家都没在意。
可是他妈妈一直打击他,哪怕我们读到了中学。

他妈妈有时跟村里其他的大人说起孩子。
都会说:“我们家那个读完中学就不错了,成绩差,太懒,又不聪明!”
有一次说的时候,我们刚好都在他们家等他出门。
那次他顶了妈妈的嘴,然后哭着跑了出去。

从那以后,他上学时就不跟我们一起,而是天天在外边玩。
就好像故意要气他妈妈一样。
家里人越想要他干活,他越躲着。
学校越警告他,他越发地对着干。

有一次他跟我们说,“反正我妈瞧不起我,我也不是读书的料,不读了。”
最后中学毕业真的就没读了,然后就在外边做了小混混,跟着镇上的一些人混社会。

如果他的妈妈当初能多鼓励他,给他一些正面的暗示,而不是否定他。
那他的人生会怎样呢?
可惜的是成长无法重来,而人生也没有假如。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很多存在强烈逆反心理的青春期孩子,往往在小的时候被父母打击否定,让他们失去了学习方面的信心。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力量增强了,可没有人引导他们用对地方,最后产生了仇视社会的心理。







3

太多的父母喜欢给自己的孩子贴标签,而且往往在不经意间犯错。
自己一时之间还察觉不了,觉得是开一个玩笑或者无心之言。

可是孩子会当真啊!
而且等察觉的时候,孩子可能已经受到了伤害。
父母如果不及时发现并改变的话,就会让孩子的自我概念中融入你贴的这些标签。

影响着他们对自己的正确评价。

比如有一位妈妈的孩子是早产儿,她一直把孩子保护得很好。
她觉得孩子发育得比较慢,个子比同龄的孩子小一些。
而且觉得孩子早产,她觉得对孩子有亏欠。
所以孩子要什么都满足他。

而一见到孩子跟其他孩子玩,就怕他吃亏。
一直跟孩子强调:
“你力气小,不要跟那些孩子争东西!妈妈给你买!”
“你个子不大,不要跟人打架!有人打你就告诉妈妈!”
平时不准孩子跑太快,怕磕着,总是跟孩子说:“你体质不好,跑慢点!”

她后来发现孩子越来越不合群。
原来是自己的过度保护让孩子真的变得孱弱封闭起来。

其实这种情形,妈妈更需要战胜这种“保护”观念,给孩子一些正面暗示。

“妈妈觉得你跑得真快!”
你真是一个有力量的小男子汉,能保护好妈妈啦!”
“妈妈相信你能跟小伙伴处好关系,不需要妈妈帮忙!”

这样会让孩子更加自信一些。

还有在原生家庭里,也要多加入一些积极的暗示。
不要让孩子接触到那种消极的态度。
比如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否定另一半。

如果跟孩子说:
“你爸爸没脑子,爱冲动,不是一个靠谱的人!”
“你爸爸懒惰、不负责,你以后不要像他一样!”
或者说:
“你妈妈就爱钱,你不要像她那样!”
“你妈妈太自私,不顾家,就知道自己玩!”

这样的话,不仅仅是伤孩子的心。
而且会让孩子不自觉的去学自己的父母。
因为孩子跟父母之间有一种内心的联结感,孩子会跟自己的父母越来越像。
甚至最后变成那个自己讨厌的人,带着父母的缺点。

你可以多跟孩子说:
“你跟爸爸一样,力量大,乐于助人!”
“你跟妈妈一样善良,有爱心!”
“你跟爸爸一样,值得信任!”
“你跟妈妈一样,做事认真!”

这些正面的暗示,会让孩子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渴望变得像父母一样优秀。

治标得先治本,孩子变坏还是变好,根源还是在父母。
所以,最需要努力的是父母本身。




4


另外,你会发现孩子们总是积极地寻求赞许,得到认同。
特别是渴望得到最亲密的人的响应。

很多孩子到了2岁就有了很强地克服困难的动机,希望获取大人的赞誉。
比如我们会看到一个2岁的孩子成功地用积木组装了一个小机器人,会微笑着扬起头,跟父母说,

“快来看呀!这是我做的。”

或者他们自己在绘本上发现了一个认识的字,也会大声读出来,而且还会指给爸妈看。
“这个字我知道怎么念!”

这个时候,他们在寻求来自父母的赞许。

如果父母能马上给予反馈,肯定孩子的小小成就。
暗示孩子真的很不错,相信你能搭建更多有趣的积木。
相信你能认识更多的字呢,加油!

这样的赞许会给孩子一个正面暗示。
他们会在这里建立自信。
觉得自己真的擅长搭建积木,自己真的能认很多字,读很多书。
这样的自我肯定会让他们用积极的态度来继续学习。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孩子、暗示孩子,孩子就可能朝着积极的方向前进;相反,如果对孩子存在偏见,或者总是说些负面的话,孩子就很可能会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所以,与其主观的打那些标签,不如实实在在的陪伴和引导孩子,发现他们的特长。
在恰当的时候,给孩子一点鼓励,在他们的内心给予正面暗示。
请少一些责怪,多点鼓励,相信你会收获一个优秀的孩子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525A00T73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