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39|回复: 0

3个高收入家庭口述:我为什么带娃逃离国际学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27 08:25:09|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两年互联网上常有调侃:
孩子念国际学校,
是中产破防的第一步。
一条在社交媒体上观察到这样一个趋势:
越来越多的中产家庭把孩子
从私立的国际或双语学校,转到公立学校,
学习体制内的九年使命教育课程。
但背后的因素,远不止“钱”这一项。


中国大陆的国际学校收费在每年15万到30万不等,一个孩子从托班上到高中毕业,起码花掉200-300万,这不包括日后出国留学的费用
一条找到3位来自广州、河北和北京海淀的家长,
聊了聊她们的教育理念和选择。
Tina把娃从海南的国际学校转回内陆城市,
上体制内使命教育课程;
北京海淀的Laura和老公,
把孩子转到公立后每年省10多万,却后悔了;
广州的Kary半路发现孩子是读书的料,
果断转公立,娃从此成了一名“学霸”。
我们发现,当一个中产家庭做出教育选择,
和政策规则的变化有关,
和家庭财务状况、家长的教育审美有关,
更核心的是孩子渐渐展露出来的个人特质。
对于教育的选择,
也许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编辑:张锐嘉
责编:陈子文




妈妈Kary,小学三年级,国际学校转公立学校,广州
我的大儿子2013年出生,去年夏天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从郊区的国际学校转回了市区内的公立学校。
我跟孩子的爸爸都不是学霸型父母,我们盼望孩子压力小一些。家附近的公立学校又没有关系可以找,很难进,以是就想直接去国际学校吧,选了一家广东排名第二的国际学校。
读着读着发现小朋友还挺给力的,是可以让我鸡的那种娃,他有自驱力,我就意识到他是适合拼功课的。这时候我刚好生了二胎,在郊区总归不方便,就想给他转学到市区,机缘偶合进入一所区里面公立的Top 1。


转学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国际学校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轻松。
之前想象的国际学校就是快乐教育,轻轻松松考到世界前50的学校,真的读了才发现不是这样的,国际学校的学生和家长也是个顶个的卷,学校由于在郊区,我们家小孩是住宿,但很多住的近的家长放学还要带孩子去上培优班,我们就很担心孩子落下。你会发现读任何学校还是得父母努力呀,即使国际学校也一样。
我和老公是做抗衰老行业的,虽然收入方面没有明显减少,但疫情这几年的确影响了我们对收入的管理。之前觉得没事没关系,后来觉得哪怕再有钱,情愿多存一些钱,把钱攥在手里,这样安全感会强很多。我们对“花钱”这件事,变得更审慎了。
比如之前的国际学校为了快乐学习,每天各种运动,上学的时间去插秧,真的不上课,现在就比较介怀学到多少知识。现在转到公立学校后发现,公立学校结果不错的孩子根本功都特殊扎实,也是能有很优异的结果单的。
我们家庭的收入是中产水平,就会在意我花了多少钱、就要有多少钱的效果,过于轻松的读书方式未来是不是真的可以往世界前50的学校进?但有些非常有钱的、开着宾利来接孩子的家长可能不那么在意这些,孩子能开心地成长就好。一方面他们自己没那么多时间管;另一方面他们对孩子拥有更强的托底能力。


我儿子属于非常“e”的人,以是在新学校也交到了很多朋友。我时常问他现在的学校开不开心?他说“开心啊”,由于现在的语文进步了很多,说他很想回到从前的学校。我说为什么?他说想让之前的同学知道自己现在的语文有多厉害。他很享受现在的学习节奏。
现在的公立跟我从前想象中的也不太一样,从前觉得公立给到小孩的就是填鸭式的教育,现在发现也没有啊,没有那么多枯燥的作业,老师真的是很专心,有时中午他都不用饭就盯着当天交的作业,改完才能回家,减轻了我们家长很多负担;而且很难想象公立学校还会教网球、棒球,还有高尔夫,可能放眼整个广州也是极少数。
当然,家长自己的意识也很重要。我平时会很留意关注儿子的情绪,关注他内心想要什么,我喜欢跟老公去探讨,我们这样的教育是不是对的,之前用的那套方案好像最近不太行哦,我们是不是要调整一下?


我和老公都是读职中出来的,他是我学长,以是我们都是在身边的圈子找对象,当然不是说我们互相找错了人,结婚十几年了,我们到现在出门还是会十指紧扣,每年有两次单独的出国旅游,但我们意识到如果我可以给小孩子不一样的起点,是不是他就会有很多的选择?如果他看得更高,我相信他在遇到另一半的时候、在做奇迹选择的时候,也会有更高的眼界。




妈妈Tina,小学3年级,国际学校转为私立体制内课程,河北
2022年女儿9岁,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们把她从海南的国际学校,接回了河北,上体制内9年使命教育的课程,由此我真正体会到中国使命教育的优势:根本功非常扎实。
2016年,我和先生在海南买了套房,投资之外,也是由于其时女儿3岁,正到了上幼儿园的年事,其时买的小区建设了一个配套的K12国际学校(提供幼儿园一直到高中的教育服务),我们想着她可以在一个更好的自然环境中成长。
我和先生之前一直在银行工作,平时生活在河北,女儿到海南上幼儿园后,主要由爷爷奶奶照看。慢慢地,她一路上学到了小学三年级期间,我辞职去到海南,陪伴她的生活和学习,也入职了她的学校,在行政岗工作了两年,因此我也对国际学校的内部运转有了更深入的相识。
现在女儿转学也有2年了,她现在念的这所小学,上的课都是体制内的9年使命教育的课程,不过是一所私立的学校。河北的公立学校管理很严,我怕她跟不上,毕竟她三年级前没系过红领巾,连少先队歌都不知道是什么,以是我们折中选了教学体制内课程的私立学校。
转回体制内学习这个决定,家庭内部是反反复复讨论,我们从几个方面评估了转学的利弊。


国际学校的好处有很多,首先是语言环境,女儿现在英语口语相当于雅思6分的水平;眼界方面,国际学校的老师和课程着重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国际学校相比起公立学校,也很擅长培养孩子独立思索的能力。
但国际学校的问题也很多。女儿其时在国际学校的20多个同学险些都转走了,现在可能只剩三四个了。
首先师资资源不稳定,以我们之前在海南读的国际学校为例,一个外教在一个学校工作2年已经算是老员工了,大部分老师都是一年就走,实现加薪或者升值,导致孩子每年都在顺应新的老师和风格。而老师的个人能力对启蒙阶段的孩子又尤为重要,乃至可能影响他们一生对于一个学科的爱好。
从同学角度,我们原本以为国际学校的家长高知人群居多,后来发现其实很多家长有财力,但素质欠佳,不少孩子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费用上,之前在国际学校,幼儿园阶段的学费是每年10万,小学每年20万,现在的学校每年3万多。虽然我们家的情况是财务相对自由,但我身边很多转到公立学校的学生,都是由于疫情之后家庭收入不佳让他们不得不考虑学费的问题。
当然还有政策规则的影响。2021年国家开始施行双减政策,私立学校的约束也变多了,之前国际学校只必要学剑桥课程(A-LEVEL)或者美国那套课程(AP)就可以,现在国际学校的学生也要参加统考,就酿成了两套课程并行。但孩子的时间和精神有限,往往导致两套课程都没学好,最后酿成四不像。我身边很多离开国际学校的孩子,除了由于中产返贫、觉得学费太贵之外,大概就是由于这个规则变化了。


我一直跟朋友说一句话:以始为终。在教育孩子的路上,你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对于女儿的教育,我们没有要求她未来一定要去国外上名校,也不排斥高考。我们对小孩的要求就是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由于我的人生有一个遗憾是没有自己的爱好,其时我的成长环境不允许我有。
我还挺不测小朋友现在顺应得很好,现在的老师没有传统公立学校那么大的压力,整体教学氛围也比较轻松,每天都在跟家长沟通,有没有顺应、同学相处怎么样。女儿问我,为什么不早点让她回来。
她现在热爱写作,喜欢画画,未来的梦想就是想出一本书,还想当游泳教练,说等挣了钱然后出书,就在自己那个逻辑里自洽,还挺有意思的。


很多人会觉得中国的教育太应试了,我认为这其中的家庭教育其实很重要。如果家长也觉得这些课程太机械,为什么要让孩子背课文、背诗?只会觉得学这些没有意义,是对时间的一种消磨。与其这样,不如试试去体会课程设计者的初衷。
拿语文为例,比如春天就是学春天的诗,立夏就学荷塘,学习的内容跟气候、季节都有关系,可以让孩子感同身受;国际课程学圣诞节,或者墨西哥的某个节日也好,孩子体会不到,跟他们的生活是割裂的。更不消说数学的扎实程度了。
只是到了高中阶段,应试教育可能的确容易让思维固化,但至于那时候怎么样,就到时候再说。毕竟我们规划的每件事情后来都没有按照设想去走,现在就想过好当下。




妈妈Laura,幼儿园转学,私立学校转公立、后又转私立,北京海淀
我从小就在北京海淀长大,后来在加拿大待了十年时间,现在和老公在国内生活发展。
去年我把孩子从私立的托班转到公立的小学,但我很快就后悔了。
其实转到公立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认可公立学校的教育。我从小是一水海淀公立学校出来的,中学是六小强(北京六小强特指海淀区六所重点中学,分别是人大附中、北大附中、清华附中、首师大附中、101中学、十一学校)。我记得上学的时候也没怎么补过课,但也都学明确了,学校的老师非常负责任。后来我去了加拿大读书,想着孩子以后哪怕是要出国,六小强国际部肯定要远超哪怕顶尖私立校,这是毫无疑问的。




可从我的体验来看,公立学校有很多不适合我女儿的地方。
首先孩子在加拿大的环境出生成长,还是偏西方自由式的,我们转学的公立学校可能乃至从来没收过外籍小孩,以是小孩进去之后很不顺应。
我家孩子特殊擅长表达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坚定乐观,做错了她也觉得没关系,她说下次尽力做好就行——这是我觉得非常好的状态。公立的小孩在我看来可能没那么勇敢地探索世界,老师也没有那么鼓励。
另外公立的老师相对较少,不但要教课,还要应付很多行政工作,比如各种检查和集会,而陪伴可能是幼儿园小朋友最必要的东西。
最后,我们又转回了私立学校。


但公立幼儿园有一个无法抗拒的优点,就是便宜,一个月学费1000左右,而私立一个月将近两万,一年能省十来万。
我算了一下我们家家庭开支,真挺吓人的。孩子生活费学费至少2万一个月,我们请了阿姨一万多,每年寒暑假出去玩,到大连、海南呆俩月全是钱,养孩子的花销真是打不住。
我老公之前在制造业,原本在加拿大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国内的时机给了他更高的薪水,我们就返国了,我也放弃了枫叶卡。现在根本是孩子他爸在赚钱,生老大的时候我们对钱毫无概念,前段时间老二出生的时候,我就明显感觉到他爸的压力,比生老大的时候大很多。


其实国外更好的教育是私立学校,进去之后一样要补课,竞争方面他们相对透明一些,但还是有类似校友的孩子优先原则,一样要拼资源。教育这个东西,其实大同小异,反而二代移民在身份认同上会比我们一代移民更抵牾和挣扎。
我对孩子没有很物质的期望,一定要上什么大学,相比起识字、打球这样的技能,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心态,面临问题坚韧不拔的态度和坚定的内心。表面上我可能让孩子学钢琴,但其实我盼望他把弹钢琴作为一个目标,去实现。
像我们孩子这一代人口也没那么多了,竞争相对没那么猛烈,物质上的生活应该不是她们生活的重点,反而是拼精神层面的追求,这是更难的。对他们来说最大的挑战可能是如何快乐坚定地活下去,并且找到一生挚爱,这个远比我们这代人买房买车的成就感,要来得更不容易。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524A069OZ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