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会管理情绪是好事照旧坏事?
有的人会讨情绪碍事,控制好情绪的人做事效率高。的确,善于管控情绪的人做事效率确实高,不过,控制情绪除了会影响健康,还有其他代价。
我们先从一个经典案例说起。
《卡尔威特的教育》曾一度受到整个教育界的追捧,被认为是天下教育奇书。
在书中,老卡尔威特报告了自己教育儿子小卡尔威特的经历。
婴儿时期的小卡尔反应痴钝,是个痴呆儿,用了他的教育方法,小卡尔8岁时就能自如运用六种语言(德语、希腊语、法语、意大利语、英语、拉丁语),14岁时就拿到了博士学位,直到现在他仍旧是《吉尼斯天下记录大全》中“最年轻博士”的记录保持者,16岁就被大学聘为副教授。而且,并不像某些小天才那样“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小卡尔威特成年后依然有巨大成就,特别是在文学方面,他翻译的但丁作品,至今依然被认为是最好的翻译作品之一。
这么成功的人士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呢?我们来看看书中提到的两件事就知道了。
6岁时,父子俩到朋友家做客,主人给了小卡尔一杯他非常喜好的牛奶。他刚要喝,却不小心洒了一点出来,朋友说关系,招呼小卡尔赶紧喝,可小卡尔刚强地拒绝了。因为父亲给他立的规矩:牛奶洒了,就禁绝再喝了。在规矩面前,孩子的开心或伤心等情绪都是无关紧要的。
还有一次,考虑到孩子需要同龄人的伴随,老卡尔就给儿子找来两个优秀的小女孩做玩伴。可很快老卡尔就把这段交情粗暴地掐断了,因为他觉得小卡尔跟女孩学到了任性和自以为是。
老卡尔的这种教育理念曾经在欧洲风靡一时。这种理念会培养出冷静甚至近乎冷漠的人。这种人会把全部时间都聚焦在一个点上,他们确实可以大概做很多事情,成为某个范畴的专家、学者。
既然这种方法这么成功,又有那么多人争相模拟,那不是很好的教育方法吗?
当然不是,任何东西都是有代价的,我们看看小卡尔威特的真实情况如何。
在老卡尔威特的眼中,小卡尔威特是成功的。可是否成功,小卡尔威特自己最有发言权。小卡尔虽然年纪轻轻就被大学聘为教授,可因为从小被限制交友,他不能自如表达,没有学生愿意听他讲课,因为性格懦弱、自卑,他在同事、朋友中也不受欢迎,一生都没有结婚。更严重的是,他一直憎恨他的父亲,直到父亲离世,他都没有原谅父亲。
从小控制情绪的好处是做事效率高,但代价是,这样长大的人很难与人相处。他没有朋友、爱人,人际关系一塌糊涂,这样的人生又怎么可能幸福呢?
所以如何与情绪相处,是一个人从小到大一生都要不断学习和调整的。
01孩子闹情绪要怎么办?
压抑情绪不是一件好事,那么一味发泄情绪是不是一件好事呢?多年前,某明星企业家家暴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最终导致千夫所指、企业崩盘。好脾气不对,坏脾气也不对;忍受不对,发泄也不对。那么,关于情绪,怎么做才是对的呢?
给大家分享一个团长应对孩子情绪的方法。
女儿小的时间,我带她逛街,看到玩具、糖果这类东西,她就肯定要买,我不想给她买,她就不肯走、哭闹。碰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处置惩罚呢?
在公众场合,孩子大声哭闹,父母会觉得很没面子,有些人会训斥孩子,会强硬地把孩子拉走。千万别这么干,因为这会传达给孩子一个信息:哭是不对的,伤心是不好的情绪。他的情绪开关也就关上了。
我的做法很简单,我会蹲下来看着她的眼睛,与她对话。
“宝贝,你很想买这个玩具对吧?”
“是的。”
“爸爸不给你买,你很难过,是吧?”
“嗯。”
“你难过就哭一会儿,我陪着你。”
……
女儿会看着我哭,哭一会儿,很快就会自己擦擦眼泪,跟着我继续往前走。
这个应对情绪的方法叫作“接纳”。情绪是一种表达方式,是孩子引起家长关注的一种手段。你清晰地告诉他,我收到了你的情绪,孩子自然就不会再表达了。
这个本领对孩子有用,也适用于成年人。
某天,你把报告交给老板,老板很生气,一拍桌子:“有没有搞错!这报告写这么烂!”你大胆地看着老板:“老板,你看起来很生气,我知道了,是这个报告写得不够好,我马上去修改。”老板如果不想借机把你开掉,他看到你注意了他的情绪,也就不生气了。
这一招还可以用来应对伴侣的脾气:“我没有按你说的做,你有点生气,对吧?”当你能接纳对方的情绪时,对方会舒服很多。
惋惜的是,大多数人都不明白这个原理。你看看家长们是怎么安慰孩子的就知道了。
孩子伤心难过期,你会怎么做呢?也许你会说:“别难过!”
孩子生气时,你会怎么说?也许你会说:“别生气了,怎么又闹情绪!”
孩子畏惧时,你会怎么安慰他?也许你会说:“不要畏惧!你怎么这么胆小!”
……
当你这样做时,孩子会收到一个信息:情绪是不好的。长此以往,他会逐步把情绪压抑下去,就成了没有情绪的、冷漠的人,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述情停滞”,就是没有能力表达情绪。
当然,也可能是另外一种情况,因为太多太多情绪没有得到接纳、无处释放,全部压在自己的心田,孩子会因此变得敏感、脆弱,严重时会得抑郁症。
因此,当下次碰到孩子闹情绪时,不管是什么情绪,都跟他说:有情绪是可以的。伤心是可以的;愤怒是可以的;畏惧是可以的……
接纳孩子的情绪,就是告诉孩子:我瞥见了你的情绪,你的情绪是被允许的。
孩子从小被这样对待,他将来的情绪就会很流畅,他也能逐步学会如何处置惩罚自己的情绪,成为一个高情商的人。
02父母如何应对自己的情绪?
但是很多家长可能就会想问了:孩子闹情绪时,我自己也有情绪怎么办?
也就是说,自己的情绪很容易被孩子的情绪引爆。我们都知道,人在情绪状态下,智商会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做到接纳孩子的情绪。那怎么办呢?
要学会表达情绪,而不是带着情绪表达!
什么叫作表达情绪?
什么叫作带着情绪表达?
我们来假想这样一个场景:
晚上12点,丈夫才结束加班回到家,妻子还在沙发上等他。这时间,妻子有两类反应:
第一类:
用手指着丈夫大声指责:“你还知道回家啊!干脆住在公司好了,你心田还有没有这个家?”然后,“砰”的一声关上了房门。
听到妻子这样说,丈夫也很生气:“你这是什么态度啊!我加班不也是为了多赚点钱吗?不也是为了这个家?你不想过就别过了!”当晚,丈夫睡到了沙发上,夫妻矛盾激化。
这,叫作带着情绪表达。
第二类:
妻子说:“老公,你终于回来了!我等你一个晚上了,一开始我很生气,觉得你不重视我和孩子。孩子睡了之后,我一个人坐在客厅里,感觉特别畏惧,也很孤独。”
如果妻子这样说,丈夫会有什么反应呢?
丈夫会一把把妻子抱在怀里,安慰她:“对不起了,不用怕,我下次再也不这么晚了!”夫妻两人的距离更近了。
这,叫作表达情绪。
两种表达情绪的方式,会导致两种截然差别的结果。这两种表达方式的区别在哪里呢?
在沟通中,传达信息的有三个元素:言语、声调、肢体语言。用言语直接说出心田的感受,比如:我很生气、很畏惧、很孤独等,这叫作表达情绪。上述例子中第二类就是表达情绪。
有了情绪之后,没有用言语直接说出来,情绪就会通过声调、肢体语言表达出来,说话的声音不知不觉间会增高,会用手指向对方,大概甩门、拍桌子等,这就是带着情绪表达。上述案例中的第一类就是带着情绪表达。
情绪总要有个出口,你不表达情绪,就会带着情绪表达。表达情绪,会把人拉近;带着情绪表达,会把人推远。
当我们学会表达情绪,情绪就不会在体内积聚。如果我们内在没有情绪积聚,孩子有情绪时,也就不会勾起自己的情绪,这样,你自然可以做到接纳孩子的情绪了。
如果你是那种一点就爆的爸爸或妈妈,大概是平时积聚的情绪太多了。
鲁迅先生说过,实在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人的大脑就像一片草地,你总是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它就会形成一条路。人的举动重复会成为风俗,风俗的累积就是一个人的性格。同样地原理,培养一个性格健康的孩子,你需要强化那些好的举动、情绪风俗就可以了。
本文整理摘编自《家庭教育光有爱还不够》黄启团著中信出书团体2024.6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613A0ADZX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